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学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朗读法古典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感知的培养是审美素养中最为基础的一种能力。中国古典诗词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在任何一个时代都魅力不减,能够让不同的读者领悟到不同的体验。中国古典诗词非常讲究情景交融,只有在景物和环境之下,才能情由心生,才能触发诗人的情思。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的天地,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就如同木偶一样,不得不听教师的滔滔不绝,教师在讲台上自顾自讲,没有顾及学生是否听懂,只是一味地把知识进行灌输,并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全部接受,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解,根本没有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甚至懒得去思考。这种教育模式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偏离了教育教学的方向。在中学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朗读法

古典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感知的培养是审美素养中最为基础的一种能力。自古以来,我国古代文人就赞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朗读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只有通过诵读,才能走进诗词,才能领悟诗词的内涵。诵读不同于简单的朗读,诵读的时候要做到字正腔圆、非常流畅,并且带着浓郁的感情,在诵读时注意节奏和感情的表达,真正领悟到古典诗词的韵律、艺术之美。著名学者杨义曾经说过,他的古典诗词歌赋的文化涵养全部来自小时候跟着父亲背诵的千家诗和唐诗宋词,之所以懂得诗词歌赋的声律音韵,离不开小时候的诵读。由此可见,在古典诗词的学习中,吟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诵读方面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声音,找到情感的契合点,这样就能很容易地融入古典诗词的意境中,真正品味古典诗词的魅力。例如,在吟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而欣喜若狂的心情,所以在诵读时就要把这种兴奋的心情流露出来,节奏明快,一气呵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富有节奏感的语气来诵读,让学生领略快诗的魅力。

学生通过对古典诗词的感知,能够真正地走进诗人的生命,让自己的生命和诗人的生命实现有效对接,去领悟诗人内心的波涛起伏,去感受诗人眼中的一草一木,审美感知真正开始,这种感知是忘却外界一切干扰,以一种完全开放的心态接纳万事万物。只有这样。才能穿越时空,和诗人一起喜一起悲,萌发出生命的冲动,萌发出对世间万物的关爱,只有这样才能开始探索诗歌的魅力。

优秀古典诗词具有高度的凝练性,一字一词都渗透着诗人对生活的评价,感恩诗人的情感,领会诗人的内心,和诗人的灵魂对话,这就是古典诗词审美教学的本质。在诗词歌赋之中,实现“知”“情”“意”三者的高度统一、和谐发展,让心灵得到净化,让灵魂得到洗涤,让艺术家用心灵雕刻出来的艺术重新再发光辉,让艺术家对生活和对人生的关注再次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去领悟艺术家的独特的人生体验。古典诗词包含了无数的人生哲理,是无数仁人志士智慧的结晶。“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能够让我们从杜甫的心系天下中,感受到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在“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感受到岁月如逝,一去不返,要珍惜现在,看重当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的豪放豪迈,也能鼓励无数人不断努力,奋发图强。古典诗词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就像一座座桥梁,让无数个迷茫和脆弱的心灵得到慰藉,找到人生的光芒,不论是断肠人还是天涯沦落人还是风流人物,都会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通过最基本的审美感知,了解到艺术的魅力。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联想

古典诗词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诗词中所体现的色彩、音律、节奏和结构等进行感知,把一些零散的、互不相干的景物能够有效地整合意象,形成一个全新的知觉形象,赋予情感和想象,纳入自己的生命之中。中国古典诗词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在任何一个时代都魅力不减,能够让不同的读者领悟到不同的体验。审美感受主要依靠听觉和视觉,朗诵时通过听觉,阅读时通过视觉,从最低层次的审美心理活动感知开始,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发现美,然后不断地想象,最终创造美。情感融入诗词之中,想象力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只要能够满足情感上的需求,想象力就可以任意驰骋,“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语言是一种信息符号,通过古典诗词来表达语言,就如同插上了翅膀的符号,能够自由地飞翔。因为语言表达的含义具有不确定性,很多艺术家会在语言中留有空白,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他人的想象。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古典诗词时,也要抓住这些空白、不确定的地方,让学生尽情去想象,去用生命体验诗歌的魅力,让学生和诗人能够隔空实现灵魂对话,让不同的思想和情感能够碰撞出火花,让学生能够实现生命的超越。挖掘古典诗词的内在美,用这些美来慰藉当前物欲横流、混乱的心灵。只有一颗平静的心灵,一种忘我的精神,才能实现心灵的交汇,实现灵魂的互通,才能对古典诗词蕴含的意义继续深入地理解。

