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户籍制度等制度性和历史性原因,中国长期存在“二元经济结构”,城市与乡村二元并存,两者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医疗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较为独特的经济现象。
从生育率来看,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城镇地区多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所在地,因此计划生育执行力度更为严格。尽管二胎政策逐步放开,但是由于城市物价、房价、教育成本和育儿成本均大幅上涨,加之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育理念的现代化,城镇的生育率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相反,农村地区虽然也执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相比于城镇地区较为宽松,大部分地区可生育二胎,因此,乡村地区的生育率水平高于城镇地区。从预期寿命来看,由于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民生活水平存在持续提高趋势,加之现代医疗设施齐全,社会保障体系也较为健全,城镇居民的预期寿命高于乡村地区。乡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设施水平等均低于城镇地区,因此居民预期寿命低于城镇地区。
综合以上分析,城镇居民生育率较低,预期寿命较长;乡村地区生育率高于城镇地区,预期寿命低于城镇地区。一般而言,城市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应高于乡村地区。然而,根据人口普查数据,乡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反而高于城镇地区,呈现城乡倒置格局。为了探究其内在原因,本节将根据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探寻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之谜。
目前中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本章选取2000(五普)和2010(六普)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表4-1报告了2000年和2010年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差异。
表4-1 2000年、2010年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差异
注:老龄人口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数据来源:根据2000年、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和王录仓等(2016)整理而得。
从总人口数据来看,2000年,乡村总人口高达78384.12万人,城镇人口仅为45877.10万人,乡村人口大幅高于城镇人口总量,城镇化率仅为36.91%。2010年,城镇人口达67000.55万人,乡村人口为66280.53万人,城镇人口高于乡村人口,城镇化率上升为50.27%,说明中国的城镇化速度较快,但仍存在巨大发展空间。从老龄人口总量和老龄化系数来看,2000年,城镇老龄人口总量和老龄化系数均低于乡村地区,乡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地区1.1个百分点。2010年,城乡老龄化人口差距逐渐缩小,但老龄化系数差距拉大,乡村老龄化程度严重,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地区2.26个百分点,说明乡村“空槽老人”现象较为普遍。(www.xing528.com)
图4-8更直观地反映了中国城乡人口结构的演变。1960年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及其占比不断下降,2017年,农村人口下降至5.8284亿人,农村人口占比下降至42.04%;与此同时,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不断上升,于2011年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和农村人口占比,2017年城镇人口升至8.0355亿人,城镇化水平升至57.96%,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另外,从城乡人口增长率也可以看出,虽然城乡人口增长率均存在下降趋势,但农村人口增长率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已是负增长,2017年城镇人口年度增长率为2.6935%,农村人口年度增长率已下降为-2.3108%,二者分化趋势明显,城镇化进程呈现加速趋势(图4-9)。
图4-8 1960~2017年中国城乡人口结构
图4-9 1960~2017年中国城乡人口年度增长率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因此,通过数据可以发现,之所以乡村地区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地区,是因为中国的城镇化速度较快,众多年轻人口逐渐向城市迁移,年轻人口向城市的流动稀释了城镇的老龄化人口,使得城镇老龄化程度有所下降。而农村地区由于众多年轻人和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加,使得乡村地区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因此,城乡人口老龄化倒置之谜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和迅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国众多农村青年人口向城市流动降低了城市老龄化比重,由于城市生产率较高,此种人口流动将减缓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负面效应,这是中国较为独特的经济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