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究其根源到底是什么?人是否对其在某些方面负有责任?或者说,这完全归罪于大自然的无情或小气?当然,大自然的富饶在不同的环境里各不相同,但在所有环境中都有两个条件,而人在一定程度上要对这两个条件都负有责任,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会使得经济贫乏。一个是人的欲望的无止境,另一个是人口的不断增多。
我们都知道,人类欲求的不断增加从古至今一直是世界各地的道德家们注意的重点。“货物增加,吃的人也增加。物主怎么办,只能眼看而已。”这是《传道书》作者的观点。正是生活的欲求,使人摆脱了与自然的和谐,加强了斯多葛学派的原则:“遵循自然而生活。”它就是意味着把欲求限制在大自然能够提供的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认识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不费吹灰之力,而最短暂的快乐却最难得,由此可见,斯多葛学派的哲学中蕴含的经济智慧。然而,虔诚的佛教徒为了寻求涅槃,忽略了真正的要点——膨胀的欲望超过了大自然满足欲望的能力,而正是这种膨胀,无可避免地使人脱离了与自然的和谐,引发了毁灭灵魂的冲突——从欲望本身看到了邪恶的根源,在根除所有欲望中求得解脱。
人与自然的冲突是邪恶之源,这一观点引发了两个差别很大的关于社会管理的实际结论。如果我们认为,自然是仁爱且慈善的,人总是贪婪的,那么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必须克制欲望,与自然构成和谐,这与斯多葛派哲学非常相似,虽然本质上并不一样。反之,如果我们认为,人性是完美的,那么,唯一的实际结论是:必须改变自然,与人的欲望达成和谐,为满足人的欲望而提供更多的东西。与这一理论疯狂追逐物质与奢华的现代工业精神相符合。(www.xing528.com)
即使个体的欲望没有增长,但有一点很明确:不论在哪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早晚都会导致自然物质的减少,从而把人类卷进与自然或与他人的冲突中。从人类学上讲,人口不可能无限增长,就人这种经济动物而言,限制其数量的也不是因为生殖能力的关系。在人这里,它是一个生活资源的问题,但这种生活资源是有一定条件要求的。如果拥有预见经济的眼光,他的繁衍就不能超过他能够维持自己相应的生活水平的范围。但是他的生殖和壮大家庭的本能十分强烈,以至于他倾向于更多地繁衍,直到很难维持现有生活水平。无论他最初的生活水平如何,人数的增加都会将他置于低标准的尴尬之中。也就是说,我们通常很难过上我们认为应该有的那种美好生活,因此,没有得到满足的欲望,经济匮乏便不可避免。这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矛盾:它来源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