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蛮源流史》,东晋著名文人陶潜,乃奚人之裔。安化名宦陶澍,乃陶潜之后。据此,陶澍乃奚人之胤。今将《安化县志》所载辑录如下:
陶澍(1778—1839),字子霖,号云汀,安化县小淹人。出身塾师之家,少随父必铨就读,课余常放牧拾薪。然奋发有志,成绩优异。嘉庆元年(1796)进学,嘉庆五年(1800)中举;七年(1802),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十年(1805),授编修。十五年至二十三年(1810—1818),历任乡试、会试考官,监察御史,给事中等职。其间曾巡视中城,半载断800余案;巡淮安漕务,尽革陋规。二十四年(1819),授川东兵备道;不一年,政声大著。次年,川督蒋攸恬入觐,奏陈陶澍“治行四川第一,堪胜大任”。即擢山西按察使。
道光元年(1821)二月,陶澍进京,道光皇帝召见三次,是受大用之始。三月,抵山西任,即兼署布政使。九月,调福建按察使,未及任,改擢安徽布政使。时安徽钱粮亏欠,库库空虚,历五次清查,皆未果。陶澍“治丝理纷,钩稽一载,甫有端绪”。道光三年(1823)正月,升任巡抚。“督饬益力,分别应参、应豁、应补,于是三十年库款之纠结,豁然一清。”是年长江大水,濒江三十余州县堤圩皆溃,田庐荡没。“陶澍乘舟遍勘,驻节芜湖,羽檄飞驰,寝食俱废。”派员赴上游买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以赈灾民。使游移老疾孩稚皆有所养,殍殣有所葬。水既退,陶澍亲登涂山、八公山绝顶,览全淮水势;并赴寿州、怀远、凤阳等地,勘探湖塘堤圩,次第筹浚。又为各乡镇设仓储粮,曰“丰备粮仓”,并奏定章程推行。
道光五年(1825),陶澍调任江苏巡抚。五月,奏陈海运之策,将苏州、吴淞、常州、镇江、太湖五府漕粮改海运,亲赴上海筹集商船,访道路,定价值,号令严明。六年(1826),船舶两次运漕粮160余万石。自吴淞口出海直抵大沽,水程1000余里,皆旬月抵天津,不损一船。船商运粮而北,载豆而南,两次得值,皆踊跃过望。此举节省漕工银20余万两。是时,吴中连岁水潦成灾,当事屡议修浚未果。陶澍主张治水以吴淞为最妥。奏请以省漕功之银动工。道光八年(1828)三月工竣。后又与苏抚林则徐浚浏河、白茆。道光十四年(1834),苏、淞等地大雨倾盆,太湖附近山洪暴发,而未成灾。
创海运同时,陶澍又致力于疏通河运。先后疏通拓宽孟渎,复修黄金闸,改建黄泥闸,浚通德胜、澡港二河,并于江水枯竭时,令江船导引,开运河捷径。河运既通,乃革除积弊,严禁浮收、加索,惩办刁徒劣监,优给海工补贴,漕政面貌顿改。
道光十年(1830),诏加陶澍太子少保,升迁两江总督。其时盐政凋敝,陶澍提出:“非减价不能敌私,非轻本不能减价,非裁冗费不能轻本”,奏陈盐务章程十五条。次年兼理两淮盐政,于是专心益力,整顿盐务。首“汰浮费二百五十余万两以济淮南”,次“截粮私、船私以清纲销”,再“去五坝十杠,改行票盐,以苏淮北“(魏源《陶文毅公墓志铭》)。于是浮冒、芦私、船私遂绝,成本递减,滞盐一空。自道光十一年至十八年(1831—1838)初卸盐政,两淮盐务共完正杂银2640余万两,仓储常存300余万两,库贮常存300余万两。(www.xing528.com)
为强兵御侮,陶澍于道光十二年(1832)奏陈《筹议海洋会哨章程》,督饬总兵关天培率水师去沿海侦查走私活动,将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号驱逐出境,史称“胡夏米事件”。随后与林则徐制定《处分白银外流章程》,提出建立我国的银本位货币制,遭清廷保守势力反对。道光十九年(1839),陶澍复提出严禁鸦片以制止白银外流,并发布稽查巡缉章程,禁令初行,便缴获大量烟土、烟具。
道光十九年(1839)六月二日,陶澍病逝于督府。晋赠太子太保,谥文毅。
陶澍为政清廉,尝自题“要半文不值一文,莫道人无知者;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兼理两淮盐政时,缴销年养廉银5000两,裁盐政衙门浮费16万余两。人称其“服官数十年,起居如寒素”。他注重教化,抚皖、吴时,倡修省、府、州、县志,以备文献掌故。捐助和重修三十余所书院。其中独资万银于江宁道建惜阴书院(今南京市图书馆前身),又为故乡安化捐学田及科举田百七十亩,以资穷乡士子。用人能尽其所长,平生举拔大批人才,如魏源、林则徐、包世臣、贺长龄兄弟、陈銮、左宗棠、龚自珍等,皆一代名宦和学者。陶澍一生勤于政务,而手不释卷。“奏仪下笔千言,无能代其笔者。”“平日嗜风雅,留心文献,于地形尤究心。”《清代七百名人传·陶澍传》:“诗宗韩、杜,尤工长句;书法北海。”著述甚多,大部收入《陶文毅公全集》。
陶澍独生一子,名桄,荫加按察使衔。长孙女纯炘,为候补道龙璋之妻,颇有文才,著有《妍香阁诗草》,选入《安化诗钞》。曾孙思曾,另有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