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约性原则
课件演示基本通过白板或者大屏幕电视,学生主要通过视觉刺激来接收信息。因此,课件的制作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追求重点突出,简洁协调,避免不必要的信息干扰,具体如下:
(1)突出重点。重点内容要在字体、颜色、粗细上与一般内容有所区分,起到醒目效果,让学生一眼就抓住事物的本质。
(2)注意图片的选择与编排。课件的精美不代表花哨,在制作中应注意不要使用过于繁复的边框底纹或背景。图文混排时,注意重点突出,防止喧宾夺主。
(3)避免信息过多。同一张幻灯片中,主要对象不要超过两个;避免每页信息太多,找不到重点。过多的文字阅读不仅使学生容易疲劳、失去兴趣,还会干扰学生对知识的感知。
(4)避免花哨的动作。课件的切入与退出、页面的切换、内容的进入等避免多余的动作,否则给人拖沓、跳跃的感觉。
(5)课件中尽量少使用音效。除非必要的拟音,在现象的描述和规律的陈述中不要以声音信号的形式出现。
(二)科学性原则
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是严谨性,这对数学教学提出了科学、准确、精炼的要求。科学性原则是课件制作的重要依据之一,科学性原则包括布局的科学性和知识点的科学性。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尽量避免知识的错误或者编排的混乱,从而造成教学上的困扰,具体如下:
(1)布局合理。文字较少时,可以采用较大字号,但不要让文字充斥整个屏幕,给人压迫感。当有较多图片出现时,避免图片与图片重叠,尽量对齐按规律排列,松紧得当。
(2)内容准确。文字、符号、公式、概念、规律等的表述力求准确无误,但对于个别的字符错误不应该归于科学性错误。(www.xing528.com)
(3)尊重事实,允许必要夸张。有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允许必要的夸张。
(三)教学性原则
小学数学具有基础性,小学生在数学上获得良好的发展是为未来奠定坚实基础的第一步。因此,课件的制作必须具备明确的目的性,即从教学出发,通向教学目标,解决与突破教学重难点。比如图形的变换、平面图形的面积、柱体的体积等较为抽象的内容。这些内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难通过语言描述、实物展示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到教与学的统一。因此,制作课件的首要原则就是教学性。
(四)操作性原则
教师教学的连贯性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获取、数学过程与方法的完整体验、数学经验与思想的直接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课件的可操作性与易用性。教师应对各类教学软件怀着积极探索学习的态度。在教学前,最好选用已经过充分探索、相对熟悉的工具,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因调试而打断课堂的现象。课前提早5分钟进教室,复制好课件,设置好不同内容之间的转移衔接。同时,选择的软件最好易于安装,运行较快,稳定性好,并且能在大多数计算机环境中运行。
(五)辅助性原则
教学主要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件是为了辅助教学,不能喧宾夺主,它能突出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使抽象具象化,但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授课。人机互动很重要,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重要。当教师完全依赖课件,并跟随课件按部就班教学,那课堂将一成不变,毫无趣味性、灵活性可言。
(六)信息适度原则
目前许多教学软件都具备信息量大、兼容性强等特点,但是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注意力有限,如果信息量过大,不利于新知识的接受与内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有效地组织信息、适度地筛选信息并进行合理的编排。如此,教学软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地对信息加工来认识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同时形象丰富的教学手段,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因此,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何种水平,它始终不能取代教师,只能辅助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也要始终秉持该理念,借助课件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