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中德育因素分析

小学语文中德育因素分析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人教版语文教材解读新课改赋予了小学语文教育更多的德育使命,因此,小学语文教材选文要蕴含更多的德育因素,以辅助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全国语文教材的杰出代表,其选文的增加与删减总能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中,不乏体现儿童日常生活乐趣的文章。

小学语文中德育因素分析

(一)人教版语文教材解读

新课改赋予了小学语文教育更多的德育使命,因此,小学语文教材选文要蕴含更多的德育因素,以辅助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宏观上看,教材编订围绕鼓励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个体行为规范、提高社会责任感、培养和谐人际关系这四个主题进行文章的甄选。从选文的主题看,其中的德育因素包含了个体、群体、社会国家以及世界三个层次。同时,德育因素的呈现方式也以间接呈现为主,寓德育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课程文件的形式对语文课程的德育性进行了确认,“语文课程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新课程标准把这一目标作为语文课程的首要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教材的编写不再单纯以学科逻辑为主导,而是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根本目标,希望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升华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形成良好的品质习惯。因此,语文教材的选文多能体现闪亮的人性、崇高的人格、不朽的精神等德育因素,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实现语文育人功能的渗透。

现阶段的语文教材选文,除论说性文本外,还涵盖了儿童诗歌、故事、小说、书信等多种形式的文学载体。将多种文学体裁的文章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一方面,能初步培养小学生的文体意识,为小学生建立系统的文体观念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还能通过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丰富学生的情感,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德育因素均不会采用对学生直接说教的方式呈现,而是将德育教学暗含在选文里,彰显我国的优秀文化,从而对小学生进行德育。

(二)教材中选文的主题

选文、编排、注疏、点评和印刷是“文选型”语文教科书编撰的基本工作,而选文则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全国语文教材的杰出代表,其选文的增加与删减总能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因此,在专家和学者的反复斟酌之下,人教版语文教材的选文颇具教育意义和深厚的情感,希望学生阅读选文,促进个体和谐发展,进而达到与他人、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目的。笔者通过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至六年级共12册课本中(除去选读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内容外)的353篇必读课文的主题发现,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培养个人与他人和谐关系的课文有66篇,占课文总数的18.7%;涉及赞美自然,鼓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文有109篇,占课文总数的30.8%;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民族、祖国、世界的情感,提高社会责任感的课文有75篇,占课文总数的21.25%;对学生进行个体行为规范教育的课文有103篇,占课文总数的29.18%。从选文的主题分布可以看出,语文教材使用的选文除了要满足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所要承担的传授语言文字、文学素养等基本知识技能的需求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这方面的内容成为语文教科书选文的主要出发点。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是树立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也体现了这一点,其选文的主题多是针对教会学生如何培养正确的人、事、物关系展开的。因此,语文课文选文的德育性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立和完整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教材选文的德育因素及侧重点

1.选文中蕴含的德育因素

依据选文的主题,可以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因素分为关系到个体建设的德育、关系到生活所在集体和谐的德育、关系到社会、国家以及世界发展的德育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各有其丰富的内容,通过选文灵动的文字或直接或间接传达的德育信号,各个层次具体内容如表3-2所示。

表3-2 三个层次的德育因素的具体内容

由上表可知,德育在个人层次上要求人格的优化以及个人品质的提高;群体层次则涉及与亲人、师长和朋友的关系,从爱自己的家人做起,延伸到关心生活中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他人和小的社会群体;在社会、国家以及世界层次将个人道德品质推及整个社会群体,是道德品质进一步升华的体现。可以看出,通过选文所表现出的德育提倡逐渐渗透、层层递进,这也符合中国传统人伦教育的推己及人的理念。

2.德育因素各层次内容侧重点

(1)在个体层次上突出个人素养建设和精神境界的提高

德育虽然重视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遵纪守法,但是个人素养建设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则是德育的更高要求,语文教材的选文必须在陶冶学生情感的同时起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作用。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中,不乏体现儿童日常生活乐趣的文章。

例如,三年级上册的选文《金色的草地》《槐乡的孩子》,在描绘孩子们生活剪影的同时表现出儿童纯净的内心世界。同样选入五年级下册的第二组课文,无论是《古诗词三首》中所选的三首古韵诗词,还是《儿童诗两首》所选的现代儿童诗,都体现出五光十色的童年;《冬阳·童年·骆驼队》刻画出的冬阳骆驼、《祖父的园子》表现的热闹与惬意、《童年的发现》彰显的大胆探索都真真切切地展现出儿童的游戏天性、儿童生活的愉悦和乐趣。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幸福的童真童趣,通过阅读他人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学生可以对比审视自己的日常言行、习惯、情感,对不正确之处进行纠正,从而提高个人素养。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中,共有77篇文章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对宇宙浩瀚的惊叹、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动植物和谐生长的赞美。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编排的第一组课文共四篇,分别是《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这四篇课文虽描写的主要内容不同,但是所要体现的主题都是表达对大自然雄奇美好的赞美之情。同时,共有49篇选文是体现人类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优秀成果的。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一组选文的四篇课文《草原》《丝绸之路》《白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在赞扬大自然美丽景致的同时兼顾表达了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歌颂之情。反复出现的题材,或描绘令人心醉的景物,或颂扬宏伟壮丽的历史文化建筑,或表现人类对神奇宇宙的不懈追求,这些文章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情景,表达出希望和友爱,对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他们健康的心灵和性情以及美化其人格都有很大的帮助。(www.xing528.com)

