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直接投资及跨国公司的国际技术转移

国际直接投资及跨国公司的国际技术转移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转移的溢出效应正在对东道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改善产生积极的作用,并推动东道国经济的发展。为了应对国际技术研发领域的激烈竞争,确立其在全球竞争中的技术优势,跨国公司在国际技术转移中通常实施“技术锁定”策略。所谓“技术锁定”是指拥有先进技术的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垄断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在技术应用、产品设

国际直接投资及跨国公司的国际技术转移

1.国际技术转移的现状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及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等国际机构的定义,国际技术转移(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technology)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发明专利、实用专利、设计专利、商标专利等产权技术;第二,专有技术、技术诀窍等非产权技术;第三,提供各种技术服务等技术指导。国际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有:签订技术许可贸易协议、向国外子公司转让技术、合作从事研究与开发、承包“交钥匙”工程、资本品的进出口、技术咨询与服务、技术交流与培训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技术转移的速度加快,规模不断扩大,领域逐渐拓宽,其中国际技术贸易额的增速远高于一般的商品贸易,金额已接近世界贸易总额的二分之一。如2007年美国的技术出口额为859.2亿美元,技术进口额为489.6亿美元,技术贸易净收入高达369.6亿美元;德国的技术出口额为427.4亿美元,技术进口额为383.5亿美元,技术贸易净收入为43.9亿美元;英国的技术出口额为346.2亿美元,技术进口额为178.2亿美元,技术贸易净收入达168.0亿美元(参见表4-2)。同时,国际技术转移的结构正在升级,转移内容正趋向软件化,即专利、专有技术、技术信息、技术咨询与服务等所占比率上升,资本品等硬件技术所占比率下降。同时,转移方式从梯度式转移发展到跳跃式转移,即分段式的较高端技术的国际转移开始增加。

表4-2 主要发达国家的技术贸易 (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OECD,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Volume 2009/1.

统计资料显示,发达国家掌握着全球80%左右的研发资源和专利权,基本上垄断了国际技术贸易,其中发达国家之间技术贸易额占世界技术贸易总额的80%以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贸易额仅占世界技术贸易总额的10%,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贸易量则不足10%[7]

跨国公司以其雄厚的资金和强大的技术力量,成为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发明者、国际技术转移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是当今国际技术转移中最活跃、最有影响的力量。据统计,目前跨国公司掌握着世界上80%左右的专利权,垄断着世界技术市场,其中大约有90%的生产技术和75%的技术贸易被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所控制。

迅速发展的国际技术转移表现为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合作研发的广泛存在以及各国研发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国际技术转移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技术贸易及高技术产品贸易正成为世界贸易发展的主导力量。同时,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转移的溢出效应正在对东道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改善产生积极的作用,并推动东道国经济的发展。

2.国际技术转移的特点

(1)内部化。

由于技术,尤其是非产权技术自身的特性,其交易市场存在如下的不完全性:其一,交易双方存在信息压缩,难以确定技术的真实价格,双方的“谈判成本”较高;其二,技术的边际扩散成本较小,而转让方监督和控制接受方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则较高;其三,技术有较强的“资产专用性”,要寻找合适的接受方需要支付搜寻成本。因此,为了确保技术优势、降低交易成本,以实现全球利润的最大化,跨国公司在实施国际技术转移时,一般都依据国外子公司的竞争地位及所拥有的所有权比率,选择不同层次的技术,采取在企业内部转移的方式。

首先,母公司在向国外独资子公司进行技术转移时,为了确保其在东道国或所在地区的竞争力或垄断力,也许会转移一些关键性的系统技术,让其充分享用母公司的技术优势;其次,母公司在向其拥有多数所有权(100%以下、50%以上)的国外子公司转移技术时,也许会选择部分关键技术,但保留对其他关键技术的控制,以保持对这些国外子公司的经营控制权;再次,母公司在向其拥有少数所有权(50%以下)的国外子公司转移技术时,一般会选择一些外围技术或标准化技术,在继续维持其技术优势的同时,还能获取可观的技术使用费(详见第九章)。

