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本会计软件的发展和应用 归约化

成本会计软件的发展和应用 归约化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本会计软件作为管理型会计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无到有发展成为独立的软件模块,随着管理的一体化作为成本管理基础的成本会计软件将纳入企业管理软件系统中。全面企业管理软件要比现有企业管理软件的功能更加全面,除原有功能进一步细化外,生产管理部分将成为开发与应用的重点。成本会计软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作为其他会计软件的附加功能、独立的成本会计软件和融入企业管理软件中三个阶段。

成本会计软件的发展和应用 归约化

(一)会计软件发展与成本会计软件

中国会计学会“九五”科研规划将“适应企业会计转轨变型的要求,电算化会计软件将由记账报账型软件(核算型)转向经营管理型软件的研究”列为主要内容之一,从而指明了中国会计软件的发展方向。成本会计软件作为管理型会计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无到有发展成为独立的软件模块,随着管理的一体化作为成本管理基础的成本会计软件将纳入企业管理软件系统中。

1.会计软件发展与管理型会计软件。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管理模式越来越倾向于复杂化,管理需求越来越倾向于多样化,传统的以财务核算为主的会计软件已不再能够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管理型会计软件系统是针对核算型会计软件系统而言的,核算型会计软件是指那些仅能够简单地实现凭证、账簿、报表统一的软件。而管理型会计软件指的是那些除了具有核算功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各种财务数据、进行各种财务管理分析与管理预测的软件。因此,所谓管理型会计软件,是指一种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手段,以管理会计的模型为基本方法,以核算型会计软件提供的数据为主要数据,从使用价值的角度为企业管理中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问题提供信息,辅助企业管理者科学地进行经营决策的人机系统。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在许多问题上存在交叉重复,因此在定义管理型会计软件为会计的电算化时所使用的会计是指“大范围”的会计,包括通常所说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

我国会计软件发展主要划分为四个阶段:核算型会计软件阶段、管理型会计软件阶段、一体化企业管理软件阶段、全面企业管理软件阶段,这几个发展阶段与我国企业应用阶段是基本一致的:

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   一体化企业管理   全面企业管理

软件阶段→软件阶段→  软件阶段  →  软件阶段

(1988年)(1996年)(1999年)(2003年)

(1)核算型会计软件阶段。从1988年开始,一批年轻人率先成立了多家专门从事会计软件开发与经销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在这期间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主要是以替代手工会计核算和减轻会计人员的记账工作量为目标,主要基于DOS环境下的开发工具和小型桌面数据库系统,以单用户为主。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不断成熟,北京以外地区的几家公司得到迅速发展。这时的软件主要使用Windows环境下的开发工具,一些软件还采用了大型数据库系统和C/S结构。

(2)管理型会计软件阶段。它是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这时的会计核算软件已经比较成熟,开发商有了进一步扩展功能的精力。这时,无论比较老的软件还是新开发的软件,都向财务管理、辅助企业管理人员经营决策的功能方向发展。

(3)一体化企业管理软件阶段。它是从1999年开始的,特点是要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一体化、集成化管理。这时的一体化还是不完全的,从软件功能上看包括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存货管理,还包括对成本的管理以及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大型企业管理软件主要采用32位开发工具,还采用Web服务器技术(B/S)结构,同时已经开始考虑电子商务(E-Business)在软件中的应用。

(4)全面企业管理软件阶段。从20世纪初开始到2003年,我国企业管理软件开发商的开发经验已经相当丰富,广大用户的应用经验也有很大的提高。全面企业管理软件必然有巨大的需求量,将极大地带动我国软件业的发展,成为我国软件业的龙头。全面企业管理软件要比现有企业管理软件的功能更加全面,除原有功能进一步细化外,生产管理部分将成为开发与应用的重点。

财务软件为核心发展中国的企业管理软件已成为我国企业管理软件厂商的共识。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深入,中国企业愈来愈重视管理和效益。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化、信息化的到来,对中国的企业来讲,一个新的管理时代已经来临。企业管理需求在不断深入,独立的财务软件已明显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要求从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到会计核算、应收应付账款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财务分析预测实现一体化,进而实现整个企业资源的管理。基于这种需求,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分会组织用友、安易、国强金蝶、新中大、金算盘等主流财务软件公司联合发布“全面进军企业管理软件”,推出了用友UFERP、安易2000ERP、国强ERP、金蝶K/3ERP等一系列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产品。

