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正在紧张地侵略奥地利时,希特勒坐在汽车里对哈尔德将军说:“这样一来,捷克人就会感到很不方便了。”哈尔德立刻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这使他看到了光明前景,这句话向他表明了希特勒对军事的无知。哈尔德后来解释道:“德国军队要从南面进攻捷克斯洛伐克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穿过林茨的那条唯一铁路是完全暴露的,因此进行突然袭击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希特勒主要的政治战略理念是正确的。齐格菲防线正在加固,尽管距完工为时尚早,但足以让法国军队想起有关索姆河和帕森达勒两次战役的恐怖回忆。希特勒深信法英两国都不愿打仗。
就在德国军队挺进奥地利的当天,据说,戈林曾向捷克驻柏林公使郑重保证: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毫无恶意”。3月14日,法国总理勃鲁姆先生向捷克驻巴黎公使郑重声明:法国将毫无保留地履行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义务。但这些外交保证却不能掩盖残酷的现实,欧洲大陆上整个战略形势已经改变了。德国人议论的话题及其军队现在可以直接集中于捷克斯洛伐克的西部边境了,生活在这些边境地区的居民属于日耳曼种族,这里有一个好寻衅的、活跃的日耳曼民族主义党,一旦发生纠纷,他们就急于充当第五纵队。
*****
为了阻止德国发动侵略,英国政府根据张伯伦先生的决定,在地中海谋求与意大利取得和解。这样一来就会加强法国的地位,并且使法英两国能够集中精力处理中欧的事情。由于艾登下台,墨索里尼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抚慰,并觉得自己在讨价还价的谈判中处于强势,因此没有拒绝英国的这种悔改表示。1938年4月16日,英意两国签订了一个协定,这个协定实质上是英国同意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和西班牙自由行动,以此来回报意大利对中欧所表示的难以估量的善意。外交部对这项交易表示怀疑。张伯伦先生的传记作者告诉我们,张伯伦在一封私人信件中写道:“你真该看看外交部提交给我的草案;北极熊也会让它给冻死。”(1)
我和外交部对这种做法有同样的疑虑。
希特勒正警觉地注视着局势。对他来说,在欧洲危机中使意大利最终与他结盟也是很重要的。4月底,他和三军参谋长举行会议时就考虑过如何加紧这一进程。墨索里尼希望能够在阿比西尼亚自由行动。他尽管获得了英国政府的默许,但也许最终还需要德国支持这一冒险行动。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必须同意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所要采取的行动。这个问题必须加紧解决,以便解决捷克问题时意大利站在德国这一边。柏林方面当然也研究了英法两国政治家的声明,他们非常满意地注意到,这两个西方大国意欲劝捷克人为了欧洲和平的利益而理智一点。亨莱因领导的苏台德(2) 的纳粹党现在又提出要求,要求在捷克与德国相邻的这些地区实行自治。不久英法两国驻布拉格的公使立即拜见捷克外交部长,“表示希望捷克政府尽最大的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5月间,捷克斯洛伐克的日耳曼人奉命加紧进行煽动。捷克的地方选举即将举行,德国政府为此开始进行蓄谋已久的神经战。关于德国军队挺进捷克边境的谣言四起,德国人对此进行否认,但并不能使捷克人放心。捷克人于5月20~21日晚下令军队作局部动员。
