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发展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会计与管理的结合,它根据成本核算和其他资料,采用现代数学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针对不同业务,采用数量化管理技术,用来帮助人们按照成本优化的要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实现最优运转,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和适应能力。因此成本会计的职能包括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其中成本核算是基础。系统的模块功能图如图14-5所示。
图14-5 成本会计信息系统模块功能图
下面就有关主要功能模块介绍用计算机处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方法。
1.初始化与维护功能模块。初始化与维护功能模块主要是为成本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准备,以及对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和操作人员等进行管理。初始化的功能模块主要用来设置与其他会计软件系统接口的方法,用来设置成本核算的部门、对象,以及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维护功能模块主要用来对操作人员进行管理和授权控制,对系统的数据进行备份保存和管理使用等。
2.成本核算功能模块。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后,企业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由完全成本法改为制造成本法。在制造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企业因其工艺技术过程和生产管理方式不同,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各异。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计算出各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其汇集、分配程序如下:
(1)直接材料费用的汇集与分配。
(2)直接人工费用的汇集与分配。
(3)辅助生产费用的汇集与分配。
(4)制造费用的汇集与分配。
成本核算模块由计算机自动处理完成复杂的成本核算过程,其基本功能归为以下几点:
(1)反映产成品数量、在产品数量、额定工时、实际耗用工时等生产数据,收集相关核算模块的成本费用数据。
(2)汇集和分配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生产费用,生成各费用分配汇总表。
(3)在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之间分配生成费用,计算出各产成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生成成本计算单。
(4)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打印有关产品成本报表等信息。
成本核算模块可以包括原始数据的输入与收集、费用的汇集和分配、成本计算、查询与打印五个子模块。原始数据的输入与收集,主要包括生成数据输入、相关模块(如材料、工资、账务等核算模块)数据的收集两部分。材料、工资、折旧等费用汇集、分配进入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会计科目后,再完成辅助生产成本的汇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汇集和分配形成费用汇总分配表,并自动生成转账凭证传递给账务核算模块。成本计算子模块完成生成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之间的分配,并生成各产品的成本计算单,计算出各产成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计算的结果将自动计入各成本报表,同时自动生成机制凭证,经审核后传递给账务核算模块。
3.成本预测功能模块。成本预测是根据成本数据和具体情况,运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估计,成本预测的基础是历史成本数据。成本预测模块就是根据计算机存储的历史成本数据,运用适当方法进行预测。它的主要功能有:
(1)对历史成本数据进行归类和提取。计算机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进行预测时只需根据需要,在数据库中自动将历史成本数据分类提取出来。比起人工来,计算机进行成本预测可以基于更多的历史成本数据进行分析。
(2)选择适当预测方法进行预测。成本预测的大量工作是计算,利用计算机进行预测时,使用者只需要选择预测方法和指定基础数据,其余可以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为便于使用,计算机软件提供了很多预测方法,如平均移动法、同期对比法等方法。
4.成本分析功能模块。成本分析主要是利用成本核算资料,与目标成本、上年实际成本、责任成本、国内或国外同类产品的成本进行比较,用以了解成本变动规律,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利用计算机进行成本分析与成本预测比较类似,也是根据分析需要利用计算机自动获取需要的成本数据,然后选择适当方法进行分析。由于不同企业的成本差异性比较大,因此分析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为满足成本分析的需求,成本分析模块在提供一些基础的分析方法的同时,还为用户提供了开放式的分析工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义分析的因素和成本数据来源,并自行选择分析方法进行比较。
5.其他成本管理功能模块。成本决策主要是用来进行产品成本前的决策,它包括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决策、生产工艺选择中的成本决策、生产组织中的成本决策和零部件的自制或外购的成本决策等。成本决策属于事前成本管理,而且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因而成本决策模块要求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同时还必须提供一定的模型和方法辅助进行决策。成本决策属于高层次的管理层次活动,计算机只能作为管理人员的工具参与辅助决策,因此通常称为成本决策支持系统。
成本计划是根据成本核算的历史成本数据和成本预测数据,设定产品的材料计划价、计划人工费用、服务计划价和单位产品费用耗用量,最后生成产品的单位计划成本,用以控制生产过程的成本。(www.xing528.com)