2.成本会计软件发展。1979年以来,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中总账、工资、固定资产、报表管理等模块已经非常成熟,但没有一个像样的、通用化的成本核算及管理软件。由于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当发展管理型会计软件成为方向时,成本会计软件的重要性立刻显现出来。成本会计软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作为其他会计软件的附加功能、独立的成本会计软件和融入企业管理软件中三个阶段。当前我国会计软件正经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型的过程,成本会计软件还只是作为独立软件存在,它通过与其他的会计软件包括总账、工资、固定资产等提供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共享,实现自动化的成本核算、分析及管理,大大减轻了成本管理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成本会计软件有金蝶公司的(金蝶成本管理系统V1.0)和用友的(成本管理系统),以及较早提供成本核算功能的远方成本核算系统,等等。

与国外一些先进的制造企业相比,我国的成本管理方法还比较落后。目前,国外比较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有两大体系,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作业成本法(ABC),它把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看成是一系列的相互关联的作业活动,每一个作业活动在创造价值的同时耗费一定的费用;另一类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成本企画法(TC/CD),它从市场出发设定成本目标,并从设计阶段到生产和销售阶段按照价值工程方法实行成本控制和管理。目前,国外管理软件的发展已经从开始的原材料管理发展到制造资源管理,再发展到整个企业资源管理,它的基本思想是按照作业链来实施业务管理和控制,作业成本管理也就融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因此ERP管理软件已经将成本管理融为一体,成本管理也从事后分析和管理发展成为事中的控制和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成本管理的作用。

下面将结合国内最新的成本会计软件,介绍我国通用成本会计软件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通用成本会计软件系统组成与功能

由于不同企业的产品特性和生产流程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成本会计软件系统的开发设计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导致可以在不同类型企业使用的成本会计软件开发非常困难。随着我国会计和国际接轨,许多国内会计软件公司及时推出了符合企业需要的通用成本会计软件产品,而且它们还可以与其他会计软件系统直接进行接口,实现数据的传递和共享,大大提高成本会计软件的可用性。下面结合商业化的成本会计软件系统介绍通用成本会计软件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在通用成本会计软件系统中,系统提供了为用户进行成本分析、成本核算、成本预测的功能,既可满足会计核算的事前预测,也可满足事后核算分析的需要。成本核算是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费用进行适当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产品的成本,它有许多关联数据。相应地,成本会计软件也不可能独立运行,它必须与其他会计软件系统进行数据接口,通用成本会计软件系统提供了从总账、工资、固定资产等系统自动取得各种成本费用数据的功能。为顺利完成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职能,通用成本会计软件系统具有这样几个功能:系统设置、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分析、成本计划和成本报表输出等,有的还提供了计划成本的功能。下面分别介绍这几个模块的功能:

1.系统设置。系统设置模块是系统正常运行前必须做的一些准备工作,它是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基础。该模块主要用来设置与其他会计软件系统接口的方法,用来设置成本核算的部门、对象,以及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

(1)成本费用来源设置。提供手工录入成本费用资料或读取其他系统提供的成本费用数据。一旦设置好成本费用的数据来源后,在进行成本核算时系统将根据数据来源设置自动到其他会计软件系统获取所需要的数据。例如,从工资管理系统获取人工费用数据,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获取折旧费用,从原材料管理系统获取原材料费用等。

(2)部门管理。确定基本生产核算部门的属性,部门属性一般分为:基本生产部门、辅助生产部门、行政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营销部门、技术部门等。部门的属性一旦设置好后不能随意变更,它涉及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成本会计软件系统中部门设置要与其他系统如总账、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软件保持一致,否则可能导致获取数据时造成口径不对,无法进行成本费用归集。

(3)产品管理。管理产成品列表,包括设置好产品的名称、规格、计量单位、类别,它是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

(4)定义分配率。定义共用材料分配率、直接人工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在产品分配率、辅助部门内部分配率、辅助费用分配率。系统在成本费用归集好后,自动根据分配率进行成本费用分配,大大减轻了成本核算的繁重计算工作。

2.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功能是通过用户对成本核算对象的定义,对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以及对各种费用分配方法的选择,自动对从其他系统传递的数据或用户手工录入的数据汇总计算,输出用户需要的成本核算结果或其他统计资料。成本计算一般有完全分批法、部分分批法、分类法、既不分批也不分类四种主要方法。用户在选定计算方法后,系统将根据设置的参数自动进行核算,计算机计算的流程如下:

(1)根据设置数据来源,自动从总账、工资、固定资产、进销存等模块获取各项要素费用的发生数。例如,工资费用发生数、固定资产折旧数。原材料、物料、自制半成品耗费数、其他要素费用。例如,水电费,计入成本的租金、差旅费等任何要素费用的发生数。

(2)根据设置的分配率和产品自动完成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3)根据产品属性选择适当方法(如不计算在产品、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算、在产品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在产品按直接材料项目计算、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等)完成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4)在月末,根据成本计算结果,自动产生记账凭证并传至总账系统,这些记账凭证包括费用发生的凭证,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分配的凭证和完工入库的凭证等。总账只需要对传递过来的记账凭证进行入账即可完成成本核算工作,大大减轻总账中的账务工作。

(5)根据成本核算和管理需要,在成本自动计算过程中自动生成成本计算过程中的一系列账表,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数据和资料,这些表包括:要素费用归集和分配表(包括原材料费用归集和分配表、工资费用归集和分配表、折旧费用归集和分配表、其他费用归集和分配表等)、成本计算的过程表(包括辅助生产明细账、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明细账、制造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的结果表(包括产品成本明细账、产品成本计算单等)。

3.成本预测。成本预测就是在根据前期成本计划执行完成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对后期的成本水平进行预测分析,以预测成本计划能否完成和超额完成,以敦促有关车间、部门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成本计划的顺利完成。通用成本会计软件的成本预测模块一般有部门成本预测和产品成本预测的功能,也就是运用移动平均、年度平均增长率等方法,对部门总成本和任意产量的产品成本进行预测,满足企业经营决策的需要。

(1)部门成本预测。例如,用友的部门成本预测模块提供了趋势预测、历史同期数据预测、年度平均增长率预测三种方式来预测部门成本。

(2)产品成本预测。成本会计软件可以存储大量的历史成本数据,根据产品计划单位成本或产品历史单位成本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产品的成本。当然,成本会计软件的预测只是根据历史数据做出的推断,它不可能考虑到预测期间的新因素和新情况对成本水平因素的影响,这是在使用成本会计软件进行预测时必须注意到的。

4.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以成本核算提供和反映的企业一定时期内产品成本水平和构成情况的资料和有关计划、核算资料为依据,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动以及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企业各项成本指标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原因。首先,手工成本分析主要是基于编制好的成本报表进行分析,而成本会计软件进行的成本分析是根据原始成本核算资料直接进行分析;其次,手工成本分析只能是事后的分析,而成本会计软件可以随时进行事中分析,从而更好地控制成本。成本会计软件的分析功能有:对分批核算的产品进行追踪分析,计算部门的内部利润,对历史数据对比分析、分析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等。

(1)批次产品成本追踪分析。采用分批法进行成本核算时,对同一批产品的各项数据进行跨月统计分析

(2)部门内部利润分析。以计划成本为基础,在生产部门进行内部利润分析。

(3)产品成本差异分析。比较各产品各月份单位成本同计划单位成本的差异,或者各产品不同月份之间的单位成本差异。

(4)成本项目构成分析。采用饼图和直方图的形式对各产成品成本的费用项目结构进行分析。

(5)其他成本分析表。要素费用分配分析表、产品成本结构分析表、产品成本比较分析表、产品成本趋势分析表等。

5.成本计划。成本会计软件的成本计划功能与手工成本计划类似,就是根据材料的计划价、计划人工费用、服务计划价和单位产品费用耗用量,生成产品的单位计划成本。只不过成本会计软件可以自动完成成本计划的编制工作。

6.成本报表输出。成本报表是根据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定期编制,用以反映和监督工业企业一定时期产品成本水平和构成情况,以及各种费用支出情况的报告文件。成本报表可以说是成本核算的成果,成本报表的正确、及时编制,还可以满足企业成本控制工作,揭示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优点,为企业改进经营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与手工成本报表编制不一样,成本会计软件提供的成本报表功能,可以自动从成本核算中提取所需要的成本数据和资料,并根据成本报表的格式和编制方法自动进行运算和编制,因此编制成本报表的工作量大大减轻。成本会计软件提供的成本报表有:成本汇总表、辅助服务成本汇总表、入库产品成本汇总表、完工产品成本汇总表、在产品成本汇总表、成本明细表、辅助服务成本明细表、入库产品成本明细表、在产品成本明细表、完工产品成本明细表,以及根据企业需要自定义的各种成本报表。