中国古典诗词非常讲究情景交融,只有在景物和环境之下,才能情由心生,才能触发诗人的情思。自古以来,我国文人都赞成诗画一体,因为诗和画合在一起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情景交融。古典诗词的这种浓郁的情景交融、如诗如画的美,是其他文体所不能代替的。诗人凭借着寥寥文字,就描绘了一幅幅图画。教师要透过文字,引导学生去想象,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学生是一个个有情感的人,只要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学生的情感就会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例如,在《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中,一位教师把书本上的图画放大到多媒体上,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然后让学生展开联想,不再受到诗文语句的限制,用自己的语言将文章表达出来,具体过程如下:

师:诗人描绘的究竟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生1:一匹瘦骨嶙峋的马奔驰在弯弯曲曲的道路上,虽然瘦弱,但是这匹马非常有力。

生2:道路的两边是散落在树林中的人家,一座蜿蜒的小河缓缓流过,小桥旁边有袅袅的炊烟,就像家在远方。

生3:夜幕降临时分,成群的乌鸦归巢而来,叽叽喳喳地叫着,诗人心中产生一种悲凉之感,鸟儿尚且有家,自己的归期在何时?

生4:断肠人应该指的是诗人,生活的坎坷,社会不公待遇,让诗人远离尘世生活,只有一匹马伴着他四处流浪。(www.xing528.com)

生5:西风吹过,树叶片片落下,作者的内心更加凄凉。

生6:叶落归根,人漂流在他乡,这种悲凉无语言表,几乎潸然泪下。

根据上述教学片段,可以看出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能够用心灵去体验,感受作者的彷徨、凄凉、思乡,当新的情感和诗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学生就会对生命进行反思,想象力和心灵就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师生一起互动,共同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找到情感的契合点,就非常容易领悟到诗词的本质。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够不断地发明创造。古典诗词教学就是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想象诗歌之美,对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情感和心灵受到启发,审美情绪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从表面的认知,到深层次艺术美的感知,学生的精神境界能够得到提高。细细品味古典诗词的内涵,能够让一颗烦躁的心沉寂下来,能够引起无数的感慨和遐想,这就是我国古代诗词的魅力。中国古代诗词所体现出来的绘画美、人文情怀是高度统一的,只有深入地领会,才能真正领悟到古典诗词中的绘画美,领悟传统文人的情怀。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情境对话法

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围绕着学生进行。古典诗词教学特别要注重学生的主观感受,所以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徐思源老师多次指出,学生只有自己去感受、自己去品读,才能形成内心的自信,内心情感的波动才能用语言来表达出来,虽然学生的理解可能肤浅,但也是难能可贵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而不在于灌输,学生自己对古典诗词肤浅的认知也是发自内心的。教师引导学生透过情感的切入点,去和作者对话、沟通交流,进一步加深理解。

情境对话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培养学生审美理解的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之中领悟感知,通过情感体验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在古典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感知诗歌意境,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推动学生的创造能力进一步发展。

现实主义诗学认为,诗人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体会,用诗的语言进行表达,所以一切艺术的源泉就是生活,离开生活艺术就失去了光彩。情境教学也是一样,要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之中,让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感知,然后进一步提炼和加工,最终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养。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情境教学的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角色扮演,二是诗词朗诵,三是音乐欣赏,这些方法已经有成熟的经验,在实践中的作用已经彰显,笔者着重介绍一下观光旅游的情境对话法:我国古典诗词大多数像我国的绘画一样写意比较明显,很多诗词都描绘了小桥流水、夕阳西下等,也有一些学生比较陌生的内容,如《蜀道难》,很多学生常年生活在城市,已经习惯了柏油马路、车水马龙,很难感受到蜀道难,要想让学生真正领悟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需要学生切身体会到。只有亲身体会,才能形成和李白一样的情感,才能够想象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剑阁峥嵘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样的意境。如果学生爬过华山、黄山等,就会真正感知到蜀道难,会对险峻山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找到个人情感和作者情感的契合点,就能很容易地进入情境。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练习法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指出,只有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才能够推动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儿童是充满想象力的,思维天性就要求富有诗意的创造、无限的幻想、独特的体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练习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古典诗词的模式和类型,自己创造诗词,自己学习写诗。写诗训练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古代文人的创作之路,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领悟力,对推动学生学习古典诗词具有重要的作用。学诗和写诗活动应该成为学校的一种常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开展,如组织学生仿写扩写、对学生所写的诗进行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善于从古典诗词的学习中提炼出写作技巧,能够在自己的字里行间也表达出一定的意境,同时还要明确写作规则。

