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一)小学数学教学方案的组织
教学设计是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学理论为基础,把课程设置计划、课程标准、单元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媒体教学材料等看成是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并把这些教学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一节科学、高效的课的教学方案,一般是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运用系统的教学方法对教与学的行为进行设计。要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多的课业负担,就必须着重抓好教学设计方案的工作。
教师在备课时,应尽量设置“先学后教”的环节。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先学”,能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质疑问难,交流讨论,激励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营造“生教生”的和谐学习氛围。学生在交流中完善认知、碰撞思维,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然后,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并发挥教师“导学”的作用。例如:巡视学生自学时,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予以适当的引导、点拨;在学生自学完毕后,再组织学生交流、质疑等。
在备课时,教师还可以多设置一些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方法、验证结果的环节。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对学生关注状况等方面进行反思。反思不只对教师自身的成长有帮助,还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一堂课的理解是否到位,教师在哪里还需要帮助学生,如怎样那些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学生搭建学习数学知识的台阶,使数学学习在学生眼中显得更加容易和有趣,也使数学课堂的组织更加紧凑和有效。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组织
1.组织教师的授课意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有组织教学的意识。教师授课的有效开展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也是课堂组织教学的根本。
(1)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多看、多动。在数学课上,一般需要演示过程性变化,幻灯片(PPT)课件能更好地展示变化过程。而练习课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师就应该选择白板作为课件,因为白板中有很多学生易于操作的拖拽功能,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看和动中更能直观感受到知识,并通过对课件的认真观察、对不同方法的比较,进而提出对错误的疑问,从而做出对数学知识正确的判断和理解。这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真听课习惯。
(2)在课堂中组织多种多样的游戏教学,让学生多做、多玩。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己操作活动中学习到搭配的知识。
(3)生动有趣的语言,让学生在数学课上也能快乐。数学的课堂讲究规范性、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但是课堂中加入适当的幽默、生动的语言能让学生的思维开阔,当然这里的有趣语言都要围绕着教学中的知识点来展开。
(4)简单易懂的小故事,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根据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生动的小故事往往能让学生轻而易举地接受、理解新知识。贴近学生生活常识,学生更易于学习和理解。
(5)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让学生试着多说。学生在充分说出自己的解题看法后,教师可以给予肯定。长此以往,学生才能积极参与课堂。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才会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6)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教师在课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是能够帮助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的工具,这样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组织与调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整和自我评价。当学生通过学习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整和自我评价。学生学会了自我调整和自我评价,教师就能及时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并调整学习内容、方法和进度,使学生更符合个体的特征,使其在情感和认知上有质的飞跃,从而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之源。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信息社会是一个以人的个性为基础的社会,它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多类型的。小学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到互联网上、到生活实际中、到图书馆里进行辅助性的学习,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课堂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自身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环节和机会。自主学习是一种释放潜能的学习,这时学生学习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能够主动、自控地开展求知活动。
3.组织学生的合作交流(www.xing528.com)
在数学课堂上,很多教师喜欢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可能造成混乱。所以在课堂中,想要顺利开展生生合作交流,教师还需要掌握合作探究的策略。
(1)把握合作要领,培养合作精神。
第一,讲清合作规则。小组合作前,教师要讲清楚规则,越是低年级越要讲清规则。
第二,合理安排合作对象。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来达成目标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别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同时遵循学生自愿的原则,使各小组之间做到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以便于组内合作、组际竞争。通常合作学习小组由4~6人组成,并且男女生兼顾。
第三,进行明确分工。小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分工,落实具体任务,每个人担任不同的角色。在一定时间内角色互换,使得每个人能在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锻炼与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奠定基础。
第四,要选择合作时机。引导小组合作前,教师必须留有“空白”,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合作才能充分展示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合作的实效。
第五,要精选合作内容。提供给学生讨论的问题必须依据学生的数学元认知,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
(2)掌握合作方法,在合作中得到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较多问题: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教学生做到以下三方面:
第一,学会讨论。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精神。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和易混淆的内容等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在全方位交流中,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共同提高。
第二,学会表达。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有较强的依赖性,而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数学语言的积累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学生“说”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动手操作时,让学生说过程表象;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解题思路;总结时,让学生说要点。在“说”的过程中,逐步使学生语言表达规范化、确切化、完整化、条理化。让学生准确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材料,运用语言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归纳、总结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第三,学会倾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倾听也是一种学习。要学会倾听老师的提问、同学间的发言;要倾听操作要点,也要倾听小组分工的要求;要倾听表扬之词,也要听得进批评之言,从而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4.组织课堂评价
课堂的评价能及时、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课堂组织教学必不可少的方法。
(1)教师在平时上课中给予学生教学评价性语言。上课的评价语言包括学生的认真听课情况、举手发言次数、小组讨论的状况、独立练习成绩等方面。评价性的语言一定要点评到位。对于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发言,即使说错了,也应给予大力的鼓励。而对于好学生,教师应该在他们真正动脑筋时给予表扬。因为这样才能调动全班不同层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
(2)教师在上课和作业中给予学生的鼓励性评价。在评价之前,教师必须先在全班同学的讨论中制订数学课的各项规则,以及尽可能详细的评价准则,而且这些规则和准则一定要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这样才能使学生觉得公平并乐于接受,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执行。在评价中,一般都实行奖励机制。在奖励机制中,要把每堂课学生对自己的分等级评价、同桌给对方的评价、全班对表现特别好学生的提名,以及教师按照每个学生平时上课、生活中学习数学时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对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以及字迹的美观度这两方面分别进行评价。作业正确率代表了学生对上课知识的接受、理解程度,而字迹的美观度代表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
(3)同桌评价、组内评价。每节课中,数学教师一般都会留有15分钟左右的练习时间。其中,有较多的是进行书本中的练习,当教师讲解完毕后,可以同桌互查、指导完成。课堂中的随堂背诵也可以通过同桌监督找出那些没有掌握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一些的时间巩固,并让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着重关注他们这些人的学习进度。教师布置的数学背诵作业也可以在课后由各小组的组长负责检查,并根据背诵的熟练程度进行奖励,这样既可以在学生完成书面作业后起到较好的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也能相对地节省时间。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课堂组织教学中调节学习气氛,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还要考虑细节问题,因为任何一个细节处理不当都有可能破坏课堂的秩序,这需要教师在长期教学经历中积累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