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散文教学的现状与优化措施

中学散文教学的现状与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选取了本地区几所中学的教师和学生为特定对象,针对在教材中占有很大分量的文质兼美的散文教学的现状,做了调查和分析,对目前中学散文审美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教师这种唯标准答案独尊和权威式的作风,遏制了审美主体自觉活动的积极性,损害了散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中学散文教学的现状与优化措施

语文的一个基本属性是工具性,除此之外,语文还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人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不正确、不深刻,导致语文教育唯工具性,人文素养的缺失成为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担忧,语文教学忽视了对情感的熏陶、审美的培养已是铁的事实。

针对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选取了本地区几所中学的教师和学生为特定对象,针对在教材中占有很大分量的文质兼美的散文教学的现状,做了调查和分析,对目前中学散文审美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带有极大的功利性

根据调查显示,还有学生认为学习的目标是为了中考高考,为了提高成绩。由此可见,在如此浮躁的学习心态之下,师生忙于找题、做题,哪还有闲情逸致去体会文章的美、感受作者的情?学生没有真正领悟文本的精髓,对作品的感悟能力就无从谈起;师生间缺少了沟通与对话,学生的思辨能力就得不到培养。个别教师甚至不教文本,只讲答案,把一篇优美的散文直接肢解成了易错字、段落大意、修辞分析、主题思想等常规题目,因此很多学生不爱上语文课,更不爱听课堂上教师对文本的讲解,导致一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堂沉闷,以至于严重干扰了学生对语文的看法、对散文的认识。

(二)教学方法以讲析为主,缺少学生感悟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以精心的讲解分析为主的教师占55%,以做题的方式进行讲解的教师占26.6%;而只有18.4%的教师以指导学生进行鉴赏来组织散文教学;在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语言的评价中,只有13.1%的学生认为他们的教师声情并茂、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在对教师的角色认定中,竟然有48.8%的学生认为教师应是考试方法和技巧的训练者。由这些数据可见,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影响,教师在语文课的教法选择中,偏重于细致入微而又全面周到的讲析和单向灌输,而放弃了透过教师启发诱导、情绪感染以及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等方式的教学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领悟美的能力。(www.xing528.com)

(三)教学手段陈旧,课堂情境枯燥

语文运用语言来描写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表现为一种语言的艺术。然而,在利用作品对学生进行美育时,除了教师依靠语言讲授以外,还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媒介。比如,在课堂上不但可以通过与文本内容有关的音乐、图画、表演、电影电视等手段来强化美育效果,而且可以走出课堂,走进一草一木,去欣赏天地之大美、虫蚁之微美,让学生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凭着感官、身心去体会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美。然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课堂教学中,甚至是美文教学中,能够经常通过对音乐、投影、电影等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来调动教学气氛,渲染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融入情境,产生愉快、痛苦等情绪的教师只有20.1%;会经常用朗读的方式指导学生的教师只有18.9%;而只有15.3%的语文教师曾经带领学生亲身感受过大自然或人文之美。这些数据无不在告诉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方法陈旧、手段单一,致使课堂教学情调枯燥、气氛沉闷。

(四)教学过程缺乏民主,扼杀了学生的审美创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话语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质疑,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不仅是启发式教学的准则,更是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思维锻炼、表露感受、展现创造力的基本条件。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对散文的主题、形象及审美价值的理解和阐释上,还有的教师会以权威的身份给出标准答案;只有少数教师经常鼓励学生的个性解答。教师这种唯标准答案独尊和权威式的作风,遏制了审美主体自觉活动的积极性,损害了散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