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逐渐从一个贫穷和封闭的经济体蜕变为中等收入国家。这一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巨大的人口红利(demographic dividend)及二元经济结构转型所带来的近乎无限弹性的劳动力供给(蔡昉,2013)[127]。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延长,死亡率大幅降低;另外,由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家庭生育意愿的降低,出生率也大幅下滑,导致了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不断下降,已由2000年的7.58%降至2016年的4.96%,更加剧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2000年以来,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跃过7%,其后这一比例逐年上升,2016年高达10.8%;老年抚养比也与日俱增,2016年已高达14.96%,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128]。
与此同时,劳动参与率也由2000年的82.4%降至2014年的77.59%[129]。据国务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测,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由此可见,中国的人口转型已逐渐向现代经济体收敛,面临着全新的人口态势,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老龄化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人口老龄化的时空分布一般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袁俊等(2007)基于定量测度方法,从时空视角描绘了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区域差异扩大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东部沿海地区率先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将逐渐加快[130]。王录仓等(2016)基于2000年和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从县域视角出发,使用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了10余年间中国2283个县域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131]。吴连霞和吴开亚(2018)基于剩余预期寿命、实际老龄依赖比等指标,使用聚类分析法研究了199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分布格局[132]。郭远智等(2019)基于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演化,分析表明,2000~2010年,农村老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一侧,在空间分布上保持“东北—西南”格局[133]。(www.xing528.com)
由上可知,部分学者已开始研究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学界对人口老龄化制度根源的探讨及其时空演化特征的研究仍然较为缺乏,并且跨国比较分析也较为不足,未能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一般性和异质性特征,人口老龄化的全景式分布在现有研究中仍然较为模糊。鉴于此,本章将基于历史纵向和国际横向视角,全面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深的制度背景及其时空演化特征并进行跨国比较,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供现实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