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阶段小学生道德素质的现状和优化措施

现阶段小学生道德素质的现状和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现阶段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从整体来看,现阶段我国小学生的道德及德育情况总体主流是好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崛起是立国兴邦的巨大力量,而道德素质的践行又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崛起。

现阶段小学生道德素质的现状和优化措施

(一)现阶段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从唯物主义的角度看,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从辩证法的意义上说,道德对社会具有调节功能、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在社会生活中,道德包含的领域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基本领域,即社会公共活动的领域、职业活动的领域、家庭活动的领域和个人活动的领域。与这三个活动领域相对应的道德就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道德作为一种生存智慧,是通过道德教育得以传递和发展的。道德教育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形式,在小学生的道德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道德教育,就是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使人们接受和遵循其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并按其价值标准处世做人、塑造人的品德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从整体来看,现阶段我国小学生的道德及德育情况总体主流是好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小学生可以较好地遵守道德规范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行为,凡是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就是合乎道德的,反之就是不道德的。道德规范源于人们的道德生活和社会实践,又高于人们的道德生活和社会实践。

小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从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规律出发,考虑小学生道德结构的系统性,围绕着小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方面来制定小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是: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珍爱生命、讲究卫生、注意安全;自尊自爱、文明健康;积极劳动、勤俭节约、独立做事;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热爱集体、团结同学;诚实守信、有责任心;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小学生的道德规范是规范小学生的基本行为的,能较好地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一种较好的现象。现在的小学生道德方面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依然有很多小学生是能够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的,如果他们能一直严格遵守正确的道德规范,那么再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引导一定可以培育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小学生。

2.小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占主导地位

伦理百科辞典》解释道德观是对社会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的整体认识和系统的看法,与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紧密相连。还有学者对道德观下的定义是对道德的认识和观点,即是主体在判断各类社会现象是否具有道德价值时所持有的内在尺度,是个体坚信不疑的各种道德规范所构成的道德信念的总和。道德观是一种心理的活动,它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三方面内容所构成的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新时期的小学生基本具有积极向上的道德观,虽然现在小学生道德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主流方向是对的,日后可再通过各方面努力培养,一定会培育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小学生。

3.小学生普遍心理状况有所改善

心理状况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健康上,而且也表现在道德修养人际关系、事业与社会适应上。心理状况差的小学生道德品行一般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如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小学生,会表现出坚定的道德意志,在任何挫折中都不会随意改变自己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心理素质不好的小学生,情绪波动较大,往往在遇到挫折时,会把良好、善良的品质轻易改变,甚至放弃自己,由此道德品质会出现大的滑坡,改变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轨迹。心理状况与人的一生如影相随,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状况,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学校、适应社会,在道德上保持一定持续性。由此可知,心理状况影响着方方面面,包括小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当今小学生的心理状况总体上是有所改善的,例如,针对“当你发现别的同学比你学习好,比你人际关系好,你会怎样?”这一问题,多数小学生的反应都是“很为同学开心,会向同学学习”。可见,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极少数的学生会有嫉妒心理。而且,多数小学生在某一次的考试成绩较差,并且遭到父母的批评时,会暗下决心,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二)现阶段小学生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整体来看,大多数小学生能够做到诚实守信、尊老爱幼、乐于助人,道德水平在逐步改善和提高,从主流上看是积极的,发展趋势是好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越来越高,道德跟不上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自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而小学生也不例外,道德方面自然会存在和出现一些不能令人满意的道德问题,其具体表现以下五个方面。

1.部分小学生基本道德素质缺失,影响道德总体水平的提升

黑格尔说:“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道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道德素质是小学生精神力量的核心。没有道德素质作为支柱不仅会导致小学生“精神大厦”的崩裂,还会导致小学生的“行为大厦”摇摇欲坠,甚至塌陷。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崛起是立国兴邦的巨大力量,而道德素质的践行又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崛起。道德素质包括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就当前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而言,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有些小学生还存在随地扔垃圾、破坏公物、不尊重师长、不爱劳动、缺乏艰苦朴素、缺乏吃苦耐劳、知行不一、行为随意、放任等情况。小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小学生良好品质养成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但当今有些小学生的道德素质还有很多欠缺,其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道德意识淡薄。许多小学生完成学校里的事情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是说如果不完成会被教师批评,而没有积极主动地认识到这个事情就该自己去完成,就该自己去这样做,他们的道德意识相对较为薄弱。二是道德行为不积极。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不关自己的事情就是和自己无关的事情,导致其道德行为不积极。三是缺乏基本的感恩之心。现在小学生普遍缺乏感恩之心,首先,对父母缺乏感恩的心;其次,对教师和学生缺乏感恩的心;最后,对所有帮助他的人都缺乏感恩之心,这是小学生最缺乏的,对他人的付出都认为理所当然。“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而现在的一些小学生却忽视了孝道,把自己当成小皇帝、小公主,还不懂得理解和感激父母。

