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外马克思民主思想研究现状评价与优化

国内外马克思民主思想研究现状评价与优化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外在马克思民主思想研究方面,基本上可以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种态度。国内在马克思民主思想研究方面,民主的阶级分析方法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这一阶级属性贯穿于政治领域各个概念之中,如专政、暴力、革命、国家等。这一诠释很难作出价值的判断,但对准确理解马克思的民主思想无疑构成了障碍。而且一直以来,对于马克思民主思想的研究都很难突破这一分析框架,即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的阶级民主研究。

国内外马克思民主思想研究现状评价与优化

国外在马克思民主思想研究方面,基本上可以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种态度。在否定方面,大部分研究都从极权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脉络对马克思民主思想予以批评。其并不是否认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存在,而是说,即使马克思的理论体系包含民主的组成部分。但是根本而言,其属于极权主义并反对民主。这一批评和指责多数可以联系到马克思之后苏联政治实践,并且其逻辑起点多是自由主义。在自由相对于民主取得优势地位之后,马克思的民主思想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可是,这一批评的逻辑并没有充分考虑到马克思理论体系包括民主思想所处的历史语境(即革命的年代)和逻辑结构(即唯物史观)。马克思民主思想尽管存在诸多结构内外的不足和挑战,但是其提出了有关民主本质的问题,即消除一切差异之后平等的充分实现,包括政治上的平等以及政治与社会分裂的弥合。在这一平等的基础上,马克思意义上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换言之,通过自由主义的逻辑否定马克思的民主思想,这容易导致民主在另一层面的缺失——即马克思所阐释的真正民主。

在肯定方面,大部分研究要么围绕民主重新构建马克思的理论体系,要么部分选取马克思有关民主的论述作为证据。就前者而言,其忽略了马克思民主理论所处的特定语境和逻辑结构;就后者而言,其无法充分应对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大量与民主相冲突的论述。合理的辩护如同准确的批评一样,都需要充分考虑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历史语境和逻辑结构,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在这一背景下,不管是对马克思民主思想的批评还是肯定,才能真正回到马克思的意义上来,也才能与之后的民主演进和民主实践作更好的比较。另外,国外对于马克思理论体系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哲学层面,由哲学批判到现实批判,但却忽略了马克思自身由消灭哲学转向革命实践的过程,二者之间存在根本的差异,这一点同样表现在民主思想研究方面。这方面的背离不断将马克思理论体系的研究引向对现实的批评性建设,而不是革命性否定。当然,这并不是价值判断,而是指出这一区别于马克思理论体系的解释倾向。因此,合理、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民主思想,不管是批评还是肯定,都需要回到马克思的历史语境和逻辑结构中去,这也正是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所尝试展开的。

国内在马克思民主思想研究方面,民主的阶级分析方法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这一阶级属性贯穿于政治领域各个概念之中,如专政、暴力、革命、国家等。任何政治概念都需要从阶级对立的角度展开分析。很显然,这并不符合马克思的民主内涵,马克思亦没有从阶级角度将民主区分为无产阶级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的对立。这一区分主要来源于列宁的诠释,其对中国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当然,列宁的诠释有其充分的理由:一方面是对革命形势的判断,其认为暴力革命不可避免;另一方面,阶级构成了其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那么民主自然也需要作出同样的区分。这一诠释很难作出价值的判断,但对准确理解马克思的民主思想无疑构成了障碍。因此,在阶级民主之外,提供其他理解马克思民主思想的研究进路,这就显得尤为必要。(www.xing528.com)

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马克思民主思想的研究引入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但是这一社会决定国家、社会参与国家、社会制约国家的逻辑最终落脚点仍然在于民主的阶级属性,其不过是对阶级民主的深化和细化。而且一直以来,对于马克思民主思想的研究都很难突破这一分析框架,即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的阶级民主研究。同样在90年代,也曾出现过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民主的反思,不过这一反思仅限于非常少的研究,而且也缺乏系统性的分析和前后的对比,并且很快被掩盖和淹没在主流理论范式中(即阶级范式和阶级民主)。至今,在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研究,任何新的观点都需要通过阶级分析框架来获得正当性,或者将阶级作为其逻辑起点。如何改变国内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研究领域这一阶级分析框架,并在此之外提供新的内容,首先就在于回到马克思的逻辑结构和历史语境中去,只有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民主思想内涵,才能有后续的发展和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