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的作者们,差不多都是科学小品作家,他们了解科学小品的特点,掌握科学小品的创作规律。
科学小品是“小品”,大都是“千字文”,即千字左右,读者可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便可读完它。
科学小品行文挥洒自如,文情并重,生动活泼,短小精悍。
一篇好的科学小品,一般应该具备这样几点:
题材新颖、适时,是广大读者所关心的问题;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文笔轻松、形象、活泼、生动;
资料可靠,数据确凿。
科学小品一般分为三段——开头、主体、收尾。
科学小品的开头很有讲究,寥寥数语,要具有一股抓住读者的艺术魅力,促使读者对这篇文章感兴趣,要读下去。
有的科学小品从一个小故事讲起,也有的从一句谚语、成语、古诗说起,还有的从时令、新闻、身边琐事开头……形式多样的,各具一格。切忌平铺直叙,切忌用“大家都知道,地球周围有一层大气”之类毫无生气的话开头。科学小品的开头,应当是“凤头”般华丽多彩!
比如:(www.xing528.com)
1896年,在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的实验室里,出现了一件怪事:一包包得好好的照相底片,放在桌上“无缘无故”射出浅绿色的光芒。这是谁在捣蛋?(《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什么是放射性?”)
古谚说:“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雷声,是大自然的夏之歌。
夏天的夜晚,往往有乌云、大雨、电闪、雷鸣相互交错,一起降临。潮润的晚风,赶走了闷热,清风习习,给人们带来了凉意。雨后,你漫步在街头或田野,会感到空气格外新鲜。(《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雷雨后,为什么空气格外新鲜?”)
“凤头”常常只是从读者感兴趣的事情中提出一问题,然后要进行解答,这便进入了第二段——主体了。
主体是科学小品的主要内容所在。内容要安排得有层次,有条理,从浅入深,由远而近。纵横两线,就在这里交织。
纵线——科学的发展历史。科学小品中写到的科学史,常常是从正史中查不到的,是一种小史。比如,高士其在《谈眼镜》这篇科学小品中,就谈起眼镜发展史:“世界上第一片眼镜——单眼镜,是用绿宝石造成的。公元一世纪时有一位近视眼的罗马皇帝曾用过它,闭上一只眼睛,来观看剑客们的决斗。这位皇帝死后1300年,才有真正的眼镜出现……”像这种眼镜的发展史、杯子发展史、镜子发展史之类小史,需要作者用心去考证、查阅,在通常的科学史上确实很难找到这类小史的。
横线——这一门科学的基本原理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应用。如高士其在《现代的灯》这篇科学小品中,谈了灯的发展小史——从古老的油灯、旧式的煤油灯、汽油灯、煤气灯直至电灯之后,便开始从横的方面介绍日光灯、水银蒸气灯、钠蒸气灯、霓虹灯、氖气灯等各种现代的灯,介绍了这些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照相馆、布厂、纸厂、设计室、医院、托儿所、广告、建筑物、交通等各方面的应用。
这两根线互相交错,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从工业到农业,从天上到地下,无所不谈,无所不包,巧妙地交织出一张知识之网。
写科学小品,一定要注意写好纵、横两条线,要查阅大量的科学资料,如沙里淘金似的从一大堆科学资料中选取那些闪光的材料,演绎成通俗明了、生动活泼的科学小品。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小品是结晶体,是从大量的原始材料中去粗存精、反复筛选而获取的精华。科学小品短小精悍,是“千字文”,但是为了写好它,常常要查阅卷帙浩繁的“万言书”——科学专著。
科学小品的结尾应如豹尾,使读者回味无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