对中学生来说,可以根据其他的文章进行改写。改写是一种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改写并不等同于照搬照抄,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才华,在语言和材料的组织过程中,能够掌握写作的技巧。改写的练习价值非常高,应该在古典诗词的写作过程中也引入该方法。在传统古典诗词中,让学生加上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将传统古典诗词改写成散文、诗歌等内容,通过古典诗词的创新,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古典诗词内涵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就可以改写成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笔者在教授的过程中,就让学生对此进行改写,其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那个秋夏之交的季节,我和朋友们一起到湖边驾船出游,首先来到了溪亭,被周围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忘记了前行之路,坐在溪亭之中一边饮酒,一边欣赏着四周的风景。四周景色如画,微风拂起,带动岸边的垂柳迎风飘扬,枝头掠过水面,水面上霎时碧波荡漾,满湖的红莲正在争相怒放,清淡的香气萦绕在空气中,景色非常优美。时光不知不觉地散去,红日映着回家的路,匆忙踏上小舟,划船试图归去,居然滑到了荷塘深处。当发现离岸越来越远,暮色越来越浓,不知不觉间记忆涌上心头,抬眼望四周,竟找不到回去的路,心中非常焦急,横冲右撞只想把小船划出荷花丛,但怎么也划不出去,此时嘈杂的声音在宁静的夜幕中显得非常凌乱,夜宿在滩边的鸥鹭受到惊吓,呼啦啦地飞起。”学生的改写过程,就是对情景的再造,只有在全面了解古诗文的基础上,才能把聚集的情感投入其中,才能真正地彰显古典诗词的神韵,才能真正地发现、感受、展示和收获艺术之美。

再者,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仿写是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范本,重写一个类似的范本。这种练习能够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余地,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中尽情发挥,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超越范本的基本结构,同时在修辞手法和思想情调方面要和范文实现一致。仿写能够让没有进行过诗词创作的学生踏入一片新的天地,首次进行创作,体会诗词创作过程中的技巧,捕捉生活中的点点细节,描绘自身的感悟。此时,教师应该进行及时的点拨,让学生灵感的火花迸出,像古人一样写出具有一定意蕴的诗。在学习了范仲淹的《渔家傲》之后,笔者鼓励学生进行仿写,有一名学生是这样进行创作的:凛冽的西风一吹/孤雁的影子逐渐氤氲在万里长空/鸟鸣哀哀/柳絮轻薄的腰身突兀地折断/湮不灭塞上的号角/薄烟袅袅/荒芜大漠笼罩下的边城/一缕厚重的狼烟倏忽升起/彰显曾经的烽火/一壶浊酒落下忧国泪/萧瑟羌管乐中/我眺望远方的姿势/宛如一尊屹立孤绝的雕像/踌躇在家与国的悬崖/得与失/均为辗转千回的惆怅/今夜/我希望让塞外的风再狂一些/如一条龙的咆哮/吹散风沙/吹不散漫无目的的乡愁。虽然学生写得有些稚嫩,但是隐含的情感是非常浓烈的,是学生在对诗歌的理解基础上有感而发,一气呵成。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帮助学生产生灵感,转化为笔下的文字。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对古典诗词有一种膜拜,他们崇尚伟人,渴望向伟人学习,渴望在古典诗词中找到自己的心灵寄托。教师就应该借助这一心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诗词的创作中,认真地欣赏领悟古典诗词,找到内在规律,然后实现再创造。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古典诗词的魅力,知识内涵不断丰富,审美素养得到不断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