根据有限可得的数据统计,2001年美国的技术出口额中,母公司对国外子公司的出口比率达61%[8];2008年日本的技术出口额中,母公司对国外子公司的出口比率高达70.6%,而在技术进口额中,母公司从国外子公司的进口比率仅为14.6%[9]。可见,技术作为跨国公司主要的国际经营资源和所有权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企业内部国际间的转移,能进一步增强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优势。

(2)国际战略联盟。(www.xing528.com)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上技术研发的竞争加剧,国际技术转移中的保护主义增强,跨国公司开始采用建立国际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s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的方式相互转移技术,即两家或两家以上的跨国公司建立技术研发的合作关系,在相互转让部分关联技术的基础上,共同开发某项相关的新技术。

跨国公司采取这种方式实施国际技术转移的动机在于:其一,通过技术上的互补,缩短技术研发的周期;其二,分摊新技术研发的成本,减轻技术研发的投入和风险;其三,通过双方技术优势的互补,尽快开拓新的市场和新的业务领域;其四,通过合作研发排挤其他竞争者,避免过度的竞争;其五,共同确立新的技术标准,以获取技术上的垄断优势和控制行业的发展。

从行业特征来看,像生物医药等新产品的研发周期长且研发投入大的行业、电子等产品更新换代快且生产分工细的行业、汽车等零部件所涉及的领域宽且消费多样化程度高的行业,跨国公司通过建立国际战略联盟合作从事技术研发的案例较多。从参与方的特征来看,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之间结成的国际战略联盟及世界主要跨国公司之间的强强联合居多,显示出跨国公司在新技术研发领域既竞争又合作的战略取向。

(3)“技术锁定”。

为了应对国际技术研发领域的激烈竞争,确立其在全球竞争中的技术优势,跨国公司在国际技术转移中通常实施“技术锁定”(technology lock-in)策略。所谓“技术锁定”是指拥有先进技术的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垄断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在技术应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等关键部分设置一些难以破解的诀窍或障碍,以严密控制国际技术转移过程中先进技术的扩散,最大限度地获取先进技术带来的垄断利润。

跨国公司实施的“技术锁定”策略加大了广大发展中东道国对其技术的依赖,也增加了发展中东道国使用这些技术的成本。同时,由于得不到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跨国公司转移的外围技术或标准化技术难以使发展中东道国提升其技术及产业层次,因此,“技术锁定”策略进一步固化甚至扩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此外,作为“技术锁定”策略的制度保障,有些发达国家滥用知识产权保护,这在客观上阻碍了发展中东道国有效地学习、消化和吸收所引进的先进技术,也妨碍了跨国公司正常的国际技术转移。

3.国际技术转移的溢出效应

尽管如此,跨国公司的国际技术转移,无论采取上述哪种形式,客观上都会产生一定的技术溢出效应(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即跨国公司的国际技术转移可能以非自愿的形式,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改善及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外部经济),并对技术在国际上的传播起到一定的作用。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可能与东道国的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改善东道国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东道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第二,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技术转移可能产生示范效应和学习效应,刺激当地企业学习、模仿和研发技术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第三,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技术转移可能产生竞争效应,即促进当地企业与外资企业及当地企业之间的竞争,消除行业的进入壁垒和垄断扭曲,从而改善东道国的市场竞争结构。

第四,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技术转移可能产生联系效应,即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当地企业会建立起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的供需关系(前后向联系),从而促进东道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五,为了使国外子公司的员工能有效地使用母公司转移的技术,跨国公司一般要在当地进行技术培训,因而有利于当地员工技能的提高,而当这些员工在国内行业内流动时,就能将技能传授给其他企业的员工。

当然,东道国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取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转移的溢出效应,最终将取决于其技术吸收能力、市场竞争结构、相关产业基础、人力资本积累等因素。如东道国的技术吸收能力较强、市场结构较具竞争性、产业基础较好、人力资本较丰富,那么,东道国就能在跨国公司的国际技术转移中获得较大的技术溢出效应,就能使非努力性技术溢出效应更多地转化为努力性技术溢出效应,从而就将能动地推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详见第九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