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的实质,是一本大型的科学小品集。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部问答式的科学小品集:问——形形色色的“为什么”,来自广大小读者;答——以一篇篇科学小品回答“为什么”。
也正因为这样,《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的作者群,是当时中国一批优秀的科学小品作家。少年儿童出版社第三编辑室的组稿路线,就是从全国各地挖掘科学小品作家。我被少年儿童出版社第三编辑室看中,就因为我给他们投寄的第一本书《碳的一家》是一本科学小品集,表明我擅长写作科学小品。
《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出版之后,所以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就在于这部书的科学小品特色,每篇文章短小精悍,深入浅出,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这十六个字所概括的既是科学小品的特色,也是《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的特色。
少年儿童出版社第三编辑室在初创《十万个为什么》时,抓准了两条:
一是依靠一批科学小品作家建立作者群;
二是要求每一篇作品都是一篇优秀的科学小品。
当然,少年儿童出版社第三编辑室是从曲折中才领悟了这两条。
《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物理分册,由于找到路明、湜介、杨谋、俞乐、徐青山等科学小品作家,所以进展就非常顺利;
相反,《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化学分册,由于最初以七位师范学校的化学老师为作者,这些老师不懂得写科学小品,只会写教科书,所以尽管花了一年时间,写出来的化学分册如同教科书,文字刻板,味同嚼蜡,不得不全部弃之不用。
科学小品这名字,是我国独有的、独创的。在国外,虽然也有类似的文章,但并没有成为一种专门、独立的文章体裁。
科学小品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1934年陈望道先生[1]在上海主办的《太白》半月刊创刊号上。《太白》是一个进步期刊,它的名字是由鲁迅和陈望道共同商定的,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提倡大众语,比白话还要白;二是象征启明星,即太白星,迎接胜利的黎明的意思。
《太白》刊登各种进步文章,抨击旧制度,其中包括积极倡导科学、普及科学来反对迷信、反对伪科学。陈望道积极倡导小品文形式来普及科学。当时林语堂[2]却说:“小品文是不能写科学的,科学是不能用小品文来写的。”陈望道听了,针锋相对地驳斥道:“我们写几篇给他看看。”于是,陈望道便在斗争中揭起了科学小品这面旗帜。
陈望道主编的《太白》半月刊创刊于1934年9月20日。在创刊号上,辟科学小品一栏,发表了克士(周建人)的《白果树》、贾祖璋《萤火虫》、薰宇(即刘薰宇)的《半间楼闲话》、顾均正的《昨天在哪里》四篇科学小品。
另外,创刊号上还发表了柳湜[3]的《论科学小品》一文,论述了创立科学小品的意义。文中指出:
“所谓科学小品并不反对‘大品’的科学文体的存在,但同时它自己也仍有它独立存在的价值。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小品文在大众的实践生活的关联中去联姻的。目前大众需要科学知识,科学要求大众化,而大众实践的生活不许可有长闲的时间去从事科学研究,去读大部头的科学书。
“……这譬如一个苦力需要烟草,但财力只能使他零枝的购买,他没有整盒整条的购买力。于是,烟纸店中就有开盒零买的供给。”
文中还指出:(www.xing528.com)
“小品文如果与科学结婚,不仅小品吸取了有生命的内容,同时科学也取得了艺术的表达手段,艺术的大众科学作品于是才能诞生。
“在题材方面,那是最自由不过的,只要与大众生活密切的保持着关联,无论就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中,拣取一小片来描写都可以。真是‘从苍蝇之微到宇宙之大’。但它的任务是纠正常识的错误,严正的科学的解说。不能歪曲,不应隐蔽。同时,他要放弃科学家的语言,极力采用大众常用的语汇。不要过于严森庄重,要平凡得使大众不觉得,这是什么了不得的大道理,而是说自己生活周围所熟习的闲话。还应加上一点幽默,尽量采取各式各样的形式。”
《太白》共出版了二十四期,至1935年9月5日停刊,每期都刊有科学小品,共六十六篇。
1962年6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我国著名科学小品作家高士其的《让孩子们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的兹养》一文,他指出科学小品是“用轻松愉快浅显易懂的文学笔调,来撰写富有趣味的科学短文”。
1962年4月20日,正在北京大学读五年级的我,曾就科学小品一词的发源问题,走访高士其。他嘱向陈望道先生请教。于是,我写了一封信给陈望道先生,并附上《科学小品探源》一文初稿。同年12月9日,陈望道先生复信如下[4]:
叶永烈先生:
来信及大作《科学小品探源》都仔细读过,对于先生探本穷源的精神深为感佩。
我国刊物上登载科学小品确是从《太白》半月刊开始。《太白》半月刊自始就以刊行科学性进步性的小品文为自己的任务,以与当时的论语派,以所谓幽默小品为反动派服务的邪气抗衡的。至于‘科学小品’一词究竟是谁最先提出,我也已经记不清楚,可能是我提出,并得到《太白》编委诸同志,并得到撰稿的诸科学家同意的。
当时的《太白》撰稿的科学家也许比我更记得清楚。大作奉还。并致
敬礼!
陈望道12月9日
在1978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普创作座谈会上,我有机会请教了“当时的《太白》撰稿的科学家”贾祖璋,还请教了科普老作家高士其、董纯才,后又去北京请教了顾均正,他们都确认科学小品一词是陈望道最早提出的。
自从《太白》半月刊提倡科学小品以后,当时的《读书生活》《中学生》《妇女生活》《通俗文化》等杂志,也开始刊登科学小品,开明书店、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三家出版社开始出版科学小品集。
就这样,科学小品这名字逐渐为广大读者所熟悉,科学小品的作者队伍逐渐扩大,科学小品也逐渐成为文坛上一种独立的文体。
我国早期的科学小品作家主要有高士其、周建人、董纯才、顾均正、贾祖璋。他们是我国科学文艺园地的第一批拓荒者。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小品活跃于各报纸杂志,连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也经常发表科学小品。科学小品作家队伍不断壮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