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水在湘境四条大水中排名第二,但它在流量上排名第一,且湘省明珠——柘溪水电站横跨其上,贡献第一,文物胜迹第一,举世瞩目的梅山文化就在这里诞生。还有地灵人杰,这里的山山水水曾孕育出一代又一代俊彦。如秦汉之际的十万户侯梅鋗,梅山王国全盛时期的梅王扶汉阳、顿汉凌、苏方、苏甘,晚清至民国时期的两江总督陶澍、云贵总督罗绕典、光复军总司令李燮和,当代中央军委委员、陆军总司令李作成将军,等等。资水流域还是全世界产锑和锑储量最丰富的地方,还有棕、桐、竹、木、茶等畅销国内外。本文只就资水沿途的梅山文化遗踪作一番简陋记述。
走到益阳,便到了古梅山地域。在北宋熙宁五年(1072)开上、下梅山,分置新化、安化二县前,新化隶属邵阳,安化属长沙益阳县。据徐中舒先生研究,古称狄作易。狄之种有三,曰北狄,曰赤狄,曰长狄。北狄之种有三,曰鲜虞,曰肥,曰鼓,鲜虞最强。帝舜虞姓,属狄人种落。益阳的“益”字与“易”谐音,据此益阳乃帝舜迁入梅山的第一站。资水的支流洢水,是帝舜迁入梅山的第二站。洢水中游的梅城镇,那里东北部的洢水注入洛阳湾,与河南的伊水(现为伊河)东北注入洛水遥相呼应。梅城镇西的乐安镇与新化接壤处有浮(当地人读瑶)青山,浮青山主峰放马寨,乃帝舜南遁后定居并驾崩之地。从浮青铺过一小坳至山溪界与山溪冲,就是油贤(尤贤)洞,那里有敬奉蚩尤氏的尤贤祠。再向前走二十华里,就是新化泊溪。泊溪本叫濮溪,乃古梅山濮人的地名遗址。从泊溪顺流而下,即到新化大熊山。大熊山海拔1622米,为湘中第一高峰。大熊山之阴乃安化的九龙池。这两座高山均系蚩尤部族遗址。从九龙池沿溪水而下,那里有将军岩,当地曾设置过将军乡,现为将军村,乃清初吴三桂避难之地。溪水汩汩而下,汇入资水,便是湘省的一颗明珠——柘溪水电站。柘溪系古代以柘木为弩的奚人地名遗址。再从柘溪顺流而下,便是今安化东坪镇。那里系三苗部族首领从河北省东坪陆监乡迁来的地名遗址。蚩尤首领被黄帝擒杀后,余部首领仍称蚩尤。他们迁居资水中游后,不忘故旧,仍将所居之地称东坪。当时三苗王国下至马迹塘,上辖新化等地。东坪镇的城埠坪,曾出土过红陶、褐陶等陶片。经鉴定,乃4800年前制作的,正好是帝舜的瑶民南遁至今安化后所制。再往下至小淹镇,乃古之奚人陶侃后裔陶澍的故居及陵园等,均系奚人地名遗址。从小淹镇再沿河下行,到了桃江县的马迹塘,那里有武潭,乃梅山覃人的地名遗址。再回过头来,从新化溯流而上,可至邵阳市。该市乃梅山右甲首领顿汉凌与北宋王朝守将李继隆激战之地。后来顿汉凌在激战中为流矢击中,不治身亡。再往前溯,便是扶夷水。该水乃梅山扶夷人在扶汉阳战死后潜逃至此得名。扶夷人长期与瑶人杂居,成了“扶灵瑶”。清永州永明县有扶灵山,扶灵瑶居其下。再从资水上游到东南亚,那里有娥皇瑶等好几个梅山徙去的古氏族,他们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吴哥文化。
但是,20世纪90年代,有位热衷于梅山文化研究的学者对我说,资水的称谓在历史上很难找到,是否资水之名也和梅山文化一样湮沉千载了呢?
是的,连安化名宦陶澍提三湘时也只提到沅湘、湘乡与潇湘。究其原因,胡三省注《资治通鉴》言:“潭州西有梅山洞,为草寇之窟穴。”资水正在该地。(www.xing528.com)
其实,资水之名早在春秋时就有。《南蛮源流史》载:“苍梧人在楚威王、楚悼王两次大举南征时,溯湘水而上,进入贵州南部,成为布依族的成员;溯湘水资水而上,便到了广西的桂溪和融江流域及广东西部一带,成为壮族的一部分。”《南蛮源流史》乃湖南著名历史学家、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光岳所著,他的论述是可信的。
在中国第三届梅山文化研究会上,有学者说“资水”乃“蚩水”一音之转,这很有道理。蚩尤氏南迁后,取代了神农氏而为苗人首领。洞庭湖接连长江之处的君山,又名苗山。资水中游的东坪镇原名东平镇。蚩尤氏南迁后,自益阳溯资水而上,建立了维持两千多年之久的三苗之国。将资水还原为蚩水,这条河流在名称起源上可上溯到四千多年以前。
但是,资水也确和梅山文化一样,自春秋时期湮沉到20世纪末,现在应该是对其辉煌史迹确认的时候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