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教是梅山文化的“重头戏”,也是当代学人青睐的原始宗教“活化石”。其祖师爷张五郎偶像翻天倒立,与世界上其他神像迥异。明代无根子所集《显法降蛇海游记》,认为梅山法主张五郎乃闾山九郎弟子。《显法降蛇海游记》说:雍州张百万生一子,名世魁,乳名五郎。赴试得中,选任青州知府。有尚书郭正招世魁为婿,将小姐月英配他。不久,世魁携妻赴任,行至青州嵩山岭,妻为乌虎精所掳。世魁遂弃官奔闾山九郎学法。不数月,世魁学成武艺罡法,救出月英,并同妻拜谢九郎法主。法主大喜,封世魁为五郎大将,月英为救难夫人,留在闾山护法。这个故事说五郎留在闾山没有回家,纵使后来回家了,他家在雍州,与湘之梅山也风马牛不相及。
但是,叶明生先生《闾山教广济坛科仪本汇编》中有个《五郎咒》,咒言:“焚香奉请,未说三皇并五帝,且说海上翻坛张五郎,要知五郎身出处,原是青州一县人,年登七岁去学法,学得十五、十六便回乡。来到龙虎山顶过,思量此处作番坛。五郎勒马回头看,看见此间好住场。中间一条黄樟树,冬天暖和夏天凉。吹倒此条黄樟树,就在此处立翻坛。便将菜篮来挑水,菜篮挑水洗翻坛。迁作此山壬丙向,海水团团绕四方。家家门中有名字,处处门中挂旗枪。借问何人有此法,海上翻坛张五郎。敕到令行,火急如律令。”
上述《五郎咒》中的张五郎“年登七岁去学法”,而被封为“五郎大将”的张五郎随闾山九郎学法时,已有了妻室,并被选任青州知府,彼此矛盾。其实,上述《五郎咒》源于梅山。笔者收集了好几个梅山的《五郎咒》,其中芙蓉山刘光应老人保存的《五郎咒》最完备,有好几个地方与闾山教中的《五郎咒》稍有出入。如:前者说“要问五郎身出处,梅山峒里有家堂”,后者说“原是青州一县人”。前者说“鸣角一声天地动,吹倒樟树叶翻黄”,后者将“鸣角一声天地动”之句遗漏了。前者说“一翻天来天也动,二翻地来百草黄,三翻山上赶肉吃,四翻庙内插旗枪”,后者改作“迁作此山壬丙向,海水团团绕四方。家家门中有名字,处处门中挂旗枪”。于是“翻坛倒洞”张五郎“迁”到闾山,便是“海上翻坛”张五郎了。(www.xing528.com)
梅山教主张五郎被“迁”到了闾山,闾山教主九郎也被“迁”到了梅山。信奉梅山教的湘西猎人《狩猎经》手抄本中有闾山“神咒”,而在梅山腹地梅城一带梅山教《迎神辞》中,有恭请“张赵二郎、圣主三郎、闾山九郎、蒙山七郎、横山十郎、盘古大仙……”之句。
由此可见,梅山教与闾山教的关系乃相互借鉴融合的宗教文化交流关系,而不是师徒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