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一定要尽可能让全体成员参与进来,才能少犯错误。诚然,制度通常是由某个人或是有限的几个人来起草的,但制度的最终定稿还是要吸收进普通成员意见的。没有普通成员的参与,只靠几个“精英”去创建制度,往往很难切合实际。因为制度必须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脱离了实际,制度将失去存在的依据。比如有家民营教育集团,过去一般都是靠人治,随着集团发展壮大,迫切需要一套制度来约束各种可能出现的违纪情况,以保证集团的健康运营。该教育集团要求几位管理人员尽快出台一套制度,而且要可以量化。很快,这几位管理人员制定出了一套制度,规定很具体,量化非常细,集团老总看后很高兴,批准在所辖校区内实施。然而,实际中,这套制度实行了一年,几乎没有人真正去贯彻它。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这套制度中的几条规定——“男生不准留长发,不能超过7厘米;如果留发7~8厘米,罚款50元;如果留发8~9厘米,罚款100元;如果留发9~10厘米,罚款200元;若留发超过10厘米,罚款2000元或者劝退”,“在校园内的墙壁上踹出脚印,以面积来罚款,脚印面积10cm2,罚款300元;30cm2,罚款600元;100cm2,罚款3000元;200cm2以上者,罚款5000元或者劝退”等。结果,这套依靠几个“天才”杜撰出的制度在校园内几乎成了笑话,执法者们经常纠结于一些学生的头发到底是多少厘米、应该采取哪条处理措施等,导致制度在执行上容易出现混乱,同时也引起学生的强烈抵制。最后这套制度勉强“存在”了两年,便不得不废除。
所以,在制定制度时,一定不要忽视将来要遵守这些制度的人。因为你在制定时,如果不考虑遵守者的感受,就会失去制度执行的基础。同时,我们也不提倡在制定制度时,在未出台制度框架的情况下,就大面积征求每个成员的意见,这样的话,将很难使团队统一认识。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也就是说,先由几个团队管理者制定出制度的框架与轮廓,起草出一份制度的概貌,然后发动成员讨论制度的可行性,通过全体成员的参与讨论,再对制度进行优化改进,最后使制度获得大部分成员的认可。(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