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育课堂外评价的目的
德育课堂外评价具有两方面的目的,第一,为巩固学生道德行为。对学生在课堂外日常道德行为的表现予以及时评价和反馈,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辨是非,掌握行为准则,纠正不良行为,巩固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促使学生获得新的道德品质。第二,为完善实践育人。德育课堂内的教学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但德育是要见诸行动的教育,单一的课堂教学无法实现最终的培养目的,需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德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拓宽教育渠道,完善课堂外的实践育人。第三,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21世纪学生的核心素养里就包括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课外实践打破了以往单调的课内生活的樊篱,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第四,促进学生知、行的内在统一。德育课堂外的评价主要指向于德育工作者对学生课堂外的行为表现,并据此做出公正、客观、合理、及时、有效的评价。如果说德育课堂内的评价主要是指向于德育课程实施的效果及学生道德认知的评价机制,那德育课堂外的评价就直接指向于学生道德行为的评价机制。道德的行为是评价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德育工作者可根据这一评价信息及时调整德育方式,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社会,把学生课堂内的“知”与实践活动的“行”结合起来,促进学生道德的知行统一。
(二)德育课堂外的评价内容
1.德育课外的实践活动情况评价
首先,德育课外的实践活动要把学生的安全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实践活动,并注重实践活动的社会效益。这两方面的内容是德育课外实践活动开展的首要条件。
其次,实践活动应具有德育意义,有利于学生内在品德的发展,这是德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前提。如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诵读活动,为落实法制教育而开展的“法律进校园”活动等。加强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还可以是种植和养殖等。
再次,实践活动的内容既要鲜活又要根据小学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的要求,符合学生发展需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计并实施。如小学低段的学生重在参与和自身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性较强的生活实践活动。小学高段的学生除了要面向自身生活外,还要注重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
最后,实践活动的形式要多样新颖,体现生动性、趣味性,动手动脑,丰富情感体验。道德兴趣能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道德环境中,获得丰富的道德体验,明白道理,得到启示,提高道德认识的水平。而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形式将有助于学生道德兴趣的激发,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到道德实践活动中来。
2.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在德育课堂外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为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不仅体现了小学品德课要求的核心素养,而且体现出21世纪人才竞争的核心力。因此在德育实践活动中要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多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究、讨论、合作等方法参与到实践活动中。(www.xing528.com)
3.学生课外日常行为表现情况
这主要包括学生课外在家校的表现情况、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网络素养等。教育者要从常规教育入手,使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与其自身的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学生亲身体验过的各种事情,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引导和教育。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飞奔着跑去食堂就餐,教师就应及时教导学生就餐时应遵循的规则,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和秩序概念。
4.学生课外作业、作品完成情况
学生课外作业、作品完成的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态度,如认真度、专注度、责任心等,也是学生实践和创造能力最直接的体现。
(三)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德育的场所涉及和扩展到学生的私人空间。因此德育的范围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课堂内和课堂外,就像易连云教师描绘的那样,这种时代背景打破了学校德育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应改变以往单一的学校德育与课外实践活动模式,以适应新的德育方式。
其次,面对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德育情况,要求德育工作者,除了在校内及校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外,还应转变方式,脱下德育管理者的外衣,以一种平等的姿势,通过网络平台,让学生特别是高段的学生以独立主体的方式参与进来,引导他们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用一种正确的、开放的态度来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世界性的眼光,帮助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最后,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对德育工作进行调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