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材分析:寻找有效依据

教材分析:寻找有效依据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教材选文的单一角度来看阅读材料筛选的重要性以教材中所选儿童文学作品为例,儿童文学的价值问题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不断有人进行研究。通过教材选文纵向比较来看看阅读材料筛选的重要性仅以1993年版及2001年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为例来进行对比分析。而从独有篇目的统计来看,这两套教材又有自己独有的篇目,说明两套教材在选文上具有流变性。

教材分析:寻找有效依据

如何来判断我们的新海量阅读材料的筛选是否有现实的意义,我们掌握的理论依据其实是很薄弱的,但我们可以从教材选文的依据中找到答案,因为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大的框架下,课内的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的价值取向是完全一致的,大可不必另起炉灶,而且课内外阅读本身就是在一个课程体系里,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直没能打破这个边界,总会在意识里分出课内课外。于是我们对语文教材的选文进行纵向对比,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可以说是价值取向的现实反应,选文标准不同将直接引起入选课文的不同,然而不一样的课文又展现出不一样的生活世界,教师和学生们在教育学习我们的课文过后就会发生态度、价值观情感方面的不同。从教材的选文思想是可以找到新海量阅读材料的筛选方向的。

(1)从教材选文的单一角度来看阅读材料筛选的重要性

以教材中所选儿童文学作品为例,儿童文学的价值问题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不断有人进行研究。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早期对于儿童文学价值的研究多侧重于教育的功能,但随着人们对儿童、对儿童文学认识的变化,儿童文学其他方面的价值也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不同的学者对于儿童文学的价值体系有不同的阐述。在《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文学价值论》等著述中曾阐述到,认为儿童文学的文学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个体价值和文学本位价值三个方面;同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儿童文学,与其独立的存在有所不同,它必须服务于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所以还应当具有语文学科价值。而文学本位价值是指文学之为文学的价值,即满足文学自身生存、发展和完善的价值,审美价值是它的本体价值。儿童文学的个体价值是以儿童为独立的个体生命,指儿童文学对儿童个体的主体需要的满足,对增强儿童个体本质力量的作用和意义,它由儿童的审美趣味、审美需求和审美理想决定。儿童文学的社会价值是以儿童为群体中的一员,指儿童文学对儿童适应社会生存发展需要的作用和意义,它受国家意志、民族文化传统、时代精神等的影响。儿童文学的语文学科价值是指儿童文学作品在儿童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培养语文情感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它受制于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具体来说,文学本位价值包括:审美无功利性,审美形象的塑造,审美情感表达,儿童本位;个体价值包括:提供阅读的乐趣,拓展想象空间,补偿儿童心理,发展叙述思维及批判思维能力,提供间接经验,丰富个体经历,培养儿童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增长文化知识,扩大认识视野;社会价值:美德濡化价值,科学素养形成价值,培养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语文学科价值包括:发展语言能力,促进阅读,带动写作,培养语文学科情感。由此可见:像儿童文学作品这样经典的阅读材料的筛选之于孩子们的重要性,其实儿童文学作品如此,其他也证明,新海量的阅读材料筛选,经典是重要的依据,经典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2)通过教材选文纵向比较来看看阅读材料筛选的重要性

仅以1993年版及2001年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为例来进行对比分析。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编写、出版了一套小学教材,以下简称1993年版。2001年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第十套小学语文教材,那也是我们新世纪的第一套小学语文的教材,简称2001版。

