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夷人原居我国西部。《山海经》载:“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1)白虎氏是黄帝族系中崇拜白虎图腾的一个支系。五帝时帝喾高辛氏手下的“八元”中,就有一支名“伯虎”者,当为白虎氏的祖先。八元与帝颛顼高阳氏的八恺齐名。《史记》言:“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
白虎氏自尧、舜、禹至于商代,都是中原王朝的一个重要胞族。帝舜时,与东夷杂居、融合,演化成了白虎夷人。
商代,白虎夷人“受王命建国畿外,守卫边疆,名曰侯”(2)。商代的虎侯国在晋之“㙈”。
从商王武丁至商末,商朝为了扩充疆土,向周围辖国用兵,多次攻打虎方,最后吞并了虎方国。
虎方既灭,其部族被迫南迁,沿途留下不少以虎命名的地名遗址。如河南的虎溪水、七虎涧水、东虢、西虢(西周末年还建立了虢国),湖北的白虎矶等皆是。
商中叶至商末,商王朝不断对南迁的白虎夷人征伐,抓获了不少白虎夷人当奴隶。关押和役使他们的地方叫“虎牢”。《三国志》上的虎牢关应离虎牢不远。
白虎夷人中有一支迁到豫东的扶沟,距虎牢很近,“扶”与“虎”音近,乃白虎夷人的分支。该氏族再向南迁,越长江之限,其中一支较远的徙居云南。这一带白虎夷人徙居的地名遗址较多。如湖南桑植县有白虎峪、白虎堂。在资水流域,自北而南,进入梅山等地,白虎夷人遗踪更多。如益阳县出土过一柄扁茎虎纹剑。从益阳进入安化,有敷溪水(“敷”与“虎”谐音),属资水支流的洢水下游河段。从敷溪往南,有大福坪。大福坪原名打虎坪,最先名大㙈坪(按:崇虎与打虎乃白虎夷人的两个分支)。再向南,进入东山与新桥。东山古称上六甲,新桥古名下八甲。而甲首乃白虎夷人臣属于商王朝中打虎那支的首领称呼。从东山向东翻过一座小山岗,就是高明铺,乃扶夷人左甲首领扶汉阳所居和殉难之地,也是流落到日本去了的虎食人卣出土之地。从清塘铺镇的驿头铺往南,翻过一座大山,再走20华里,便是涟源市的伏(与虎谐音)口,那里还有虎溪、虎溪桥等,都是白虎夷人地名遗址。资水上游有扶夷水,汉置扶夷国。(www.xing528.com)
梅山的白虎夷人乃从河南、湖北跨过长江而来的。虎食人卣乃白虎夷人首领持有之物。该物在安化高明铺出土,应为扶汉阳祖传之宝,溯其源,当为臣属于商王朝的白虎夷人首领珍藏并遗传下来之瑰宝。
商朝晚期,白虎夷人多次帮助势力衰退的商王征伐,成了一支英勇善战的剽悍之旅。他们擅长剑术,益阳出土的虎纹剑就是物证。云南还出土过铸造于商代而具有虎图案的青铜剑,长三尺多,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章惇等围攻梅山,扶汉阳殉节。白虎夷人扶氏大都避难走湘西、湘南,成了该地土家族的先民。今湘西土家族人,凡逢婚丧喜庆,都要在门口贴一张画了一只白虎、旁边有一个人持弓箭射虎的图像,可见该土家族先民属白虎夷人打虎的那支,即扶夷人。与今大福坪的扶夷人同宗。扶夷人在今梅城的扶氏仍有后裔,如城南约30华里的水溪坪有位扶维新同志,乃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水溪坪扶氏还有嫁到梅城镇南桥村等地方的。
注释
(1)《山海经·西山经》第38页。
(2)《殷墟文字·甲编》301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