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直接投资及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经济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强大推动力,尤其是作为当今世界经济活动主要组织者的跨国公司,其跨国经营活动大大加快了资本、技术、知识等经营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速度,使世界各国要素市场一体化的程度日益提高,世界各国及各地区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更加紧密,世界经济日益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因此,应当更多地从国际直接投资及跨国公司的国际及全球经营活动这一微观层面,来把握经济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及其本质特征。
首先,国际直接投资及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资本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成熟的经济国际化时期,资本为追逐高利润在国际上的投资行为,加速了资本的国际流动和跨国公司的发展,而跨国公司不断扩展的国际经营活动,又进一步促进了资本的国际化,并带动生产的国际化和国际商品贸易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信息和网络技术革命,大大推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表现为资本的跨国流动进一步加速,并带动技术、信息及人力资本等其他经营资源的跨国流动,由此大大提高了资金的全球配置效率,而且还表现为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扩展到世界经济几乎所有的领域,尤其是跨国并购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使资本的跨国一体化程度大大提高,资源的整合速度大大加快,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其次,国际直接投资及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和经营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在经济国际化时期,国际直接投资及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更多地表现为对生产国际化的推动,即企业按照产品的特性及其生产过程中对各类要素的需求度,将整个生产过程细分为若干个工序,并根据其自身经营资源方面的优势及各国(地区)要素禀赋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把不同的生产工序配置在世界上最适合其生产的地方,以实现最高的生产效率及最低的生产成本。而在经济全球化时期,跨国公司将其经营活动进一步拓展到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社会再生产的所有环节,并通过国外子公司将其所拥有的经营资源及竞争优势进一步扩散到全世界,同时通过国外子公司积极地吸收和积累世界各地的专有技术及知识,再将其有效地运用于全球化生产和经营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全球的要素生产率,进而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再次,国际直接投资及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国际直接投资及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通常伴随着生产技术和经营技术的国际转移,但在经济国际化时期,这一过程更多地体现为跨国公司的母公司集中和垄断研发资源,集权从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适时地将技术转让给国外子公司,在跨国公司内部有效地利用技术,以实现技术优势带来的超额利润。而在经济全球化时期,跨国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是尽可能地利用全球的研发资源,通过把国外最优秀的人才召集到母公司的研究部门,或在有优秀研发资源的国家从事研发,并对研发成果进行集中管理,或通过与其他企业结成国际战略联盟,展开技术研发的跨国合作;在技术利用方面是尽可能地保持技术垄断优势,通过适时的技术转让实现技术垄断利益的国际最大化,或与其他国家企业开发的先进技术进行交换。研发资源及先进技术的大规模跨国转移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
2.促进国际分工的深化(www.xing528.com)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Heckscher-Ohlin-Samuelson模型)认为,由于各国的要素禀赋不同,因而会产生比较优势,拥有不同比较优势的国家通过国际贸易,相互交换各自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就能得到相应的贸易利益。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并不完全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所论证的比较优势产业间的国际贸易,而更多的是同一产业内、同一产品内或同一企业内的国际贸易,它是收益递增的产业或企业为追求规模经济效应,或是为了有效地利用国外的比较优势,跨越国境从事经营活动的结果。可见,国际直接投资及跨国公司的发展是国际分工深化的重要促进因素,也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地区)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要素禀赋的约束,通过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实现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国际直接投资及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企业内国际分工(intra-firm specialization)的深化。跨国公司为了降低外部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克服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及防止技术优势的扩散和丧失,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配置生产工序的行为,大大促进了企业内国际分工的发展。其中,为了充分利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要素禀赋优势、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从事整个产品价值生产的部分工序,并在跨国公司内部形成全球价值链的经营活动,大大深化了企业内垂直国际分工;为了实现全球规模经济效应、最大限度地占领相关的世界市场,按产品附加值的高低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在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之间或国外子公司之间形成相互供给和需求,大大促进了企业内水平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
其次,国际直接投资及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产品内国际分工(intraproduct specialization)的深化。产品内国际分工表现为产品生产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垂直分离和整体重构,即生产过程的不同工序或区段被配置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或区段的加工和生产,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整体的分工形态。它是专业化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也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特征。从产品的技术特性来看,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同工序或区段既存在要素投入比例的差异,也存在规模经济的差异。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要素投入上的比较优势及有效规模上的比较优势,便是产品内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决定了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国(地区)别结构。显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工具及通信技术的发达大大降低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是产品内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前提条件,而国际直接投资及跨国公司则是推动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微观基础和组织依托。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一方面有赖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扩大和企业内国际分工的细化,同时又进一步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及企业内国际分工的深化。
再次,国际直接投资及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产业内国际分工(intraindustry specialization)的深化。产业内国际分工可分为产业内垂直国际分工(vertical intra-industry specialization)和产业内水平国际分工(horizontal intraindustry specialization)。前者是指参与产业内国际分工的国家(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存在较大的差距,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经济较落后的国家(地区)主要生产同一产业内质量较差、附加值较低的中间产品,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地区)则主要从事质量较高、附加值较大的最终产品的生产及研发工作。后者是指由于产品的异质性,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对质量相同的异质产品需求量较大,因而参与产业内国际分工的国家(地区)分别从事异质产品的生产和进出口。其中,产业内垂直国际分工是由跨国公司的企业内国际分工及产品内国际分工所直接推动的。由于产品生产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各生产工序在世界各国(地区)进行分工成为可能,因而进一步推动跨国公司根据各国(地区)要素禀赋的不同,在全球范围内安排生产活动,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使得处于跨国公司全球生产链中不同水平的国家和地区间的垂直产业内分工日趋深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