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被中国人尊为开天辟地的老祖宗,但在权威史籍中却找不到他的应有地位。史书习惯把炎黄二帝尊为老祖宗,却忽略了在炎黄以前数万年,华夏大地就有了个盘古老子。至今民间尚有《盘古开天地》的歌谣。
直到南朝宋范晔写的《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上,才有一段盘瓠的故事“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之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盘瓠。下令之后,盘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大喜,而计盘瓠不可妻之以女,又无封爵之道,议欲有报而未知所宜。女闻之,以为帝皇下令不可违信,因请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盘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盘瓠死后,因自相夫妻……今长沙武陵蛮是也。”《异域志》载:“盘瓠负女入南山穴中……于是帝封于长沙。”
综上所述,可知汉之武陵长沙蛮乃盘瓠氏之后。而汉之武陵长沙蛮即唐宋之梅山峒蛮。
史学家一般都认为我国五千年文明是从炎黄二帝时算起。到了当代,才冒出了与此迥异的论述:“远古时代的中国在滇西而不是历来所说的黄河流域。横断山脉才是我们民族的‘根’之所在。只是到了商朝初年的成汤之世,我们氏族进行的一次四面八方的大迁徙,才使政治、文化中心从今云南的西部转向黄河流域。”(1)那次大迁徙,是由于气候的影响。那时地球的气温日平均比现在高三四度,南方不宜人类生存,才迁到黄河流域。史书有殷商鼻祖殷契,“凡八迁,汤始居亳”的记载。上述标新立异的见解出自《神州的发现》。那本书通过大量实地考察,并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对天下第一奇书《山海经》作了深刻研究,才提出古代中国在滇西的新观点。更兼距今170万年前元谋人化石在云南出土,进一步证明了古代中国在滇西之说不谬。
古代中国“第一站”虽在滇西,“第二站”却不是中原而是《禹贡》荆州之地。其证据是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了“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八个大字的我国目前所知的第一座古城。该古城遗址在澧县县城附近,属洞庭湖西部,又在梅山“其北则鼎澧”的范围。这证明了古梅山先民乃盘古氏之裔。
该古城呈圆形,像盘子,姑且把它叫作“盘古城”吧。除这座古城外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长何介均先生率其团队还在古城附近发现了具有早期特征的陶片,测定年代超过8000年,上限接近9000年。该古城内面积近8万平方米,有三座城门,城垣外环以一周宽30至50米的护城河……这些建筑,当为远古盘古氏先民的“杰作。(2)(www.xing528.com)
《南蛮源流史》言盘古氏起源于岷山,在岷山北麓甘肃武山县出土过一件陶葫芦瓶,制作年代为距今五六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而盘古氏最早崇拜的是野生葫芦图腾。他们用葫芦做储藏野生果实的器皿。盘古氏进而以葫芦为模特儿制造了陶葫芦瓶,也就顺理成章了。但是,澧县原始白陶片比这要早两三千年,这说明上述陶葫芦的制造者盘古氏是直接从滇西迁去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安化腹地乐安镇,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仍烧制白陶砂罐子、砂酒壶等,其外形两头大、中间小,活脱儿是个葫芦。还有,在安化县小淹镇红霍溪,挖掘出一处原始文化遗址,其上层有大批5000年前制作的白陶片,下层则为距今约2万年的旧石器、砍伐器、刮削器等。这说明上梅山安化县早在亘古洪荒的年代,就有盘古氏先民在这里生息繁衍。
盘古氏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有以下依据:《麻阳县志》载《水经注》,武陵有五溪,雄溪、沅溪、酉溪、辰溪、夹溪所居,此谓五溪蛮,其始祖盘瓠,好五色衣……《宝庆府志》载:苗种类繁多,曰仡、曰僚、曰瑶、曰僮、曰㑩、曰倮、曰僄、曰偭、曰休,又有青、红、白、黑、花各种……该志又引《隋志》云,诸蛮本其所出,承盘瓠之后。梅山先民认为,普天下之人都是盘古氏子孙。湖南省溆浦县瑶民流传着“一瑶、二苗、三罗咯(罗罗)、四达子(鞑靼)、五子成汉”的说法。可见盘古氏乃中华民族的鼻祖。上述众多古代氏族的先民,经过数千年的演化,最后融入了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中。
注释
(1)摘自1993年5月11日《华商时报》。
(2)参阅1995年7月19日《湖南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