(二)成本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在对企业经营成果进行反映的同时也参与企业的管理决策活动,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的同时还参与企业的成本管理,为成本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根据业务的层次,信息系统一般分为业务操作层、中间管理层和高层决策层,相应成本会计信息系统也可分为三个层次的信息系统:作为业务操作层的成本核算系统,就是按照规范成本核算程序汇集和分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完成对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核算;参与管理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在成本核算系统的基础上提供了成本报表、成本预测、成本计划和成本分析等成本管理功能;参与高层决策的成本决策支持系统,在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和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决策模型和决策方法,以辅助企业的成本决策实现。各层次系统之间是通过相关数据的交换进行联系的,成本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流图如图14-6所示。
图14-6 成本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流图
成本会计信息系统包括成本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成本决策支持系统。在成本会计信息系统中最重要、最基础的是成本核算模块,成本核算模块主要是对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该模块对成本费用进行归集时,需要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模块中获取成本费用的原始数据资料,首先它需要从工资系统获取有关人工费用,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获取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从原材料系统获取材料费用,从销售系统获取销售费用,以及从账务系统获取其他成本费用数据;在获取成本费用数据后,成本核算模块根据设置好的分配方法自动进行归集分配,并按照归集分配结果生成成本结转凭证,将数据传到账务系统进行入账,完成成本核算。成本报表模块就是根据成本核算模块计算出的数据,按照规定的成本报表格式自动获取成本费用数据并生成合乎要求格式的成本报表。成本分析是在综合成本报表、成本核算和成本计划等数据的基础上对成本费用进行分析。成本预测是利用历史的成本核算数据和账务数据,采用预测方法对成本费用进行预测。成本计划是根据成本预测,结合历史成本核算数据对成本进行事先计划和控制。成本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是成本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成本决策支持系统进行辅助成本决策的数据来源于成本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同时还需要其他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
(三)成本会计信息系统实现
目前实现成本会计信息系统的计算机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开发设计管理信息系统(MIS),它专门针对会计业务进行设计和开发,具有很好的自动性和便捷性,这类软件只需要简单培训就可以学会操作使用,但是开发成本比较高而且周期相对较长,软件灵活性较差,需要经常维护,以满足新业务的需要。另一类是通用的软件包,如电子表格和统计分析软件包,它们的灵活性比较大,统计分析能力比较强,软件成本较低,但对使用者要求较高,使用者必须自己设定使用方法,而且许多数据处理功能需要使用者手工完成,操作起来比较烦琐和复杂。通常,成本会计信息系统的实现主要是指前面一类,即专门针对成本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设计管理信息系统。通用软件(如Excel和SPSS)一般用于企业规模较小的成本管理工作中。下面详细说明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特点和方法。
1.成本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1)成本核算方法规范性差,不易通用化。成本核算与企业的生产过程有关,不同企业所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可能因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给成本核算子系统的通用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成本核算的流程复杂化。这种复杂化首先表现在处理流程的多样化,也就是说,不同企业的成本核算流程差别很大。其次,每一种成本核算流程本身差别也较复杂。它牵涉的处理步骤多,产生的数据文件多,采用的处理方法繁杂,输出的报表种类也多。这就要求在设计成本核算子系统时,应多做调查研究,摸清核算流程后,再进行系统设计。
(3)与其他会计信息子系统交换数据多。为了取得各有关费用,成本核算子系统要从材料核算子系统取得原材料耗用数;从工资核算子系统中取得工资费用和福利费用提取数;从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中取得折旧数和大修理费用数;从账务处理子系统中取得其他费用数。在成本核算中,产生大量费用归集转账凭证。这些凭证要传递给账务处理子系统登计入账。计算完成本后,各产品的成本要被销售核算子系统用于计算产品的销售利润等。可见,成本核算子系统几乎与所有模块发生了联系。
(4)成本管理难度较大,难以计算机化处理。成本管理中的预测、分析、决策、控制等职能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知识性,需要管理人员的高度参与,计算机只能起辅助支持作用。
