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威王通过改革,使国力进一步强大,齐威王称霸中原的雄心也日益膨胀,这自然与早已强大的魏国产生了矛盾。魏国在魏文侯就很强大。魏文侯在位时,曾东伐齐至长城,西取西河,北灭中山,南败强楚于大梁、榆关,一时韩、赵、齐都朝服于魏。魏文侯之后,魏武侯继承其父的霸业。魏武侯之后,魏惠王即位。魏惠王创立了“武卒制”,大大加强了军队战斗力。齐威王欲图称霸中原必然与强魏产生冲突与战争。齐、魏争霸主要通过两次战役即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表现出来。
桂陵之战。战国初期魏、齐、赵、秦等国强大以后,纷纷争取与国,并迫使小国入朝,以谋求扩张势力。公元前354年,赵国攻卫,这引起了魏国的不满。魏国于是派兵伐赵,并围赵都邯郸。公元前353年,赵向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田忌接受孙膑避实击虚的计谋,率兵直捣魏都大梁。魏将庞涓被迫率围赵之军回国解救。齐、魏两军在桂陵相遇。结果魏军因长途跋涉疲惫不堪而被以逸待劳的齐军大败,魏军主将庞涓被俘。桂陵之战的结果是齐军大胜。(www.xing528.com)
马陵之战。桂陵之战,魏军因主将被俘而战败,魏军主力并没有受重挫。不久之后,魏国还是攻破了赵都邯郸,打败了齐国的军队,并打败了强秦的进攻。魏惠王在败齐、秦后,准备以朝见周天子为由召集小国,图谋攻秦。秦孝公接受卫鞅尊魏为王以弱魏的办法。公元前344年卫鞅游说魏惠王,劝其称王天下。魏惠王听从卫鞅的建议,“乘夏车,称夏王,朝为天子”(《战国策·秦策四》)。在当时制度下,中原诸侯国中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魏惠王因功大“而令行于天下”(《战国策·齐策五》)自称为王,并于当年召集逢泽之会,由宋、卫、邹、鲁等国国君及秦公子少官来参加会盟。魏国的这一举动招致了齐、楚、韩等诸侯强国的反对。公元前342年,魏国以韩国不参加逢泽之会为名大举攻韩。韩求救于齐。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起兵救韩。次年,魏惠王派太子申、庞涓为将,领兵十万迎击齐军。齐国军师孙膑先采取“围魏救赵”之计,攻伐魏国,直奔大梁。庞涓释韩迎齐。孙膑针对三晋将领轻视齐兵的弱点,又运用“减灶诱敌”之计,在三日内把军灶从十万减至二万,制造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魏将庞涓果然中计,只带领少数精锐轻装部队日益兼程追赶齐军。齐军在马陵险要之处设下伏兵,结果魏军主力被全歼,太子申被俘,庞涓自杀。马陵之战是魏国从未有过的惨败,魏国元气大伤,自此丧失了独霸中原的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