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人始祖乃共工氏之臣。“共工之臣曰相柳氏……”(1)“共工之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山(土)。”(2)此为相人的鼻祖。后被禹所杀。又言:“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共工氏始居武陵,属梅山之地。而《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十二经》中,有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是多怪神,状如人而载蛇,左右手操蛇。”(3)前面所言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者,当为食于湘境之九江,因为相人出没于澧沅、潇湘之间,捕鱼为业。
湘境的湘水、湘山因相人居此而得名。湘山即今距岳阳十八里的君山。相传娥皇、女英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在湘江边恸哭至死,葬于湘山,泪染湘竹。湘江流域有湘乡、湘潭等地,当属相人地名遗址。湘潭则是古相人与瞫人杂居之地。
“相”字含注目而视之义,梅山人称看问题看得深刻为“入木三分”。
相人也作襄人,湖北有个襄阳城,当为湘境相人北迁得名。今甘、青、川交界的古茂州汶山县的襄阳城山,当为从湖北襄阳西迁去的相人地名遗址。襄阳城山之南也有一条湘水,唐贞观四年(630)置湘水县。
原居南方的相柳氏,因当时南方气温剧增,辗转徙居黄河上游沼泽地。夏禹治水时疏通黄河,与之发生冲突。结果相人惨败,相柳及其部落多遭杀戮。
《诗经·商颂·长发》言:“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早在商初,已有一支相人北迁至辽东及朝鲜北部。商末,箕子又率一批商民(包括臣服于商的相人)迁往北朝鲜,建立了朝鲜国,国都襄平,在今辽宁省辽阳市北七十里,后来迁入平壤。居朝鲜半岛的相人有部分东渡扶桑,今日本仍有相姓及相口、相山、相川、相田等地名遗址,当为湘境相人北迁遗踪。
相人在河北、河南等地也有遗踪。如北魏的相州,在河北临潭县西。商王河亶甲所居之相,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唐及五代时称相州。河南安阳的安阳河古称湘河。相人首领“相土佐夏,功著于商”。相土的部落与商朝关系蛮好,所以商丘居住着很多相人,以至商末箕子出走时带走了许多相人。
留在湘水的相人很早就有徙居澧水、沅水、溆水等地者。
西汉末年,王莽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时梅山蛮的前身武陵长沙蛮揭竿而起。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精夫相单程等据其险隘,大寇郡县,遣武威将军刘尚发南郡、长沙、武陵兵万余乘船溯沅水入武溪击之。尚轻敌入险,山深水疾……舟船不得上……尚食尽引还。蛮沿路徼战,尚军大败。二十四年(48),相单程下临沅,遣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击之,不能克。明年春,遣伏波将军马援,中郎将刘匡、马武、孙水等,将兵至临沅,击破之。相单程等饥困乞降。
文中所言精夫即渠帅。精夫戴獭皮冠,獭乃食鱼的水生动物。这反映了古相人捕鱼为生的特点。(www.xing528.com)
马援征相单程等五溪蛮时,溯资水而上,船到今安化马辔市,因河道夹窄,水流湍急,乃弃船乘马,走马路口至溆州(今溆浦)及沅水上游等处。曾在马辔市休整几天。马辔市之名由此而来。
唐代,相氏改成向氏,并在澧水及溆水流域一带建立了不少向氏土司。
唐光启二年(886),澧州石门峒酋向瑰率众起义,“操长刀柘弩寇州县,自称‘朗北团’。陷澧州,杀刺史吕自牧”(4),并与“梅山十峒獠”取得联系。自此,梅山至澧州一带摆脱了唐末的腐败统治。至北宋熙宁五年(1072),梅山蛮维持了近200年的区域自治。
注释
(1)《山海经·海外北经》第200页。
(2)《山海经·大荒北经》第286页。
(3)《山海经·中山经》第14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