2.成本会计信息系统实现方法。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是企事业单位的一项重大举措,其目的在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科学化,从而提高经济效益。选择适用的实施途径,是利用最少的资源,迅速建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关键。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企事业单位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是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捷径。随着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现在已有多家软件公司的产品通过财政部审批,如安易、金蝶、用友等,用户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用。采用这种方式有以下优点:①见效快。对于会计工作基础较好的单位,购买软件后即可开始试运行,几个月以后可以正式替代手工会计。②费用相对较低。商品化会计软件是批量生产的,销售量也较大,因此单位成本低,售价相对也较低;专门开发会计软件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往往在经费开支上比直接购买商品化软件要高出许多。③软件质量较高。由于会计软件开发厂家集中了一批会计电算化的复合人才,且具有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因此软件质量较高。④安全保密性较好。商品化软件都是经过加密或编译的,要修改这样的软件非常困难,这无疑给使用单位提供了一项控制措施。⑤维护有保障。商品化软件的生产厂家具有专门的维护队伍,帮助用户解决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另外,当会计制度或软件版本发生重大变化时,还提供软件更新服务。这些都为用户正常运行软件提供了保证。
但是,商品化软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不能一步到位地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商品化软件不是针对哪一个特定单位设计的,它的目标是广泛的用户群,因此一般都设计成较具普遍意义的通用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的特殊会计业务、复杂的成本核算以及责任会计等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商品化软件中都很难找到相应的功能模块。企业在购买商品化软件后,往往要针对自身的特点进行某些设定或是增补开发。②与专用软件相比,学习难度较大。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会计人员要改变自己的习惯来适应软件的要求;二是商品化软件中有许多自定义功能,它们虽然功能强大,却不易学习。③系统维护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由于上面提到的原因,用户对系统进行维护时要依赖于开发商。对于本地没有商品化软件维护点的用户来说,软件维护将非常困难。
对于小型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业务比较规范而且特殊要求不多的大中型企业来说,通过购买商品化软件的途径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是比较合适的。
(2)自行开发会计软件。如果企业本身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有一批开发会计信息系统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往往希望自行开发系统。这种方式具有以下优点:①针对性强,能够更好地满足单位管理的需要。由于是由本单位技术人员开发的专用软件,所以能充分地按照管理的需求进行设计,满足单位管理的各种特殊需求,以管理所需的各种形式提供会计信息。比如,对于实行责任会计的企业,可以在软件中相应地增加核算责任成本、责任利润的功能。②便于维护,不需要依赖于他人。因为软件是由本单位人员开发的,所以当运行出现问题时,比较容易维护。同时,由于既不用聘请外单位维护人员,也不用专门培训本单位维护人员,可以节约大量的维护费用。③设计的软件易于使用。可以按照本单位使用者的习惯来设计界面,并且遇到使用问题,能够随时得到开发人员的指导,所以开发的软件易于使用,也能节省使用者的培训费用。④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开发队伍,提高企业软件开发人员的素质。
但采用这种方式也有其自身的缺陷:①对单位的技术力量要求较高。要自行开发系统,本单位必须有包括系统分析员、软件编程人员、软硬件维护人员在内的完整的技术队伍,同时还要有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如果开发人员水平不高,会造成软件运行不稳定,甚至使会计数据遭受破坏。②软件的应变能力较弱。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受软件开发人员水平的限制,功能往往做得相对较固定;二是为了适应使用者的习惯,忽视了软件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三是因为开发的是针对特定单位的专用软件,不可避免地有其特殊性。这种方式适于有比较稳定开发维护队伍的单位。
(3)委托外单位开发会计软件。大多数单位不具备自行开发系统的能力,这时可以考虑委托外单位开发会计软件,以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这种方式的优点是:①和自行开发系统一样,采用委托开发方式是针对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建立系统,因此与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相比,更能满足单位管理和经济业务的特殊需要。②委托外单位来建立系统,可以弥补本单位技术力量不足的缺陷。③由于是专用软件,比较容易为使用者接受。
这种方式存在的缺陷是:①开发费用较高。由于商品化软件具有规模优势,因此单位成本较低;自行开发是由本单位人员完成的,也比较容易控制支出。相比之下,委托外单位开发系统费用较高。②软件应变能力不强。由于开发的是专用软件,且外单位开发人员并不能彻底地了解本单位的业务,因此软件应付环境变化的能力往往较弱。③维护费用高。软件不是由本单位人员开发,维护时也必然要借助于开发单位的力量,增加了维护费用。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本单位开发力量不足而又希望使用专用会计软件的单位。
(4)与外单位合作开发会计软件。与外单位合作开发会计软件,同时具备上述(2)、(3)两种方式的优点。①与上述两种方式一样,开发出的专用软件能够较好地满足管理需要。②有利于解决本单位计算机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③本单位人员参与开发工作,能够在此过程中向协作单位学习开发维护知识,增强技术队伍的力量,这对于以后的系统维护和升级大有好处。
当然,这种方式也存在开发费用高、软件应变能力较弱等缺陷,但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开发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普遍运用。会计电算化的实施途径比较如表14-13所示。
表14-13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途径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