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低调的成功与身处特殊时期

低调的成功与身处特殊时期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万个为什么》成了我的成名作。我之所以保持低调,是因为深知在那“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不可“冒尖”。很多现在的年轻朋友不理解当年我在《十万个为什么》获得巨大成功之后那么低调。跟他同时,年级里总共有四位同学被打成“反动学生”,有的甚至被捕入狱。经诊断,我患急性肺炎,一星期后出院,仍咳嗽不已,经透视,我因肺炎引发了肺结核。

低调的成功与身处特殊时期

《十万个为什么》成了我的成名作。

自从《十万个为什么》出版以后,我几乎很少主动向报刊投稿了,因为很多报刊编辑部从《十万个为什么》上知道了我,纷纷向我约稿。我收到很多家报刊编辑部的约稿信。我在《光明日报》《北京晚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解放军报》《安徽日报》《合肥晚报》和《中国青年》等报刊,发表了数百篇文章。我还为《安徽日报》开设专栏,一年之中在《安徽日报》发表60多篇文章。

我应付约稿已经忙不过来了。

同班很多同学看到了《十万个为什么》,问我:“是不是你写的?”

我笑道:“我哪会写书呀?!那个写《十万个为什么》的叶永烈,跟我同名同姓。”

《十万个为什么》出版之后,我应《光明日报》之约,为该报“东风”副刊撰写科学小品。正巧,宿舍的走廊里挂着《光明日报》。看到“东风”副刊上署名叶永烈的文章,又有同学问我,我依然坚持,那是“同名同姓”的叶永烈写的。

那时候,我不愿叶永烈这名字出现在报刊上的次数太多,我开始用笔名。当时我用得最多的笔名是“叶艇”,有时候也用“萧勇”。

除了家信,我的信件大都寄到系里,由系办公室直接转我,所以同班同学甚至同寝室的同学也不知道我跟那么多报刊、出版社编辑部有着密切的信件来往。

我之所以保持低调,是因为深知在那“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不可“冒尖”。何况我“出身不好”,一旦来个什么“运动”,就会成为“批判”对象,出头的椽子先烂,所以我不能不警惕,可不,就连少年儿童出版社领导也说,不要使叶永烈成为“第二个刘绍棠”。刘绍棠就是因为少年成名,引来诸多“麻烦”,以致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分子”。

很多现在的年轻朋友不理解当年我在《十万个为什么》获得巨大成功之后那么低调。我告诉他们:1963年,当我完成毕业论文,即将拿到毕业证书的时刻,遭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霹雳的袭击。当时根据毛泽东的批示,在应届大学毕业生中紧急开展“抓反动学生”的运动。睡在我的双层铺上面的同学由于对当时“批判现代修正主义”说了一些不满的话,被打成“反动学生”,不发毕业证书,不分配工作,送去劳动教养,从此苦难了一辈子。我当时发表了那么多的文章、出版了许多著作,原本很容易被圈定为“阶级斗争”的“靶子”。还好,我的作品不涉及政治,我本人早出晚归,在图书馆里埋头做功课或者写作,几乎不在宿舍,寡言少语,得以避免株连——尽管我对他被“揪出”感到震惊和同情。跟他同时,年级里总共有四位同学被打成“反动学生”,有的甚至被捕入狱。据称,一位班干部奉命“卧底”,一举“揭发”了他们的“反革命言行”——其实只是私下对“批判现代修正主义”表示不理解罢了。

经历了这些触目惊心的政治运动,我越发小心,只写远离“阶级斗争”的儿童读物、科普作品。我顶多只在“又红又专”运动中被批评为“白专”罢了。(www.xing528.com)

我的人生命运也与《十万个为什么》紧紧相连。

为了写《十万个为什么》,我曾生了一场大病……

北京大学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最高学府。当时,提出要培养“金字塔形”的人才。也就是说,要求学生的知识结构像金字塔那样,底座很大,在坚实而宽广的基础上“拔尖”。我入学时还是五年制,后来改为六年制,其目的就是为了打好“金字塔形”的底座。

正因为这样,北京大学的学业是很重的。《十万个为什么》是我的“学余创作”。沉重的功课加上繁重的写作,我处于超负荷的状态。况且那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连饭都吃不饱,窝窝头成了主粮,每月能吃到一回水煮的黄豆,算是“改善生活”了。

记得,就连教育部部长杨秀峰视察北大时,学生食堂“改善生活”,也只是给每个学生发一个水煮鸡蛋而已!

我差一点累垮了。我的体质原本不错,平常很少生病,以病历卡上保持空白为荣。可是在写《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有一回我突然连续发起高烧来,不得不住进北京大学医院。经诊断,我患急性肺炎,一星期后出院,仍咳嗽不已,经透视,我因肺炎引发了肺结核

记得当时医生劝我退学休养,但我仍坚持上学。我住进了北京大学传染病“隔离”宿舍,那里住着肺结核与肝炎患者。每天清早和病友们在草地上打太极拳,傍晚则做气功。吃饭在专门的隔离食堂,售菜窗口上方分别写着“肺”与“肝”字,意即供肺结核以及肝炎患者的专用。

所幸那时《十万个为什么》已写得差不多。在初版五册出版后,后面三册,我就不参与了。

经过一年的治疗,我的肺病终于结束了“浸润期”,我终于走出因病退学的阴霾,又开始满负荷地学习与写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