①选文的篇目变化

通过选文的篇目变化对比,可以看出这两套小学语文教材从篇目总数量上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1993年版教科书一共有297篇课文,包括精读、略读课文。2001年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课文篇目总数量达到了353篇。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仍然以课文为媒介,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训练学生掌握母语的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语言美感。因此,2001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数量的增多符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以便可以使教学的目的更加效益化。而从共有篇目的统计来看,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21世纪的到来让小学语文选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两套教材直接存在着承接的关系,在变动中也存在着不变。据统计,1993版和2001版这两套小学语文教科书共有篇目有138篇。这说明沿袭了原来版本的经典篇目,如《司马光》《黄山奇石》《狼牙山五壮士》《少年闰土》等。另外,传言中的所谓“鲁迅文章大撤退”这一现象并没有出现。相反,2001年版的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都是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经典并没有离去,只是根据时代进步的需求丰富了选文。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就是1993版有些文章换了题目重新出现在2001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比如1993版第三册的《蓝树叶》在2001版更名为《蓝色的树叶》。这种做法是为了让儿童对课文能更好的理解。而从独有篇目的统计来看,这两套教材又有自己独有的篇目,说明两套教材在选文上具有流变性。这恰好体现了时代的创新和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比如《金钱的魔力》的选入,间接性地培养了小学生的正确的金钱价值观。同时,21世纪“一纲多本”的压力以及时代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普遍提高也是2001版独有篇目大幅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从这个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的与阅读材料筛选相关的结论是:阅读材料的筛选应该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论从筛选的依据,还是筛选的内容,都应该有动态的变化,没有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书目,只有不断地适合教育的需要,适合时代的需要,适合孩子们需要,才是最好的筛选。

②选文的体裁变化

从选文的体裁对比来看,据统计2001版在说明文、童话、应用文及其他这几种体裁在数量和比率上明显高于1993年版,而神话更是2001版新增体裁。

2001版的说明文篇目数量增加说明对学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而童话篇目的增加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解决了1993年版存在的局限性问题。而应用文的增加尤其是出现了其他的格式,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2001年版更为合理的选文体裁分布,符合了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小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可见,体裁的多样化和合理分布,对阅读材料的筛选也是很重要的。

③选文的题材变化

从选文的题材对比来看,两个版本选文的题材在日常生活故事、学校生活、社会活动、动物植物、自然景物、国家、人生道理、传统文化、游戏这些方面在数量和比率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两个版本选文都比较重视日常生活故事、动物、植物、自然景物、国家、人生道理这些题材。而2001年版比1993年版更加重视科学、地理历史、想象的题材以符合21世纪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才培养的需求。可见,题材的选择也是阅读材料筛选需要重点考虑的,只有符合人才培养要求,内涵丰富的题材才是上选。

④选文对儿童价值取向的影响(www.xing528.com)

从选文对儿童价值取向的影响对比来看,2001年版在一般价值取向的总体篇目跟1993年版相比增长了117篇。这跟新课改提出的素质教育是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的。新课改大力提倡人文性的培养,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而2001年版紧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进行选文,寓教于学,把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从以上数据还可以看出两个版本都比较重视自然、科学和智能价值观的培养。这三种价值取向在两个版本里面都占了较大的比重。自然价值观的重视主要是由于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提高了认知水平,开始彻底抛弃以往自以为是的“人定胜天”的价值观。取而代之的是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价值观。特别是到了21世纪,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经开始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2001年版的小学语文课文选文在1993年版描绘、赞美大自然的基础上,更是增加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等文章,培养儿童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现代价值观。20世纪90年代经济的全球化使得科技得到不断发展,因此1993年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科技方面的选文。而21世纪科技的发展,使得2001年版小学语文教材对于科技价值观取向更加重视。

另外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两个版本在仁爱和亲孝价值观这两方面的选文差距较大。1993年版在“仁爱”价值取向方面的选文只有14篇,而到了2001版达到了37篇,同比增长164.29%。“仁爱”即“仁慈、同情、互敬互爱等”它所代表的是一种丰富的人文精神以及高尚的情怀。200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一次提出我们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因此2001年版小学语文教材增添了一些蕴含丰富人文精神的课文。

两个版本在“个人特质”方面都有着关于智能、坚毅、勤学、进取、勤劳、勇敢、善良、助人、谦虚、信心、认真和立志这些方面的价值取向。这些都是一个人在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质。没有智能、立志进取,何来成功;没有坚毅,凡事难成;没有勤学、认真、谦虚等优秀品质学生难以掌握专业文化知识;没有勤劳、善良、助人等素质学生难以立足于社会;没有勇敢和信心学生何以克服困难。但是可以明显看出2001年版的选文比1993年版更加注重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这是因为我国以前的课程目标太过于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过分地注重于学生的接受被动学习,却忽视了我们学生身心的发展,忽视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这样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两个版本在政治价值取向上最注重的都是爱国教育,但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国家这个概念在他们的心理上并不能得到认知。2001版则增加了培养平等自由价值观的选文而略胜一筹。

