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学理论依据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二是形成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出版了著名的著作《美学》,该著作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出现,鲍姆嘉通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美学理论认为:“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从课程性质上看,美学和语文都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现代著名语文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提出:“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是进行美感(审美)教育。”即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美感(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古典诗词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它为语文美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朱光潜先生说:“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古典诗词在语言上讲究简洁凝练,注重意象的塑造,充满诗情画意;在结构上讲严谨、有层次,注重整体性,富有形式之美;在音律上讲究平仄押韵,注重节奏,学生可以在朗读和背诵古典诗词时感受音乐之美;在内容上借诗明志,学生可以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言外之意,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从而启迪心灵,陶冶情操。这正如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所说的那样:“诗人用言词把人心照亮,以唤起人们的善良的感情。”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美学理论对于语文美育十分重要,这也为中学语文古典诗词审美要素培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教育学理论依据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揭示教育的规律。1806年,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部著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教育学的正式诞生。(www.xing528.com)
教育学理论是一切教育实施的理论基础,语文教育是这样,古典诗词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认为:“教育具有自然性。”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都应该受到相同的教育。他主张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原则;还强调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赫尔巴特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学是一种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新课要以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为前提,所学到的知识应当是统一且完整的。他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教材的重要性及教师的中心地位;他认为兴趣既是教学目的,又是教学手段,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还应当给予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刘永康的《语文教育学理论》认为:“语文教育学不是语文科学和教育科学简单相加的产物,而是语文科学和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相互交叉、渗透、互相选择、融合、改造后,所形成新的质、新的理论体系。”
(三)心理学理论依据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变化的科学,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成果,对语文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语文教育的发展与心理学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进行古典诗词审美教学研究当然少不了心理学相关理论的支撑。笔者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是其中的重要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马斯洛通过多年的研究指出,人的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形式的需求,教育的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个体的自我实现,个体为了达到最佳状态,会不断地进行努力和奋斗。自我实现体现的是一种人本主义精神。他认为人性的完善是人本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目标首先是完善人的人性和获得美好的精神生活,其次是获得谋生的手段和求得物质生活的满足。罗杰斯明确提出“自由学习”和“学生中心”的学习观与教学观,他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这些也正是古典诗词教学的目的所在,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古典诗词美学价值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美学、教育学、心理学有很多方面都与中学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理念相契合,运用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中学语文古典诗词审美教学研究,可以使研究的理论基础更加丰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