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9年,费尔南多六世病逝,其长子因身体原因无法继承王位,因此卡洛斯应召离开意大利来到西班牙继承王位,他就是西班牙波旁王朝历史上的一代名君——卡洛斯三世。不过,卡洛斯继承西班牙王位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不再是西西里国王,于是他将西西里王国交给其弟弟菲利普,西西里王国从此有了新主人。
1759年,卡洛斯三世登陆巴塞罗那,开始西班牙国王的政治生涯。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外来人,首要任务就是收买、笼络人心,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为此,卡洛斯三世主动向加泰罗尼亚地区示好,恢复了其部分历史权力,此后又对阿拉贡表示友好。西班牙人民对其也充满了期望,渴望国家发生变化,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国家越来越强盛,重振往日雄风。但是,在政权交替阶段最重要的用人方面,卡洛斯三世则表现得十分强硬,这有些出乎人们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诸如在任用亲信大臣方面,卡洛斯三世并没有启用费尔南多六世的宠臣——恩塞纳达侯爵,只是将其释放,使其得到了自由。此外,对于费尔南多六世的其他大臣,他或者是将他们释放出狱,令其归隐田园,安享晚年,或者是将他们逐出王宫,任其自生自灭。总之,卡洛斯三世对费尔南多六世重用的大臣表现出极端不信任,转而信任并重用一些有改革思想的人来辅政,尤其是来自于意大利的他的两个亲信——莱奥波尔多·德·格雷戈里奥和赫罗尼莫·格里马尔迪。其实,这很好理解,一朝天子一朝臣,君主在任通常笃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这样君臣省略了互相熟悉环节,可以直接进入统治状态,令行禁止,利于巩固权力,维护统治秩序。世界上的君主数以千计万计,可真正能够像中国唐朝皇帝唐太宗那样以博大胸怀任用贤良大臣的还真不是太多。官场上,任人唯亲的现象不但在历史上,甚至在现代的各个国家中依然还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其中利弊得失自将为后人所评断。
卡洛斯三世继承王位后就把这两个人带到西班牙来辅佐他,他们都不是酒囊饭袋、尸位素餐的佞臣,而是有改革思想、坚持改革的改革家。卡洛斯三世执政初期所采取的一些改革措施,基本上都来自于莱奥波尔多·德·格雷戈里奥的建议和意见,例如进行军队改革,创办炮兵学校,大力发展炮兵;恢复教士部分特权,提高他们的地位;兴办慈善事业,收容流浪者,缓和社会矛盾等等。虽然莱奥波尔多·德·格雷戈里奥的改革想法很好,但是并不彻底,并没有对经济发展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人民生活也并未得到改善。对于西班牙社会来说只能是治标不治本,颇有隔靴搔痒之感,因此,并没有获得广大群众的响应与拥护。当时,天公不作美,天灾频发,农业歉收,导致粮食短缺,农民生活日益贫困。而政府却垄断面包和橄榄油,却又没有对小麦等粮食作物进行政府定价以及宏观调控,而是将它们完全交给市场自由调节,造成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严重,人民不满情绪如同汛期的洪水般日益高涨。卡洛斯三世执政初期可谓是困难重重,这不是他想看到的,他也不愿意看到。
失败的改革往往伴随着社会的动荡,莱奥波尔多的改革脱离了西班牙的现实需求,伤害了民众的利益,导致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在1766年3月发生了哗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根源还在于莱奥波尔多·德·格雷戈里奥的改革,由于他下令强迫马德里市民统一着装,因此成为哗变的导火线。莱奥波尔多·德·格雷戈里奥为了保障马德里市民的人身安全,下令整顿马德里社会秩序,加强城市建设,实行禁枪令,禁止私人携带枪支弹药,要求男士披肩由长改短,防止有人在披肩里夹带枪支。为什么要改变马德里市民的着装呢?原来,当时在马德里有一批匪徒四处流窜,他们身穿长披肩,头顶大沿帽,夜间
在城里撬门压锁,行鸡鸣狗盗龌龊之事,严重侵害了市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扰乱了社会秩序。有鉴于此,马德里市政府于3月份颁布命令,禁止市民穿长披肩,戴大沿帽。这条以点盖面的古怪的着装法令一出,引起了市民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此法令实在是矫枉过正,因噎废食。马德里市民日常温饱都是一个大问题,很多人饥寒交迫,食不果腹,只能在生死线上挣扎。而政府却出台命令强制大家统一着装,这自然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反对。马德里市民从骨子里就对莱奥波尔多·德·格雷戈里奥的外国人身份充满不信任感。而且莱奥波尔多·格雷戈里奥的改革措施不切实际,常常脱离人民需求,不得要理。不满的市民们立刻涌上马德里街头集会反对这项法令,高呼口号“国王万岁!”“西班牙万岁!”他们冲进了莱奥波尔多·德·格雷戈里奥的家,希望将其暴揍一顿,结果人没有找到,市民们就将他的房子破坏掉,胸中郁积很久的恶气这才平息。此后,马德里市民聚集在王宫门口进行请愿,要求卡洛斯三世接见他们,答应他们的要求:要求卡洛斯三世立刻流放“罪魁祸首”莱奥波尔多·德·格雷戈里奥及其家属;恢复马德里市民的着装自由,降低食品价格,取消供应委员会等。在市民集会期间,马德里陷入混乱之中,市民与军队发生冲突,死伤多人,形势变得极其严峻。卡洛斯三世的大臣多数主张以暴制暴,对市民进行强力镇压,恢复城市的正常秩序。但是,卡洛斯三世并不糊涂,他主张采取怀柔政策,对市民妥协,因此他颁布敕令,宣布取消统一着装令,解除莱奥波尔多·德·格雷戈里奥的职务,送他返回意大利,这也是一种对他的变相保护,否则他在马德里待下去会更加危险。
