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民族的名称,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古人对民族的认识。族称是从以下5方面得名的:
1. 以生产特点取名,区别不同的民族。
畲族,畬是指在坡地种植旱地作物,亦称为畬地,烧草木做肥料。畲族人是刀耕火种的民族,故得名。
栖林人(即古鄂伦春族的一部分),因以游猎为生,栖居森林而得名。
过山瑶(瑶族的一支),这山耕种三五年,土地肥力耗尽,又迁居另一山,故此得名。
2. 以居住地取名,区别不同的民族。
黎族,“俗呼山岭为黎,居其间者,号曰黎人”[5] 。
布鲁特,即今柯尔克孜族,准噶尔语“布鲁特”是高山居民的意思。
索伦,即今鄂温克族,满语是“请来的人”的意思,他们是满族首领请到辉河一带居住的民族。
3. 以自称取名,区别不同的民族。
吐蕃,即今藏族,藏族自称“博”,蕃即博的不同音译。(www.xing528.com)
侬人,即今壮族的一支,自称布侬,布是人的意思。
僮人,即今壮族的一支,自称布壮,布是人的意思。
4. 以生活习俗取名,区别不同的民族。
“黑齿蛮、金齿蛮、银齿蛮、绣脚蛮、绣面蛮(即今傣族)……黑齿蛮以漆漆其齿,金齿蛮以金镂片裹其齿,银齿以银,有事出见人,则以此饰,寝食则去之……绣脚则于踝上腓下,周匝刻其肤为文采,衣以绯布,以青色为饰。绣面蛮初生后出月,以针刺面,上以青黛涂之,如绣状。”[6]
独锦蛮,以服饰特别而得名。
长裤蛮,以衣长挥曳地而得名。
5. 以某种特征取名,区别不同的民族。
瑶族,《隋书·地理志》说:“长沙郡又杂有夷蜒,名曰莫徭,自云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
古代铁勒族因使用高大车轮的车子,人们又称他们为高车人,他们是今维吾尔族的先民。还有很多族称的来源、意义,至今还不清楚,仍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总之,古人与今人对民族的认识是有区别的,但又有继承的一面,只有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梳清其脉络,才能把庞杂的民族关系搞清楚,掌握上古、中古、现代民族的嬗递关系。否则,会把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越搞越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