一段时间以来,希特勒一直深信法英两国都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而战。他于5月28日召集主要顾问举行会议,下令为进攻捷克斯洛伐克作准备。不过,他的军事顾问并不全都和他一样信心十足。由于考虑到协约国的实力除了空军之外仍然占有巨大优势,德国将军们不相信法英两国会屈服于元首的挑战。要击溃捷克军队、突破或包抄波希米亚防线,必须出动将近35个师。德国三军参谋长告诉希特勒,必须考虑到捷克军队的高效率和最新式的武器装备。齐格菲防线中的野战工事虽然已经筑好,但整个防御工事远未完工;而且德国在进攻捷克时只有5个正规师和8个后备师保护德国整个西部边境,防备法国军队可能会动员100个师来进攻。将军们一听到要冒如此大的危险,大为震惊,要是再等几年,德国陆军就会再显昔日雄风。尽管过去协约国的和平主义和软弱性使希特勒得以成功地实行征兵、重占莱茵兰和吞并奥地利,从而证明了他的政治判断是正确的,但是,德国最高统帅部却不相信希特勒虚张声势的恐吓会获得第四次成功。那些胜利大国在军事上显然占有优势。如果他们再一次有违常理、漫不经心地放弃他们的责任和荣誉,那就太不合乎情理了。此外还有苏俄,它和捷克斯洛伐克同属斯拉夫种族,而此时它对德的态度充满威胁性。
苏俄与捷克斯洛伐克的关系以及与贝奈斯总统的个人关系都是亲密团结的友好关系,这种关系的根源一方面在于他们有一定的种族同源关系,另一方面也在于最近发生的几件事。这里有必要对这几件事略加说明,贝奈斯总统在1944年1月到马拉喀什看我时告诉过我这些事。1935年,贝奈斯曾收到希特勒的建议:如果捷克斯洛伐克在法德战争中保持中立,希特勒就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尊重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完整。当贝奈斯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他有与法国一起行动的条约义务时,德国大使便回答说没有必要宣布废除条约,因为只要在战争发生时不实行动员或不出动军队就足以说明条约已破坏了。由于自己所处的地位,这个小小的共和国对这种建议无法表示愤慨。他们对德国害怕到了极点:德国随时可能会提出苏台德区日耳曼人的问题,并且会对这些日耳曼人加以煽动,这就会使捷克陷入极端的困境,濒临日益严重的危险。因此,他们对这个建议不加评论,也没有作出承诺,只把这件事搁在一边,此后一年多没有再提起此事。1936年秋,德国高级军事方面送交贝奈斯总统一封信,大意是说,如果他想利用元首的建议,他最好迅速采取行动,因为苏俄马上就会发生重大事件,那时他再给德国任何帮助都会变得无足轻重了。
当贝奈斯琢磨这个令人不安的暗示时,他觉察到苏俄驻布拉格的大使馆一直在传递苏俄某些要人与德国政府之间的信件。这便是所谓的军方和共产党老赤卫队阴谋的一部分。他们想推翻斯大林并建立一个以亲德政策为基础的新政权。贝奈斯总统立即将其所能发现的一切情况通知了斯大林。(3) 紧接着,苏俄就开始进行无情的但也许并非不必要的军事和政治清洗;在1937年1月进行了一连串的审判,在这些审判中检察官维辛斯基大显身手。
尽管共产党老赤卫队极不可能与军方领导人携手合作,反之亦然,但是他们心里肯定都很嫉妒斯大林,因为是他把他们撵走的。因此,按照极权国家所坚持的原则,最好是同时将他们清除。十月革命的最初领导人如季诺维也夫、布哈林,还有应邀代表苏联参加英王乔治六世加冕大典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以及许多陆军高级军官都被枪决了。上尉以上的军官和官员被清算者不少于500人。俄军以牺牲其军事效率这一沉重代价肃清了亲德分子,苏俄政府开始明显有反德倾向。斯大林对贝奈斯总统深为感激,苏俄政府极其愿意帮助贝奈斯及其受威胁的国家抵抗纳粹危险。希特勒对这种情况当然十分清楚,但我不知道英法政府是否都同样对此十分明了。在张伯伦先生以及英法两国的总参谋部看来,苏俄1937年的清党主要体现了俄军内部的分裂,表现出苏俄已被深仇大恨和报复搞得四分五裂。这也许是一种极端的看法,因为一个以恐怖政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以无情的手段确保其政权是很可能巩固其地位的。这一段叙述的主要目的是表明苏俄与捷克斯洛伐克之间以及斯大林与贝奈斯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这一显著事实。
但是,德国内部的紧张状态以及贝奈斯与斯大林之间的关系,外界无人知晓,英法两国驻捷克的公使也毫无觉察。齐格菲防线尽管尚未完成,但看来仍然具有可怕的威慑力。尽管德国陆军是新建立的,但外界无法对其实力以及战斗力进行精确的估计,无疑人们对其有所夸大。此外,对不设防城市进行空袭的危险是难以估量的。最重要的是,民主国家的人民痛恨战争。
