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陀的教义:解决人类悲苦的源头问题

佛陀的教义:解决人类悲苦的源头问题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佛陀的教义事实上就是他的真实的自我。[4]对于20世纪的我们来说,也许很难正确地理解佛陀这一立场的意义。其次,再看看佛教教义内在的优秀品质。[5]在这里对死后所发生事情的认识,佛陀坦诚地予以否认了,因为他更希望解决当下的悲苦问题,并使人们走上正义与慈悲的道路,抵御欲望的诱惑,从而最终解除人间的悲苦。佛陀对此避而不谈。当今,在精神的领域里,佛陀要解决的,正是人类悲苦的源头问题。

佛陀的教义:解决人类悲苦的源头问题

佛陀的教义事实上就是他的真实的自我。在一个陶匠的家里,跋迦梨躺在床上已经奄奄一息。世尊(佛陀)附在他的耳边,和蔼地询问他还有什么想法。跋迦梨说:“一直以来,我都想去见世尊,可是我现在已经没有足够的力气去见他。”“跋迦梨!见法者就是见我,见我者就是见法。见我这衰老的躯体又有什么用处?”世尊把自己与他的教义完全等同,正如耶稣对多马宣布:“我就是道路。”[2]但是,虽然佛陀把他自己融入教义中,有两件重要的事情应该知道:一是佛陀明确地拒绝迫于权威而接受他的教义;二是,因为这些教义的优秀本质,才会在长达25个世纪一直是世界性强有力的力量。

那么,首先来看看他是怎么看待权威的。世尊云游懦萨罗国时,在伽蓝人的小镇羇舍子逗留了一阵。人们问他:“大德!有沙门、婆罗门大家来至羇舍子,尔等只自说。反对者,则驳斥他说、轻蔑、鄙视、抛掷。大德!还有他类沙门、婆罗门都来至羇舍子,尔等即皆只自说,反对者,驳斥他说、轻蔑、鄙视、抛掷。大德!对那个人等,我等有惑、有质疑——你们这些沙门、婆罗门当中,谁说的是真实?谁说的是虚伪?”佛陀回答说:“各位众生!汝等勿信风说,勿信臆说……虽说[此]沙门是我等之师,勿与信之。伽蓝众!若汝等只自觉此法是不善,此法是有罪,此法是智者所诃毁者……则伽蓝众!汝等于时应断[彼]。”[3]他还说:“不疑不惑,无缘他事,是彼智生。迦旃延!如是乃正见。”[4]对于20世纪的我们来说,也许很难正确地理解佛陀这一立场的意义。因为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和时代,人们几乎完全遵从权威。像他那样与权威抗争,体现了超人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

其次,再看看佛教教义内在的优秀品质。从以下几个短语就可以看到佛教教义的特征,它们是日常用语,在经文中并被当作虔诚的佛教徒追求或“修行”的四十个主题之一:“法乃由世尊善说者,于现世不隔时而有果报,可得说来见之法,而导于涅槃。识者各各应自知之法。”[5]在这里对死后所发生事情的认识,佛陀坦诚地予以否认了,因为他更希望解决当下的悲苦问题,并使人们走上正义与慈悲的道路,抵御欲望的诱惑,从而最终解除人间的悲苦。一位自称门徒的人曾经请求他解答关于人躯体死后一些教条问题。佛陀对此避而不谈。这是我们在古代发现的“宗教对教条”的最好范例之一。他认为,圣洁的生活不应纠结于任何这样的问题。(www.xing528.com)

如果在四十年前有人要求当时的一位医生预测医学接下来的发展,他很有可能会预言一些新特效药的发现,比如,治疗疟疾的奎宁,因为医学的主要任务是治疗疾病,坦白说,我们从小时候起就听人说,一盎司预防抵得上一磅治疗。但是,如何才能做到一盎司的预防呢?显而易见就是要找出病因,这大概算得上是现代医学最重要的成果。当今,在精神的领域里,佛陀要解决的,正是人类悲苦的源头问题。他在自己第一次传教中公开提出解救之道,其中心思想注定要无数大众所了解。

他的关注点是人类痛苦的源头,而且他在对生存(不论这种生存有多高贵)与快乐的欲望与需求中找到了原因。只有克制这些欲望与需求,你才可以得到拯救:达到永恒的涅槃。也就是说,(就今生而言)人只有摆脱欲望、邪恶之念和迷惘,才可以脱离再生的轮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