(三)通用成本会计软件使用介绍

目前,国内一些商品化的成本会计软件功能比较完善,包括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分析和成本计划等功能。为便于学习和使用,下面结合较早推出的远方成本核算教学软件,介绍一下成本会计软件最基础的成本核算系统的使用方法。

1.成本核算功能模块的初始化。为了完成成本核算,在会计软件中,首先必须对产品生产的流程和成本核算的方法加以描述。系统初始化的作用是根据企业需要,设置成本核算的内容和方法,设置间接费用的分配方式和分配对象、产品成本的结转方法等。

(1)设置成本项目。在演示软件中,允许用户自行设置成本项目,但是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基本生产会计科目和完工产品会计科目(包括自制半成品和产成品会计科目)必须以成本项目设置借方栏目。②会计科目栏目不能再下设子栏目。③这些栏目的编号和名称必须与成本项目的编号和名称一致。其操作界面如表14-14所示。

表14-14 设置成本项目

其中的“分配方式”共有三种:

第一种,费用分配额=标准值×分配率。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只需在分配之前输入各分配对象的分配标准值,系统按费用总额除以标准值合计得到分配率,用分配率乘以各成本对象的分配标准值便得到各成本对象的分配额。

第二种,费用分配额=数量×标准值×分配率,如采用定额法、重量比例法、标准产值法等费用分配方法,都属于这种费用分配方式,各成本对象的标准值为单位定额、单位重量和单位产值。采用这种分配方式,一般只需一次性将各成本对象的标准值输入机内便可完成各次费用的分配,每次的分配额随数量的变化而不同。

第三种,按产值分配,产值=数量×单价。如果输入的单价为计划单价,则按计划产值进行分配,如果输入的单价为实际单价,则按实际产值进行分配。(www.xing528.com)

(2)设定核算会计科目。简单地讲,设定核算会计科目就是设置与成本核算有关的会计科目,包括在产品核算会计科目、完工产品核算会计科目和销售产品核算会计科目,其目的在于为费用分配、产品结转、销售税金提取等的定义提供基础。其操作界面如表14-15所示。

表14-15 设定核算会计科目

在产品核算会计科目是一类特殊会计科目,在设置完一个在产品会计科目后,还应输入在产品各成本项目的合计,这些成本项目的分项合计之和应等于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对于完工产品核算会计科目,设置完毕后,还需确定“销售成本结转”会计科目。对商品产品,实现销售之后,需要结转销售成本,将产品成本从产成品会计科目转入销售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体系中用于核算产品销售成本的就是“销售成本结转”会计科目。

对销售产品,需要核算销售收入、成本、税金和费用等。本系统对这些核算内容在会计科目之外再进行产品代码分类核算,由代码反映各具体产品的销售收入、销售费用、销售税金等,本功能就是用于设置这些需进行产品代码分类核算的产品销售会计科目,即设置对每一产品所应核算的内容。

对于销售产品核算会计科目来讲,产品数据会反映在不同的方向,如在“主营业务收入”的贷方,“销售费用”的借方,系统要求用户将此确定下来。

(3)设置差异分配会计科目。其操作界面如表14-16所示。

表14-16 设置差异分配会计科目

差异会计科目是进行差异分配自动转账的贷方会计科目,如“材料成本差异”“产品成本差异”等会计科目,必须是明细的会计科目,或者是以成本项目为借方栏目的会计科目。

分配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本月数进行分配,二是用上月数进行分配。

分配对象是指成本差异分配到在产品、完工产品还是销售产品中去,确定分配对象后,即可输入具体的某个会计科目,如分配到前面已经定义的在产品的某个会计科目,并明确分配到该会计科目的哪一个成本项目。

(4)设置分配费用。间接费用的归集是在账务处理功能模块完成的,只需输入所有间接费用的记账凭证并进行会计科目汇总即可。间接费用的分配是在成本核算功能模块进行的,系统可以按照用户设定的分配对象和分配方式自动完成费用分配、打印输入费用分配表并制作自动转账凭证。

费用分配有两种类型:预分配和费用分配。

预分配是指将不应完全由产品承担的费用进行预先分配。例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不仅为生产服务,还为管理和后勤部门服务,因而其费用不能全部分配到产品成本中去。

费用分配是指对能一次性分配到产品对象(在产品、完工产品和销售产品)的费用进行分配。例如,制造费用的分配、生产工人工资的分配、产品销售税金的提取等。其操作界面如表14-17所示。