尽管如此,当时就任法国总理的达拉第于6月12日重申其前任在3月14日作出的保证,并宣称法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所作出的承诺“是神圣的、不可规避的”。过去人们议论,13年前签订的洛迦诺公约就暗示着在召开一个东欧的洛迦诺会议之前,东欧的局势不会明朗。而现在达拉第发表了这个重要声明,这些闲言碎语也就随之消失了。毫无疑问,在历史面前,法国与捷克斯洛伐克于1924年签订的条约不但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都具有绝对效力;而且在1938年出现的各种情况下,这一点也一再得到法国政府历届元首的重申。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希特勒坚信只有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他在6月18日宣布了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最后命令。其间,他设法向那些焦虑不安的将领们再三保证。他告诉凯特尔(4) :“只有当我确信法国正如我们重占(莱茵兰)非军事地区以及进占奥地利时那样不会进军、英国也不会干预的时候,我才会决定进攻捷克斯洛伐克。”(5)
1938年7月26日,张伯伦在议会上宣布派朗西曼勋爵去布拉格,就地促成捷克政府与亨莱因先生和平解决。次日,捷克政府公布了国内少数民族问题法案草案,作为谈判的基础。就在同一天,哈利法克斯勋爵在议会上说:“我不相信当今欧洲各国的负责人都想打仗。”8月3日,朗西曼勋爵抵达布拉格,跟有关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冗长的、错综复杂的谈判。不到两个星期,这些谈判就彻底失败了,从此局势的发展十分迅速。
8月27日,这时已就任外交部长的里宾特洛甫报告说,意大利驻柏林大使曾拜会过他,大使说:“他又接到墨索里尼书面指示,请求德国及时通告他可能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行动的日期。”墨索里尼之所以要求得到这个通告是为了“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在法国边境采取必要的措施”。
*****
8月间,局势越发令人焦虑。9月2日下午,我接到苏俄大使的一封信,信中讲由于有一个紧急问题他想立即到恰特韦尔来看我。我和麦斯基先生的私交已有一段时间了,他多次见过我儿子伦道夫。我随即就会见了这位大使,略加寒暄之后,他切入正题,严谨而又详细地告诉我下面的事情。他没说多久我就意识到,他之所以跟我私下说这些,是因为苏俄政府宁愿通过我而不愿直接向外交部提出建议,以免遭到拒绝。他们显然希望我把听到的一切报告英王陛下政府。大使虽然没有这样说,但他没有要求我保密,这就可想而知了。我立即感到这事至关重要,因此在转告政府时非常谨慎,避免带有自己的意见,以免在哈利法克斯和张伯伦对此考虑时有偏颇的影响,而且在措辞上也非常小心,以免激起我们之间的争论。
希特勒的侵略
大使告诉我的内容如下:
同一天,法国驻莫斯科代办(大使正在休假)拜访李维诺夫先生,以法国政府的名义问他,当捷克斯洛伐克遭到德国袭击时,俄国将给予什么援助,尤其是考虑到由于波兰和罗马尼亚可能保持中立而造成的困难。李维诺夫回答说,苏联决心履行他们的义务。他认识到波兰和罗马尼亚的态度所造成的困难,但他认为罗马尼亚方面的困难是能够克服的。例如,如果国际联盟决定捷克斯洛伐克是被侵略国,德国是侵略国,这就有可能说服罗马尼亚让俄国的陆军和空军过境。(www.xing528.com)
若国际联盟理事会的意见不一致,李维诺夫认为多数票的决议就足够了,罗马尼亚可能会参加多数一方。因此,他建议以出现战争危险为理由,根据第十一条规定,召集国际联盟理事会开会,国际联盟各成员国在一起进行磋商。由于时间仓促,此事宜越早越好。俄国、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总参谋部相互间应立即举行会议,研究援助的方法。李维诺夫还主张,爱好和平的国家应就维持和平的最妥善办法进行协商。他认为或许应发表一个包括法国、俄国和大不列颠在内的联合声明。他相信美国会对这样一个声明给予道义上的支持。
