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十万个为什么》:与众不同的装帧设计

《十万个为什么》:与众不同的装帧设计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众多的少年儿童读物之中,《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别具一格。《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采用不多见的36开本,看上去接近方形。《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这一“时尚”的装帧设计,出自少年儿童出版社画家张之凡之手。对于张之凡这名字,我是熟悉的,因为我的第一本书《碳的一家》,就是由张之凡装帧的。王国忠特别提及赵白山,说《十万个为什么》“一些细致的科学插图,是出自赵白山同志之手”[8]。

《十万个为什么》:与众不同的装帧设计

在众多的少年儿童读物之中,《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别具一格。

《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采用不多见的36开本,看上去接近方形。方形是为了使插图能够有较充裕舒展的位置,做到图文并茂,而36开本显得小巧,便于小读者阅读、携带。

《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的封面设计也极具特色。每一分册的封面一种颜色,便于分辨。封面如同用一块块砖头砌成的知识大厦,那一块块砖头里画着这一册中最有代表性的“为什么”,一望而知这是什么分册。在腰封位置,以红底白字醒目印着“十万个为什么”六个大字。封面右下角的阿拉伯数字,则是标明这是第几册。

这样一套在当时相当新颖的丛书,出现在全国各地书店里,令人眼前一亮。

《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这一“时尚”的装帧设计,出自少年儿童出版社画家张之凡之手。装帧设计包括开本选择、封面设计、版式设计等等。

我注意到,1961年4月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本,大约是由于匆忙,版权页上未署“张之凡装帧”,重印时补上了,而且其他所有分册在第一次印刷时,都标明“张之凡装帧”。

对于张之凡这名字,我是熟悉的,因为我的第一本书《碳的一家》,就是由张之凡装帧的。

我来到上海工作之后,结识了张之凡,胖胖的,身体壮实,一口上海话。他祖籍浙江宁波,1925年生于上海。

我很喜欢张之凡的画。在“文化大革命”前,为了请他给我的书画插图,他来过我家,我也到过他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家,见到过他的夫人。

张之凡的脑子很灵活,对于图书装帧、插图非常内行,有着扎实的美术功底。

我在张之凡家看到他画的连环画,不论是人物的形象还是背景的勾勒,都很到位。我注意到封面上的署名,他的名字总是与张令涛在一起

“张令涛是谁?”我问。

“阿拉爷!”他用上海话回答。

原来,张之凡出自丹青世家。他的父亲张令涛乃上海著名的连环画大师。张令涛于192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曾经创作《武松潘金莲》《西厢记》《孟姜女万里寻夫》《鲁滨逊漂流记》《梁山伯祝英台》《杨家将》《红楼二尤》等诸多连环画。张令涛早期的连环画,大都与胡若佛合作,往往是张令涛打稿,胡若佛勾描。后来儿子张之凡成长为画家,张令涛便与张之凡成为“父子搭档”。张令涛晚年任上海文史馆馆员。

张之凡进入少年儿童出版社之后,成为该社的“当家画家”,许多图书的装帧、封面、插图都出自张之凡之手。我发现,张之凡画画,出手甚快。

我跟张之凡有着多年友谊

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听到令人震惊的消息: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关进了监狱!

后来,我又见到他——他的冤案得以平反。他虽然看上去比过去老了许多,但是每天仍去少年儿童出版社上班。

他搬家之后,我再没有去过他家了。

1995年春节的一个夜晚,我和妻出席一位友人的婚礼,偶然听说画家张之凡的家仅一箭之遥,便去看望。

他住在一幢小洋房的二楼,窗口射出灯光。可是我们喊了半天,都没有人来开门。过了好久,从三楼窗口伸出一个脑袋,答应了一声,下来给我们开门。

我们来到二楼,张之凡正端坐在屋里。他见到我,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全身发抖。他慢慢伸出右手和我握手,那手剧烈地抖动着。他艰难地在室内移步,脚在地板上拖来拖去,步履蹒跚。哦,怪不得他没有下来开门!

我从未见过他这副抖抖索索的模样……

他艰难地朝床头柜走去,我赶紧扶着他。他用颤抖的手,拿起一个药瓶,我连忙帮他打开瓶盖。他取出一粒胶囊套装的浅蓝色药丸,吞了下去。(www.xing528.com)

我拿起药瓶看了一下,上面标明“Made in Switzerland”(瑞士制造),药名为“Dopar”。

吃了药,他又趔趄着来到书架前,取下一个硬皮本。我打开一看,上面的画异常精致,是用无数墨点点成的,像绣花似的。

“这些都是我最近画的。”他说。

“你还能画?”我很惊讶。

“能画!我天天挤公共汽车上班呢!”

“上班?”

我和他聊着。渐渐地,他的手不抖了,脚也不颤了。后来,他拿书给我看,走起路来稳稳当当,跟刚才判若两人。

经他解释,我才明白:他得了一种很怪的病——左脑中缺乏某种氨基酸,造成右手、右脚颤抖。服用特效药“Dopar”之后,过了个把小时,药物被身体吸收,人就正常了,手脚不抖了。这时,可以去上班,也可以执笔画画。不过,药性只能维持三小时,如果不继续服特效药,人就发病。由于这种特效药要依赖进口,他很节约,不工作就不服用。刚才,他不知有客人来,没有吃药,所以连下楼开门都没办法。

他还说,最困难的是每天早上,醒来后无法起床,瘫在床上,要赶紧服药。一小时后,药力到了,这才能够起床,吃早饭,上班。

他的妻子去了香港。他留在上海,年已花甲,仍坚持上班,仍不断地创作。

他的毅力,他的精神,使我深深为之感动……

翌年——1996年,我听说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张之凡走了!

如今,每当我拿起《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看到那精心设计的封面,脑海中就交替出现他壮年时总是带着微笑的胖胖的脸和晚年颤颤巍巍的身影……

《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这种“知识之墙”的设计构思,后来一直沿用在1964年的第二版和1980年的第四版之中,只是第二、第四版统一用黑色的“砖头”,虽然显得庄重,但是不如第一版封面那样彩色纷呈,更富有少年儿童读物的特点。第二、第四版《十万个为什么》的装帧,也是张之凡。王国忠曾称,《十万个为什么》的封面“这是张之凡同志的成功之作”[7]。

除了张之凡之外,为《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插图的画家还有赵白山、严折西、刘世德、朱然。科学性插图如何画得通俗,是一道难题。画家们开动脑筋,使插图既能让小读者看懂,又能符合科学原理。王国忠特别提及赵白山,说《十万个为什么》“一些细致的科学插图,是出自赵白山同志之手”[8]。

[1]王国忠.《十万个为什么》的曲折历程[G]//王国忠.王国忠文集.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2009.

[2]王国忠.《十万个为什么》的曲折历程[G]//王国忠.王国忠文集.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2009.

[3]王国忠、徐迓亭著《李约瑟与中国》,1992年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被不少人误以为是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这个王国忠所著。其实那是同名同姓的另一个王国忠。李约瑟院士是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技史的专家。

[4]王国忠.《十万个为什么》的曲折历程[G]//王国忠.王国忠文集.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2009.

[5]曹燕芳.在相伴“十万”的日子里[G]//李远涛.少年儿童出版社60周年纪念文集:岁月留痕童心永驻.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94.

[6]王国忠.《十万个为什么》的曲折历程[G]//王国忠.王国忠文集.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2009.

[7]王国忠.《十万个为什么》的曲折历程[G]//王国忠.王国忠文集.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2009.

[8]王国忠.《十万个为什么》的曲折历程[G]//王国忠.王国忠文集.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