首页 理论教育 去绿色化阶段的交互分析优化

去绿色化阶段的交互分析优化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府能够通过运用市场化手段,有效缓解绿色金融面临的环境外部性、期限错配、信息不对称、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在政府前期的引导结束后,绿色金融市场应当自主承担价格发现、信息甄别、风险管理等任务。在去绿色化阶段初期,消费者出于环保意识和绿色积分激励,储蓄时会更多地倾向于购买金融机构推出的绿色金融产品。

去绿色化阶段的交互分析优化

(一)政府与企业的交互

在绿色化阶段,政府为绿色发展项目提供了隐性担保,反映出地方财政救济和行政债务重组,这样的隐式担保能够降低投资者的风险,但是也会切断市场的“创造性破坏”机制,阻止了合理的风险定价。这样一来,企业和银行倾向于发展出一种政府将作为最后的手段介入的预期,软预算约束就会成型,不利于绿色金融市场的可持续性发展和效率的提升。虽然一个有效的绿色金融体系仍然需要政府的支持,但是这种支持应当逐步从隐式转为显式。

1.信用担保

企业信用担保方面,政府对绿色企业的支持通过基于政策的信用担保机构和信用增级实现。信用担保具有保证绿色责任履行、信用增级、减少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功能。通过专业化的绿色金融担保服务,政府可以调整金融机构环境风险的认知,深化对与环境因素相关的金融风险的理解,完善定价机制,调整和不断健全将环境外部性内部化的机制体系,满足产业、能源交通等主要领域的绿色投资需求。政府能够通过运用市场化手段,有效缓解绿色金融面临的环境外部性、期限错配、信息不对称、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15]

2.市场准入

在企业市场准入方面,政府应该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政策,为企业的市场准入设定合理的标准,正确量化企业的绿色程度,并根据绿色程度判断从事市场经营活动需要遵守的条件和程序规则。这样的政策标准适用于市场中的所有企业。通过这种方式,政府可以将绿色化阶段中在政策上对绿色企业提供支持的方式,逐步转变为对绿色程度不合要求的棕色企业的限制与约束。在保证绿色程度的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绿色程度的不同判断是否可以优先审批,使绿色程度更高的企业优先完成审批。

3.信息披露

在企业信息披露方面,政府通过立法形式强化环境信息披露,建立一个高度透明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要求企业披露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的详细信息,加强环境监督和信息核查能力,降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这样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对所有企业都提出了要求,使得环境信息披露成为必须,进一步推动了去绿色化过程。

通过上述方式,将政府对绿色企业的支持由隐式转化为显式,能够提升绿色金融市场的效率,保证绿色金融市场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企业与消费者的交互

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渐成熟,涉及环境风险的“两高一剩”行业将面临很大的风险,棕色企业要么在政策引导下逐步完成转型升级,要么逐渐被市场淘汰。由此一来,环境带来的外部性被成功内生化,绿色在企业和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中都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在去绿色化阶段初期,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达到一定程度,绿色指标在其效用函数中起到一定作用,消费者愿意主动购买绿色产品。消费者的绿色行为将以绿色积分等形式体现,积分机制逐步完善,覆盖诸如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投资、绿色公益等多方面的绿色行为,绿色行为得到合理量化,积分机制更为合理。在消费者的配合下,政府节省下的对绿色企业的补贴、污染治理等支出可用于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道路绿化、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医疗废物及危险废物处置、核与辐射安全工程、铬渣污染治理、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等环境改善项目。

而绿色企业本身也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产生规模经济效应,竞争优势稳步提升,同时绿色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也可考虑进一步使用,通过循环再利用做到零排放。绿色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地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产品种类,扩大范围经济效应。绿色企业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具备了远超棕色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市场上良性发展,逐步取代棕色企业,改变市场上棕色企业占主导的局面。这样一来,绿色产品将成为市场上的主要产品。上述过程便如同新能源电动车推广应用的过程,新能源电动车初步推广时,市场中传统的以汽油燃烧为动力驱动的汽车占据主导地位。相比于加油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刚刚起步,为数不多的充电基础设施属于公司内部财产,外部车辆很难享受充电的便捷,这在无形中影响了潜在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积极性。而如同加油站的饱和程度促进了燃油车的发展,充电设施理应达到相应的密度提升电动车社会保有量。