马德里发生的哗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在全国各地引起了连锁反应,从北方到中部、再到南部许多大城市都发生了群众抗议示威游行。例如,萨拉戈萨的游行示威最终导致了全市哗变。尽管西班牙当局派军队镇压,可是群众性斗争此起彼伏,当局疲于应付,已经难以控制全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群众性的斗争,折射了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断恶化和人民不满情绪的不断高涨,同时也反映了西班牙人民强烈的不容践踏的民族自豪感。(www.xing528.com)
面对这种混乱局势,卡洛斯三世听取了阿兰达伯爵治乱世用重典的建议,采取措施镇压群众运动,以此来稳定局势。卡洛斯三世审判了一批与哗变有关系的人,流放了恩塞纳达侯爵的亲信。此外,还将流浪者、妓女和外乡教士驱逐出城,拉开了全国范围的市政管理改革。到年底,局势变得平稳,和平终于将要降临。此后,卡洛斯三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目的是大力发展农业,振兴工业,扩大贸易,建立贫济院救济流浪者。这些措施暂时安抚了民众的不满情绪,马德里等各大城市的局势恢复了稳定。
卡洛斯三世执政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这就是欧洲七年战争。17—18世纪是英国和法国争霸时代,两国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最终只能兵戎相见。1756年,七年战争爆发,几乎欧洲所有的国家都卷入其中,无一幸免,可以说这是一场世界性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欧洲政治格局。英国借助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契机,抓住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踏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终于取代往昔的西班牙成为新的海上霸主,独领风骚,一时风光无限。与英国形成强力对比的就是法国,法国军事力量开始下降,也失去了北美和西印度群岛的广大殖民地,往日的雄风只能无奈随风而逝。法国在欧洲的大国地位被英国取代。一个新的“日不落帝国”行将诞生。
早在七年战争爆发前,作为欧洲的两个强国英国和法国就是两个死对头,为了争人口、土地,双方打得难分难解,不可开交,几百年前爆发的英法百年战争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此后又发生了数次争斗。战场硝烟还没有完全散尽,双方在18世纪中期又发生了战争。七年战争中,有两大敌对阵营,一方包括英国、普鲁士和汉诺威,另一方包括法国、奥地利、俄国、西班牙和萨克森。1756年,普鲁士军队进攻萨克森,随后普鲁士同奥地利开战,七年战争正式爆发。战争持续打了七年,中间双方各有胜负,战场呈现胶着状态。最后,普鲁士军队技高一筹,击败法奥联军。1763年,普鲁士、萨克森和奥地利签订《胡贝图斯堡条约》,欧洲战场暂时告一段落。
同时,英法在美洲、印度为了争夺殖民地大打出手,打得难分难解。不过,胜利女神站到了英国一边,法国接连失利。1763年,英法签订《巴黎条约》。法国将其在北美、西印度群岛、非洲和印度的大片土地割给英国。从此,英国取代法国,开始建立起海上霸权和殖民帝国,即日不落帝国。
那么,西班牙与七年战争是如何发生关系的呢?卡洛斯三世执政初期,对外奉行中立政策,这也是与他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有直接关系。不过七年战争爆发后,卡洛斯三世改变了立场,加入了法国阵营,对英国开战。卡洛斯参加对英国作战是有自己的利益需求和战略考虑的。卡洛斯三世参战的目的在于打击英国海上力量,遏制英国在美洲的非法贸易活动,为西班牙国内和在美洲的贸易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总之,英国逐渐强大,抢夺了西班牙的海外市场,如果英国继续发展下去,早晚有一天一定会成为北美的霸主,卡洛斯三世希望借助此次战争给予英国致命打击,维持西班牙海上优势,保护其海外殖民地。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卡洛斯三世虽然有政治和军事雄心,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卡洛斯三世的想法完全脱离了现实,只能是一个梦想、一座空中楼阁。当时的西班牙就是一个烂摊子,工业落后、农业歉收、贸易萧条,其各个方面远远无法与英国相抗衡。可以说当时的西班牙完全没有力量和英国掰手腕,卡洛斯三世在错误的时间又错误地估计了形势,1761年与法国签订《巴黎协定》,西班牙正式放弃中立,选择了同法国联合,共同对抗英国。但是,战争发展完全出乎西班牙预想,西班牙和法国对英国的经济封锁计划遭到西班牙和爱尔兰等国商人的抵制。最终,英国在七年战争中获得了胜利,其殖民地在亚洲、北美得到了扩张,国力大增,成为最大的赢家。而西班牙在此次战争中付出了沉重代价,被迫将东、西佛罗里达割让给英国,卡洛斯三世重振西班牙帝国的梦想破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