总之,从1993年版到2001年版,小学语文教材重视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掌握,也更加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从教材选文价值取对比来看,说明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会影响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习惯。小学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基础,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因此对其的价值塑造将影响其一生。学生的阅读材料选文的价值取向对于小学生的价值塑造无疑是影响深远的。

(3)通过教材选文横向比较来看看阅读材料筛选的重要性。

以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区别为例。

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在“课程性质与理念”“课程目标”“学段划分”“学段目标”“语文知识与能力培养”等方面有基本相同的追求与规定,但二者的理念、风格、技术路线及具体的处理方法上,仍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对比分析两地各两套语文教材课文的基本构成、作者的国别地区和时代以及文体,发现大陆的课文篇数、篇幅要多于、长于台湾地区课文;大陆教材重收录外国作家作品,台湾地区教材重收录本地作家作品;相同文体内部课文差异大。而选文的差异也成为两地课文在词种、词频、独用词性质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而两地又有诸多相似之处,譬如,在“课程性质与理念”“课程目标”“学段划分”“学段目标”“语文知识与能力培养”这几方面都有着基本相同的追求与规定。但二者的理念、风格、技术路线及具体的处理方法,仍是有着相当大的差异。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和台湾地区地区翰林出版社的小学《国语》(简称“翰林版”),康轩出版社的小学《国语》(简称为“康轩版”)为例,从“课文基本构成”“课文内容”“课文用词”3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一是随着年级的增高,课文长度逐渐增加。而大陆语文教材课文长度在各个年级都要长于台湾地区的课文。二是表明大陆教材较注重收录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台湾地区教材更注重本地作家作品的收录,从绝对数量来看,内地两套教材所收的古代近代作品要明显多于台湾地区教材,而台湾地区教材相当重视对中国传统优秀作品的收录,形成了“重古重地(本地)”的特色。三是两地教材课文的文体都表现出了散文诗歌小说、应用文、议论文戏剧由多至少的顺序。四是两地教材在课文的语言面貌的词汇构成上也形成了一定的差异。这种横向的差异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阅读材料的筛选给阅读所带来的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在选文的主流标准不变的情况下,注重地域特色、本土特色,有助于贴近学生的生活。

(4)从反向角度来审视。当信息大到一定程度,就会是一把双刃剑,是有用的信息还是信息污染,全在选择,如果不加选择的接受,恐怕读了比没读更可怕。对阅读材料的筛选是对学生负责。一篇关于批判现实语文教材的论文谈道:必须贯彻典范、文化、人本、开放等原则。但是,当前大多数语文教材选文存在重人文轻语文、重思想轻思维、重媚俗轻文化的倾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语文教材建设成就巨大,语文教学思想从“一纲一本”逐渐向“一纲多本”“多纲多本”演变。但是,许多语文教材选文仍存在重人文轻语文、重思想统一轻独立思维、重媚俗轻文化的现象。这样的批判,旨在说明对阅读材料的筛选直接影响到整个阅读的质量,新海量阅读材料的筛选也必须避免进入这样的误区,时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阅读材料筛选不变的依据。

最终,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形成了新海量阅读的材料筛选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坚持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适用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儿童化原则、开放性原则、经典性原则;在具体的筛选过程中力求做到:筛选的范围为国家批准的正式出版机构出版的中文简体作品;在筛选有多种译本的经典作品时,选择译文质量较高的译本;筛选同一个作品的不同版本,综合考虑图书价格、装帧质量、插图水平等因素,选择性价比最合理的图书;图书分类上,兼顾国内和国外、文学与百科、人文与自然,力求从多领域打开儿童的阅读视野,丰富儿童的阅读资源,提高儿童的阅读品位……大胆借鉴与阅读材料筛选相关的教学实践探索的研究成果。坚持开放性、包容性,如果发现更好的作品,或者更好的版本,及时更换,确保书目的更新进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