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有的课文生动真实地描写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的课文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有的课文精彩地描绘了美丽多娇的祖国壮丽山河,有的课文深刻阐述了生命的价值。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优势资源,进行德育渗透,使小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在语文新课标的指导下,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随风潜入,润物无声”原则
当今的小学生思维方式受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生活方式转型的影响,现在的小学生自我意识在增强,他们能够独立思考,敢想敢说,对这种积极性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但是,他们毕竟还是未成年人,缺乏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对教师来说,面对日益开放的课堂,面对学生个性化阅读和自由表达时,如果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生了偏离,教师应如何正确引导呢?如果只是抽象地去理性说教,即使学生表面上表示认可,也并不能真正解决思想问题。
(二)“学知识与明道理相统一”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言文字的品读与思想教育的明理是并存的,也可以说语文知识的教授与情感教育是交融的,两者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倘若小学语文教学脱离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品读,就只能是空洞的说教;相反,没有德育的语文教学,智育也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够做到德智结合,文道统一是非常关键的,有助于教学目标更好地落实。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指导课文朗读,引导学生去欣赏作品,归纳总结课文的写作手法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在思想上获得形象、具体的德育成效。在整个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的语文技能技巧,还在课文的品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思想品德的熏陶,从而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语文是对小学生进行语言和文字的训练,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工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能够美化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小学生明辨事理的能力。例如,《将相和》这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的品质,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思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使其注意力集中到廉颇对蔺相如的错误评价上,再抓住蔺相如“是不是靠着一张嘴爬上去的”,使学生了解将相矛盾所在。然后再通过回顾全文,廉颇的错误说法不批自倒,而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形象就变得丰满而立体起来。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将相二人的对话,进行补白,并将这一部分表演出来,相信学生在深刻理解将相人物品质的同时,也能明白做人的道理,即要像廉颇一样,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不能居功自傲;要像蔺相如一样,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的恩怨,从国家利益出发,舍小我全大我。
(三)“巧借材料,融德于文”原则
好的文章是用来传授道理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有许多素材都是很好的德育材料,教师可以直接拿来进行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所包含的德育材料,选择恰当的时机,巧借课文中的材料,把德育工作融于课文的字里行间之中,把情感教育渗透在文字之中,如春风化丝雨,于悄然无声中,因势利导地让小学生在学习知识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品德教育,得到德育渗透。
例如,在学习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学生很自然就想到了汶川大地震,全国人民都伸出了援手,积极踊跃地加入抗震救灾的行列之中,支撑起了生命的脊梁。有了这样的经历,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为文中人物的安危担忧,有的学生发自内心地为文中的父亲鼓劲加油,还有学生为文中的人物出谋划策,寻求自救办法。这些见解无不透露出小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存的渴望。整个学习过程无须教师过多地进行分析和讲解,学生自己读、自己理解、自己感受,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就可以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必须珍惜和爱护生命。语文教师要善于发觉课文中隐含的德育资源,披文入情,感染学生,感化学生。(www.xing528.com)
(四)“读文品词,悟道怡情”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和文字,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和文字,在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中,去感受祖国的语言和文字,丰富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提升小学生的文化品位,深化小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和文字的感情。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优秀中华传统和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小学语文。古老而神秘的汉字,是建构中华文化大厦的砖和瓦,汉字信息量大,历史文化丰富,是学生最具有教育功能的精神文化载体。在识字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每个汉字的特点,采用不同方法,使学生感受汉字世界的乐趣。
首先,语文教师要鼓励小学生自主识字。尽管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上学,但让他们观察字形,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组织语言,他们也会有了不起的发现。在学习“红”“圆”“西”时,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识字小窍门。有的学生说:“我是这样记住‘圆’的,我先画一个圆圈,这里面住着位员外!”有的学生说:“我知道‘红’字是‘红色’的‘红’。”还有的学生说:“我知道‘西’字是东南西北的‘西’。”学生交流得不亦乐乎!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字。“学”是学生熟悉的一个生字,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找朋友的方法来记“学”。如“学习”“学校”“学本领”“教学”等,学生发现原来一个生字可以组成那么多词语。
再次,把识字教学与口语教学、阅读教学有机联系起来。如教师教学“喜”字时,可以让学生选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句话,因为课文中有句子可寻,所以学生立刻说出了答案“小明喜欢看书”。进而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如“哥哥结婚呢,是一件喜事”,“小红很聪明,老师非常喜欢她”学生可以从中初步了解“喜”字的含义。通过一个“喜”字的学习,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训练了思维方式,发展了语言表达,一举多得,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汉字的伟大。
(五)“小中见大,深入生活”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既要在课堂上利用文本中的生动事例激发学生的情感,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观察学生生活中细小的事件,细小的举动,对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要及时表扬,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教师要及时予以干预,使学生明白道理,及时改正。
例如,在讲《称赞》这一课时,小刺猬和小獾因为懂得去赞赏别人,所以相处得非常融洽,富有人情味儿。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发言,抓住时机进行德育渗透。在生活中,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认可,谁都希望得到教师的一句表扬或是小伙伴的一句称赞。让小学生明白每个人都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别人和社会的肯定,这是人们的正常需要。善于发现他人优点的人,往往也是善于称赞的人。人无完人,但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首先要对这些优点给予应有的肯定,要获得别人的称赞,就要先学会称赞别人。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懂得了一句真诚的赞美会给他人带来自信、勇气和快乐。以小见大,一篇课文使学生懂得了善待生命,善待他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