表14-17 设置分配费用

其中“贷方会计科目”是进行费用分配自动转账的贷方会计科目代号,因此应输入最明细的会计科目代号。

“费用来源”有三种可供选择:①某一常数值。②某一会计科目。③常数分配率。其中,①适用于会计科目体系中没有特定分类反映的间接费用分配。例如,工资费用的分配,可从工资汇总表中取得这些常数,按月输入,即可完成费用的分配并自动转账。②适用于会计科目中有特定分类反映的间接费用的分配。例如,制造费用的分配,会计科目中已归集了各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从会计科目中取得这些数据便可完成费用的分配与自动转账。③适用于每月按固定比例提取费用的分配。例如提取职工福利基金、产品销售税金等,都应采取这种方式。每月只需输入这些常数分配率,系统便自动完成费用的提取和自动转账。

如选择“费用来源”为“某一会计科目”,则应接着输入“来源会计科目”代码。

分配方式有两种,分别为预分配和费用分配。只有在“费用来源”选择为①或者②的情况下,才能将“分配方式”确定为“预分配”。

如前所述,费用分配是指将待分配的费用分配到产品成本中去,因此,如果把“分配方式”选定为“费用分配”,那么还需输入该项费用应该分配到的在产品、完工产品及销售产品核算会计科目的代码。

(5)设置完工产品、成本对象及销售产品。在完成会计科目分类核算的同时,应对产品对象(包括完工产品、成本对象和销售产品)进行统计分类核算,因而对完工产品、成本对象和销售产品进行合理科学的编码是十分重要的。其操作界面如表14-18所示。

表14-18 设置完工产品

对一个完工产品输入完上述项目后,应接着按F8键录入该产品累计数量(即本年累计入库数量,年初使用时应为0)、结余数量(即库存数量)、贷方累计(即本年累计产品销售成本)、余额(即库存产品的成本)等。

然后,系统要求用户输入该产品各成本项目的本年累计发生额。在设置完成全部完工产品后,系统自动检查完工产品数据与完工产品会计科目数据的平衡关系,检查的内容包括:①全部完工产品的某一成本项目的合计应等于完工产品会计科目的对应栏目的发生额。②完工产品贷方累计之和应等于完工产品会计科目的年贷方发生额。③完工产品的余额之和应等于完工产品会计科目之余额。其操作界面如表14-19所示。

表14-19 设置成本对象

为便于产品成本的结转和统计产品成本,应该按以下两种原则确定成本对象的编号:①尽可能使成本对象的编号与产品编号一致,如单步法、分批法。②尽可能使成本对象的前几位与产品编号一致,如分步法。需要解释的是,其中的“完工产品”会计科目是在产品完工转出以后所应归入进行产成品核算的完工产品核算会计科目,该会计科目必须是设置“完工产品会计科目”功能已经设定的会计科目。完工产品账号是在产品转入完工产品记账后,对应的完工产品的编号。

系统把已经实现销售的产品称作销售产品,其编码与完工产品编码一致。“设置销售产品”就是设置其编码,输入其累计发生额等。

2.成本核算的步骤方法。

(1)费用分配。各项间接费用的归集是在账务处理功能模块中进行的,成本核算功能模块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将间接费用进行分配。费用数据来源有三种:一是直接从会计科目汇总数据取得;二是直接由键盘输入的常数;三是由键盘输入的常数分配率和会计科目汇总数据计算得到的。费用分配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将费用进行预分配,第二种是把需由产品承担的费用在产成品对象之间进行分配。以下分别用这两种形式就上述三种数据来源做简单介绍。

第一种,费用预分配。费用的预分配需由三个阶段完成,先设置分配对象,再输入分配标准、分配系数,最后根据分配标准和系数将费用在各分配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并完成向账务处理功能模块的自动转账。

首先,设置分配对象。在成本核算过程中,需进行预分配的费用(下称预分配费用)较多,必须先确定预分配的序号,然后对每个预分配费用统一设置其分配对象。所谓分配对象,也就是费用的受益对象,设置的内容是:①分配对象会计科目。该会计科目是用于编制费用分配自动转账凭证的借方会计科目,因而它必须是主会计科目体系中最底层的科栏目代号。如果该会计科目是一个销售产品核算会计科目,或者其上级会计科目为在产品或完工产品核算会计科目,也就是说该项费用是分配到产品,则还要求输入成本对象编号或产品编号。所以,预分配费用不仅能分配到会计科目,而且能分配到成本核算会计科目统驭的成本对象或产品。②分配对象的名称。