随着绿色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发展,绿色观念深入人心,绿色产品逐渐成为消费者购买产品时的习惯性选择。同样,新进入市场的企业也会把产品绿色化视为必要任务。如此一来,去绿色化的进程又将向前推进一大步。

(三)企业、金融机构、消费者三者之间的交互(www.xing528.com)

在第一阶段,中国的绿色融资主要是通过银行的绿色信贷,隐性地得到公共资金的支持和保障。虽然在“赶超”阶段,政府的干预使得快速的、大规模的融资成为可能,但是绿色项目涉及更为复杂的技术、市场和政策风险,并且没有一条清晰的技术路线。银行缺乏评估创新绿色项目所需的专业知识,而倾向于直接向国有企业或有担保企业提供贷款,这样一来,快速、大规模、长期的资金分配很容易导致行业层面的资金错配和随后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而通过绿色资产、绿色债券和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直接融资,将会从机构投资者、中介机构和风险投资者那里获得更多样化的评估绿色项目的视角,加强风险定价,扩大金融服务供应。多视角的评估同时也避免了银行因为缺乏评估创新绿色项目所需的专业知识而造成的盲目借贷、拒绝借贷问题,使得绿色金融市场得以良性发展。因此,在政府前期的引导结束后,绿色金融市场应当自主承担价格发现、信息甄别、风险管理等任务。

在去绿色化阶段初期,消费者出于环保意识和绿色积分激励,储蓄时会更多地倾向于购买金融机构推出的绿色金融产品。但是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诸如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逐渐褪去其特殊性,绿色信贷项目转化为常规项目,绿色成为金融产品普遍具有的属性。在这种情况下,为棕色企业融资的不具备绿色属性的金融产品就会被投资者排斥,成为具有特殊性的金融产品。

同样的,在去绿色化阶段之初,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绿色信贷项目,在开展信贷资产质量压力测试时,将环境和社会风险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在资产配置和内部定价中予以充分考虑。机构对环境高风险领域的贷款和资产风险敞口进行评估,定量分析风险敞口在未来各种情景下对金融机构可能带来的信用和市场风险的同时,为绿色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有效抑制了污染型企业的进入。

而当市场内的污染型企业减少到一定量后,绿色企业占据主导位置。如同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交互,当绿色成为市场的主要力量时,去绿色化的过程就开始了。这时绿色信贷项目将逐渐转化为一种常规的存在,而不会因为其绿色的标签带有特殊性,绿色金融市场开始逐步去绿色化。

(四)企业与第三方机构的交互

企业的绿色程度需要由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在绿色的前提下,应该对不同企业的绿色程度给出合理的量化评估准则。第三方企业为绿色企业提供审计,对其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

1.信息获取

在信息获取方面,第三方机构构建企业环境信息基础数据库,建立企业环境信息的共享机制,尽可能地降低信息不对称。同时,第三方机构应当在政府和消费者的共同监督下运营,通过多方信息比较验证和信息的防篡改机制,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防止第三方机构的审计合谋。

2.信息公开

在信息公开方面,第三方机构向政府和消费者提供绿色企业的信息,使政府和消费者具备甄别市场上的绿色企业和棕色企业的能力。同时,绿色程度更高的企业进入市场后,需要经历一定的成长阶段,而第三方机构提供的信息有助于绿色程度更高的企业更快地被消费者接受,具备快速发展壮大的能力。在去绿色化的阶段,仍然需要通过第三方机构维护市场中企业的绿色程度的评级信息,通过这种方式保证绿色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

由于第三方机构对绿色企业的审计和评级对绿色企业本身有所助益,绿色企业有激励向第三方机构寻求审计,提供运转资金。

于是,由第三方机构向政府和消费者提供企业的绿色程度信息,政府和消费者获得信息,通过调整税收或者主动消费等行为对绿色程度不同的企业进行相应的反馈,绿色企业获得激励保持或增进已有的绿色化程度,并向第三方机构提供资金,使得第三方机构能够通过提供信息和接受审计委托形成多个正反馈环。

综上所述,在去绿色化阶段,多方交互逐渐改变在绿色化阶段的形式,绿色金融市场逐渐褪去其特殊性,成为金融体系的新常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