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德保与靖西县的民间文学与音乐

广西德保与靖西县的民间文学与音乐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西德保、靖西县壮族流行的上甲山歌、下甲山歌、说唱音乐“末伦”,南路壮戏及其他民间乐器、乐曲与越南岱族、侬族村寨所流行的音乐艺术、风格特色基本相同,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会议结束时,各国各族的音乐家、学者自由到台上歌唱,洪潘·拉达纳翁先生也兴致勃勃地到台上演唱老挝民歌,与会的壮族音乐家们听后,异口同声地说,与壮族民歌极相似。

广西德保与靖西县的民间文学与音乐

这个族群的民族在民间文学上的特点,或者说主要表现形式,是诗歌。民歌的歌词是优美的诗句。这些民族的成员从小学唱民歌,长大成人后,能唱善唱。他们能记忆很多古老的民歌,歌词是固定的;也能根据环境、对象的不同,即兴编唱很多歌词,抒发自己的感情。诗与歌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毫不夸张地说,他们人人是歌手,出口成歌,出口成章。他们多用比喻的手法,表达细腻的耐人寻味的感情。在民间,与汉族显然不同的是,五六十岁,甚至七十来岁的老翁、老妇,在众人面前毫不拘束地放声歌唱,感情真挚、丰富。

诗讲究韵律,诗句有音乐感,朗朗上口,十分优美。在壮、岱、侬、佬龙、泰族中,诗的共同韵律,同时也是最基本的韵律,是腰脚韵。其他韵律形式均由腰脚韵派生而来。腰脚韵与汉族诗歌的韵律不同。诗的句数,一般是四、六、八句,每句五、七字,即五言、七言。所谓腰脚韵,就是句子中间的字(腰),与句子最后的一个字(脚)押韵,举例来说,四句五言诗

OOOOA

OOAOB

OOOOB

OOBOO

第一句最后一个字A(脚),要与第二句中间的字A(腰)押韵。所谓腰,不一定要五字当中的第三个字,第二、三、四字都可称为腰。第二句最后一个字B(脚),在与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B(脚)押韵。第四句中的第三个字B(腰),要与第三句最后的一个字(脚)押韵。

这种共同性表面看来使人惊奇,但细细研究,就可看出其所以然了。前面已讲过,他们的语言基本相同,那么韵律也会相同,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这个族群的民间故事丰富,有些故事还是用诗歌体的形式传播的。

民间故事的分类,可划为两大块:一是信仰、盛行佛教的国家或民族地区,大量的民间故事与佛教有关,渗透了佛教的教理;二是非佛教地区的民间故事。

在佛教盛行地区,由于信仰相同,地域毗连,语言基本相通,甚至有些地方文字相同,民间故事也容易传播。泰国清迈府、清莱府,缅甸掸邦,都流传着中国西双版纳傣族的长诗《恒勐拉》(即《唱思茅》)、《恒恨迈》、《召相勐》等。在缅甸北部则流传着中国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勐卯的传说故事,如《阿銮三达》,即《三眼阿銮》。

闻名于世的西双版纳民间故事《召树屯》,后来改编成舞剧,还上了银幕。这则故事流传在泰国,叫《拍素吞》,在老挝叫《陶西吞》,在缅甸掸邦叫《雀女与猎人》,内容与情节相同,名异实同。壮族的民间故事《百鸟衣》中的女主人公是公鸡变的,男主人公后来穿100只鸟羽毛做成的衣服。这与《召树屯》故事中女主人公由孔雀变成人,何其相似。从壮、泰、傣族的渊源关系来说,这绝不是偶然现象。

壮族南部地区的民间故事,多以孤儿为题材,老挝的民间故事也如此。

在音乐方面,壮族与越、老、泰国的亲缘民族的音乐也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前面已谈过的“做天”,唱的曲调与壮族偏人的相同。广西德保、靖西县壮族流行的上甲山歌、下甲山歌、说唱音乐“末伦”,南路壮戏及其他民间乐器、乐曲与越南岱族、侬族村寨所流行的音乐艺术、风格特色基本相同,深受当地群众喜爱。[7]

1995年8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与会的越南音乐家蒙利钟,老挝音乐家洪潘·拉达纳翁、奔亭·苏克沙瓦,在会上听到广西田东、田阳县壮族的嘹歌后,蒙利钟女士说,嘹歌与越南高平岱族的Ha lieu基本相同;两位老挝学者说,嘹歌与老挝民歌有80%相同。会议结束时,各国各族的音乐家、学者自由到台上歌唱,洪潘·拉达纳翁先生也兴致勃勃地到台上演唱老挝民歌,与会的壮族音乐家们听后,异口同声地说,与壮族民歌极相似。笔者自始至终参加了这次研讨会,看到这种情况异常兴奋。(www.xing528.com)

1993年10月,应泰国艺术大学之邀,广西学者赴泰国进行壮泰两族传统文化的比较研究,泰方为此举行了一次学术交流会,壮族音乐家范西姆在会上唱了几首壮族民歌,引起轰动,与会的泰国学者说,从旋律和音调来看,很像泰国民歌。其中一首壮族民歌的歌谱如下。

柚子龙眼棵棵甜

范西姆对壮族和泰国泰族的音乐进行比较研究后说,壮泰两族的音乐在类别上是相同的,有民歌(山歌、小调、风俗歌)、说唱音乐、歌舞音乐、戏曲、器乐曲。民歌的风格特点是相同的,都有五声音阶,调式、调性、旋律结构相近;民歌在音乐形态上基本是由上下句组合的。民间乐器很相似,有吹奏乐器(比列、笛)、拉弦乐器(高音胡、二胡、低音胡)、打击乐器(鼓、锣、镲)、弹奏乐器(扬琴、天琴)。民歌的表达形式一样,有独唱、对唱,有多声部民歌;民歌的体裁形式一样,有山歌、小调、习俗歌(酒歌、摇篮曲);内容上也一样,有爱情歌、习俗歌、生活歌、生产歌、摇儿歌等。

在上述这些国家的这些相关民族中,过去出土很多铜鼓,今天还在民间珍藏着。过去,铜鼓的作用很多,现在主要用于祭祀和当乐器使用。但现在在一些民族中已不普遍使用铜鼓了。

据老挝语教授陶红讲,她家乡天等县壮族儿童玩耍一种打小棍子的游戏,壮话叫twk siːk。老挝的儿童也玩耍这种游戏,叫法与壮族一样。

【注释】

[1]摘自《滇志》卷33。 《傣族社会历史调查(西双版纳之九)》,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年,第272—273页。

[2]《思茅、玉溪、红河傣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16页。

[3]中国的壮族和越南的岱族、侬族普遍信仰生育神花婆。凡求生育子女的夫妻,要祭花婆神,架桥求花才能生育。每家屋里设有花婆神台。

[4]越南民族学研究所:《越南岱侬族》,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248—249页;[越]蒙利钟:《简论越南岱族的“天”》,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

[5][越]琴仲:《越南西北的泰人》,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78年,第391—400页。

[6][老]坎倍·如达拉:《老泰人的称谓与文化基础的共同性》,见《老挝历史文化研究》,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87—88页。

[7]范西姆:《论壮侗语族诸民族音乐文化的渊源关系与互渗》,载《民族艺术》,1991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