2.小学生政治道德不强,制约高尚道德的追求(www.xing528.com)

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政治道德,有助于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追求。小学生的政治道德主要就是要了解、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中国共产党,会唱国歌,能够认识国旗国徽,关心国家的一些政治动向,爱护社会的公共设施,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具有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的感情。小学生的政治素质在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政治道德素养,可以为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打下牢固的基础,然而当今小学生的政治素质应继续重视,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政治关注度有待提高。爱党、爱国家应该是小学生道德建设的主旋律,小学生应该从小就树立爱党、爱国家的信念,多关注国家、社会的大事小事。但是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今的大多数小学生对国家、社会的关注度有待提高。

其次,责任意识需加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以及对自己的责任意识薄弱,如缺乏社会公德和家庭责任。责任意识很差,从小的方面说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很难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从大的方面讲若是国家有难,现在不少小学生很有可能对报效祖国无动于衷。

再次,要设定崇高的理想目标。部分小学生目标短浅,或是说没有具体和崇高的理想目标,有很少一部分小学生是有理想目标或伟大抱负的,有很小比例的小学生认为理想和现实本身就是两回事,根本没有必然联系。

3.小学生心理素质不佳,反映在道德品质上存在道德不完善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心理断乳期和自我意识萌发的阶段,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一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导致其道德行为失范。所以说心理素质是小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大,一些现实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小学生就会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但当今部分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欠缺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心理承受能力差。现在个别小学生在家里都会受到父母和长辈的溺爱,不会遭受委屈和不公,致使小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很差,有一点小事就会觉得压力很大,觉得已经超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会感到很痛苦,表现出极端的、不道德的行为。当今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尤其是承受委屈的能力很差,例如,有些学生写完作业后,不小心把作业本弄丢了,导致他们没有准时上交作业,在学校受到了教师的批评,他们就会感到很委屈、很想哭。这种心理反应表示他们承受委屈的能力很差,遇到事情只会哭泣。

其次,攀比心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学生的物质追求越来越高,有些小学生的攀比之心也变得更加强烈。

最后,对心理健康课不重视。小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不重视,也会导致小学生心理方面出现问题,影响良好品质发育。相关调查表明,部分小学生觉得心理健康课没有多大用处,对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只有很少部分的小学生觉得心理健康课对自己很有用处,很重视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

4.小学生人际关系不畅,反映道德调节作用有限,导致道德进步缓慢

道德是调节人际关系的,是小学生之间交往的桥梁。在人际交往中,良好的道德不仅能够推动小学生人际关系的顺利开展,还能降低小学生交往的难度,使小学生之间的交往顺利舒畅。反之,小学生人际关系好,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生、朋友之间的正常交往、交流来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但小学生人际关系差,不与同伴交谈,就学不到他们身上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影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总之,人际关系和道德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谁也离不开谁。小学阶段是人际关系形成的最初阶段,也是重要阶段,人际关系影响小学生的性格、道德、情感、快乐、幸福、心理健康等,也与小学生日后的成功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大关系。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是在小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和维持起来的,交友的能力如果在小学时代没有得到很好的学习和发展,将影响小学生进入青年和成年后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往往能体现小学生的道德水平,同时,小学生也可以通过人际交往培养自身的良好道德素养,因此人际关系在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建设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提升小学生道德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当今小学生的人际关系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其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以自我为中心。现在多数家庭都是“4+2+1”模式,小学生在家里就是家中至宝,任何事情都是以小学生为中心,慢慢地就使其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小学生在学校里和其他学生相处时也就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部分小学生是只顾自己感受,对于同伴的行为不是和其理论就是要改掉其习惯,仅有很少的小学生愿意包容同伴,愿意为同伴着想。

其次,缺乏集体荣誉感。部分小学生认为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班级或集体的利益和自己几乎没关系,极其缺乏集体荣誉感,只有少数的小学生会真心为班级取得的荣誉高兴,会真心觉得在这样的班集体里学习感到光荣。

最后,缺少怜悯之心。小学生与同伴之间的相处缺少怜悯、关爱之心,不懂得爱护、关心他人,导致小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打架斗殴现象频发。部分小学生缺乏关爱、怜悯之心,不明是非、不讲道理,盲目地讲朋友义气,极少数小学生怕给自己惹麻烦,有些事情能避则避开,只有很少一部分小学生会问明缘由、耐心劝和,对同伴充满关爱、怜悯之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