其次,输入分配标准、分配系数。如果预分配费用来源为一常数或常数分配率,则应先选择“输入分配常数”功能,输入待分配的费用数据。在输入时,屏幕逐笔显示费用的序号、名称、贷方会计科目,在对应的栏目里填入费用常数或常数分配率。为了完成预分配,需输入各分配对象的标准值及分配系数,系统将根据标准值和分配系数,计算出折合标准值。

再次,自动分配、打印预分配表及自动转账。应当注意的是,在进行预分配前,应在账务处理功能录入所有发生费用的记账凭证,并进行会计科目汇总。系统能自动完成所有预分配费用的分配,并保存分配结果,直到进行下一次分配。为了顺利完成费用预分配,必须严格满足以下条件:①非代数分配的费用会计科目不能交叉受益。例如,费用1的分配对象有费用2,费用2的分配对象又有分配1。②非代数分配的费用会计科目之间的循环受益。例如,费用1的分配对象有费用2,费用2的分配对象有费用3,而费用3的分配对象又有费用1。③预分配费用的分配对象不能包括它本身。④非代数分配与代数分配费用之间不能循环受益。分配的结果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输出,供用户核对查阅。在完成费用预分配并核准预分配表的结果之后,便可选择“费用自动转账”功能完成预分配的自动转账。系统强制用户打印出转账凭证,将转账凭证传送到账务处理功能模块中。只有账务处理功能模块进行汇总,才能真正改变会计科目的余额。

第二种,费用分配。费用分配和费用预分配的区别在于两者分配对象的范围,前者的分配对象只需独立计算成本的产品,而后者的分配对象包括一些无须计算成本的工程项目、企业福利部门等。因此,费用分配的步骤与费用预分配基本相似。

不同的是,在“输入在产品的分配标准值”时,应按照成本项目输入各成本对象的分配标准值,这是由于在产品承担的间接费用的分配是分成本项目进行的。除输入分配值外,还需输入在产品的投入数量。如果有的成本项目所承担的费用需按两种分配标准进行,即同一成本项目有两种分配标准,如制造费用约80%按工时分配、20%按定额分配,则可先输入工时,完成80%的制造费用分配,再输入定额,完成20%的制造费用分配。

(2)产品结转及差异分配。

第一,产品结转。产品结转包括在产品转完工产品、产成品转销售成本,是产品成本核算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于结转完工产品:首先,输入在产品完工数量。在产品完工结转方式是用户在设置对象时设定的,系统允许用户采用约当产量法或计划产值法来计算完工产品的成本,无论运用何种方法,都要求用户正确地输入在产品的投入数量和完工数量。进入“输入在产品完工数量”时,系统首先要求用户输入在产品的会计科目代号,然后逐屏显示该会计科目统驭的成本对象,供用户输入完工数量,如果采用的是约当产量法,需继续确定“材料”的投入情况和产品的完工率。接着,输入完工产品数量。在产品的完工数量是成本对象转出的数量,并不意味着转入产成品(或自制半成品)之后仍然是这一数量。例如,采用分步法进行成本核算时,产品的几个生产步骤即几个成本对象转出才构成一个产品。因此,还要输出完工产品数量,即成本对象转出后构成多少产品。最后,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并自动转账。应当注意,在结转之前应完成所有产品的费用归集和间接费用的分配工作,并进行汇总。如果需重复结转,一般应在删除原自动转账凭证并经汇总之后进行。

对于结转产品销售成本:首先,输入产品销售数量。系统根据产品销售数量,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结转成本。进入“输入产品销售数量”后,用户需输入“产成品会计科目”,系统将逐屏显示该会计科目统驭的产品,供用户输入数量。然后,结转产品销售成本,并进行自动转账。系统自动计算结转成本,接着打印出产品销售清单,这时用户可以检查清单的结果,如果没发现错误,即可让系统自动产生转账凭证。

第二,差异分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用户在初始化中可能设置了差异分配会计科目,并设定了各种差异的数据来源和分配方式。选择“差异分配”功能后,系统即自动进行差异分配,并打印差异分配表、产生差异自动转账凭证。使用“差异分配”功能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差异分配之前,必须将有关差异分配会计科目的业务凭证全部输入计算机内。

二是如果差异分配对象为成本对象,则必须在成本费用归集并分配完成之后、结转完工产品之前进行。

三是如果差异分配对象为完工产品,则必须在结转完工产品之后进行。

四是必须在汇总之后进行差异分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