(2)在群体层次上表现亲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奉献

亲情是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一个重点,这与中国传统的人伦观念讲求“至亲至孝”有很大关系。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表现亲情的选文有15篇,这些选文有的表达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有的表达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例如,五年级上册的选文《地震中的父子》《慈母情怀》以及六年级上册的《怀念母亲》,这类课文体现父爱母爱的伟大,也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达到让学生采取实际行动去感恩父母的教育目的。

人不是孤立的个体,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树立集体意识,与周围人群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是这一阶段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因此,语文教材的选文突出了关爱和奉献这一主题。例如,三年级上册的《给予树》和三年级下册的《她是我的朋友》,都以给予周围人关爱、奉献他人不图回报为中心,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掌握有效的方法提供一定的指导。

(3)在社会国家及世界的层次上重点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我国语文教材编撰的灵魂,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点,表现民族和国家的文章一直是语文教材选文不可或缺的部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共选入61篇文章,表达对祖国和民族的深刻情感,这些文章有的赞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有的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榜样形象,有的直接抒发真切的爱国情感。例如,一年级上册的《我多想去看看》,这篇选文是一首简单的儿童诗,表现出母子两代人希望能去首都看升国旗的共同心愿,文章所表达的感情真挚自然,同时也表现出一种纯朴的且令人感动的爱国之情。同样,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选入的四篇课文《欢庆》《北京》《我们成功了》《看雪》都围绕首都北京展开。《欢庆》以短诗的形式,表达出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北京》一文介绍了我国的首都北京,让学生对祖国的首都肃然起敬,心生向往;《我们成功了》描述的是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的喜悦,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跃然纸上;最后一篇课文《看雪》讲的是台北的孩子希望能到祖国首都北京看雪的故事。本组课文以《看雪》收尾,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由此可见,语文教材选文在情感的编排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极具道德教化的意义。

(四)教材中德育因素呈现方式的特点

1.正反人物形象对比,肯定正面积极形象

人教版小学语文多选用叙事性文章,在叙事性选文塑造人物形象时,多塑造正反两种人物形象,正反人物在故事中进行对比,突出正面人物光辉伟大,歌颂正面人物的牺牲奉献精神,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牛郎织女》中,将王母娘娘与牛郎、织女对比,用王母娘娘的冷酷无情与牛郎织女之间矢志不渝的爱情,以及两个孩子对母亲的维护进行对比,烘托牛郎织女的爱情,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选文中《尊严》也是采用正反对比的方式肯定正面形象,作为难民的哈默,在看见食物后,没有像其他难民一样不顾一切地争抢,而是与农场主表达自己无功不受禄的心态,必须在付出劳动后才能得到事物,这与其他难民形成鲜明的对比。后来,哈默通过为农场主捶背的方式换取食物,最后迎娶了农场主的女儿,成为著名的石油大王,文章肯定了哈默对尊严的追求,引导学生向哈默学习,成为一个有尊严的人。在人教版小学语文选材中,有很多塑造英雄人物的选文,如《牧童和狼》《堰苗助长》《林冲棒打洪教头》等,都是通过塑造正反两方面人物进行对比,通过文章对正面人物的歌颂与肯定,让学生在学习选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正面人物的熏陶,从正面人物身上汲取力量,从而完成对学生的德育工作。

2.直接说教和间接呈现相结合,以间接呈现为主

在一定程度上,采用直接说教的方式进行德育,会引起小学生的反感,但是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有些道理若不明确指出,学生很难参透和理解,同时,语文课只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不同,因此,大部分的选文均采用间接呈现的方式进行德育教学。

运用间接的方式呈现德育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选文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使作者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教学《詹天佑》时,教师首先为学生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时中国的境况,了解当时铁路技术的落后情况,从而充分感受詹天佑为国争光的民族精神,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向詹天佑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这样的选文还有很多,如《林海》《狼牙山五壮士》《长征》《一夜的工作》等。当然,语文教材中也有对学生进行直接德育教育的选文,如《吃水不忘挖井人》就直接记述了老区人们对毛泽东的感谢之情,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拥党爱国教育。

3.低年级阶段主理,高年级阶段主情

在心理学范畴学龄前儿童仅具有本我概念,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利他主义,10—12岁的儿童具有一定的是非观念,初步形成道德判断。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选文中,一至三年级主要选文多倾向于让学生明白事理,四至六年级选文侧重表达道德情感。例如,三年级上册中的选文《我不能失信》,通过讲述宋庆龄因与同学约好为其补习功课而放弃去伯伯家看鸽子的事情,向学生灌输做人要遵守诺言、讲诚信的观念。在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一文中,通过季羡林对亲生母亲以及祖国母亲的怀念,向学生传递热爱祖国的情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