这就是麦斯基的谈话。我对他说,除非亨莱因与贝奈斯谈判出现新的破裂,而且导致破裂的过错不在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一方,否则,英国政府不可能考虑采取进一步行动。如果希特勒的确改变了态度,转而采取和平解决办法,我们就不想激怒他。
我把报告口授写好之后就送给哈利法克斯勋爵。他于9月5日谨慎地答复说,他现在认为,根据第十一条规定所提出的这种行动不会对时局有多大帮助,但他会把这事记在心里。他说:“我认为,眼下正如你所指出的,我们应该根据亨莱因从贝希特斯加登带回来的报告来考虑整个局势。”他又说局势仍然令人焦虑。
*****
《泰晤士报》在9月7日发表社论说:
捷克政府已经准备接受苏台德人最近的建议。如果现在他们又提出更多的要求,那么据此唯一可能得出的结论是,德国人的目的并非只是帮助那些在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中感到不自在的人消除束缚因素。那么,值得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考虑的是,他们是否应该完全不考虑某些方面已赞成的计划,也就是割让某些异族居民居住的并与其同种族的国家接壤的边界地带,从而使捷克斯洛伐克成为一个更为单纯的国家。
这当然意味着要把整个波希米亚要塞防线交出来。虽然英国政府立即声明《泰晤士报》上的这篇文章并不代表他们的意见,但这根本不能使国外的舆论尤其是法国舆论消除疑虑。当时的法国外长博内先生于1938年9月10日向我们驻巴黎大使埃里克·菲普斯爵士提出如下问题:“明天希特勒可能就要进攻捷克斯洛伐克。如果他真的发动进攻,法国将立即动员。法国转过来问你:我们进军了,你们是不是和我们一同进军?大不列颠将如何答复?”
下面是经过内阁同意的答复,是由哈利法克斯勋爵于12日通过埃里克·菲普斯爵士转交法国的:
我自然知道,对于法国政府来说,我国政府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明确的答复是何等重要。但正如你向博内指出的,这个问题本身尽管简单明了,但决不能把它同可能产生这个问题的情况分隔开来考虑,而这样的情况在现阶段纯属假定。
此外,在这个问题上,英王陛下政府不可能只关心自己的处境,因为英国政府不论作出什么决定,或采取什么行动,事实上这一切都要由各自治领作出保证。各自治领政府当然不愿意在情况尚未发生之前由别人代替他们作出决定,他们希望由他们自己作出判断。
因此,在现阶段,我对博内先生提出的问题所能给予的答复只是:虽然英王陛下政府绝对不允许法国的安全受到威胁,但他们不能确切地说明在目前未能预料的形势下所要采取的未来行动的性质以及采取行动的时间。(6)
法国政府针对“英王陛下政府绝对不允许法国的安全受到威胁”这一声明提出问题:“如果法国受到威胁,法国能够得到英国什么样的援助?”根据博内的记载,伦敦的答复是派出两个非摩托化的师,以及在战初6个月内派出150架飞机。如果博内只是为了想让捷克听天由命而找个借口,那么我们应该承认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就在9月12日同一天,希特勒在纽伦堡党员大会上发表演说,声称要对捷克人进行大肆攻击,第二天,捷克以在国内某些地区实施戒严作为回击。9月14日,他们同亨莱因的谈判彻底破裂。15日,这个苏台德领袖逃往德国。
现在已到危机的极点了。
(1) 法伊林,前引书,第350页。——原注
(2) 捷克斯洛伐克西北部地区。
(3) 不过,有证据表明,贝奈斯所提供的情报事先是由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通知捷克警方的,他们希望通过一个友好的国家将这个情报转告斯大林,但这并不能抵消贝奈斯对斯大林的帮助。——原注
(4) 纳粹主要战犯之一。
(5) 《纽伦堡文件》,第二编,第十号。——原注
(6) 乔治·博内:《从华盛顿到法国外交部》,第360~361页。——原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