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桥建成后,从西溪经盈坑这条道,遇到溪流水较大时,路人不能涉水过溪,过了青云桥后仍需要向北翻越流泥湾岗到马岙绕行,路途极为艰辛。所以,仅仅过了几年,这里又兴起了一次更大规模的建桥之举,同治四年(1865)所立的仙高岭桥路碑,所记即为其事。
西溪流穿于高山峡谷之中,拐弯处多绝壁,必须架桥来回跨溪。过青云桥后,四次跨溪才到达仙高岭下。然后翻越仙高岭、里畈岭到大爿地,再次跨溪。此次建桥,历时3 年,一共建了8 座桥,分别为冷风洞桥、白岩溪树桥、双福桥、永安桥、进福桥、世德桥、东坑口小桥、衕堂石板桥。从此,此道成通途,如碑记所称,之前是“山对峙,水中流;石径危,津梁绝。”建桥后“道如砥,轻送马蹄;桥凌空,齐排雁齿。”仙高岭桥路碑是宁波现存记载桥梁数量最多的一方桥碑。
桥路碑立于白岩溪客栈。白岩溪客栈离仙高岭桥一里,与这次造桥同时所建。它是一座行旅歇脚的路廊,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路廊。西溪沿途少人烟,建桥后行旅日多,至此可投宿就餐。它有三间楼屋可供住宿,两间平屋供歇脚施茶,还有披屋一间,所以当地人又称其为饭店。现楼屋已破败不堪,平屋与披屋都已倒塌仅存断垣残壁,荒草漫没。有数方碑刻现今仍存于其中,或倒或立。它们是了解宁海古代路桥建设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桥路碑高1.64 米,宽0.67 米,厚0.09 米,圭首,有碑座。碑面尚可,文字大多能辨。额“桥路碑”,首行碑记名为“新建仙高岭路桥碑记”,碑记4 行,满行55 字,共216 字,俞鸣鹤撰文。文后一行“计开诸名於后”,然后8 行是新建八座桥的桥名和捐建者姓名。再是8 行助名,分7 列,前3 列占位置较多,每一名之下刻助额,后4列,助额相同者总刻。助额全部以钱文计。末行落款“大清同治四年(1865)林鐘月中浣日,公啓敬立。王輝玺、輝文写”。此条道路通新昌,也是上、下盈坑村的出山通道,所以有三座桥是新昌人士捐建,而以上、下盈坑(旧名上王、下王)王姓出力尤多。单笔最多是新邑里小将的石氏福庆同弟运润(润字漏刻),为建造冷风洞桥,捐钱二百八十千文。其余89 名,捐钱八百五十二千七百文。还有捐田作日后修桥资用以及捐法华莲花经的,等等。
此次建桥,由宁海北乡夏樟村的孙章德发起,盈坑村的王家恒、王大璧等董其事。碑中所记八座桥,今仅存里畈岭下大爿地的一座进福桥,其余皆毁于洪水。
碑 文
橋路碑(额)
新建僊高嶺路橋碑記」
《夏令》載,除道即及成梁,二者俱重焉。立都邑之區,原宜廣造;阻山路之處,尤宜急修。此地通台甯、達新嵊,數十里間,山對峙、水中流,石徑危、津梁絕,」經此者或中道而廢,或臨流而返,鮮有□□叢、駕虹梁以利行人者。惟夏樟村孫章德过之而慨然曰:是我之責也。夫一木难支,爰邀盈坑村王」光彪、俊亨、富秀等共經,各捐已貲,力爲修建,不足則借助遠近。創始於癸亥,告成於乙丑。從此,數十里間,道如砥、輕送馬蹄,橋淩空、齊排雁齒,徃來」行人不憂跤涉矣。是舉也,功費三年,德及百世,首事之功殆如山高水長。予喜其勇於寫善,爰作文勒石以垂不朽云。俞鳴鶴書。」
計開諸名於後:楊長老司助搗桕乙個,王梅官捐錢四千弍百文、施正岳助錢弍千四百文、嚴邦均捐錢四千八百文。」
新邑裡小將石氏福慶仝弟運捐冷風洞橋錢貳百八拾千文,其餘橋錢各捐,龍宫胡氏福林助法華經一部,王大可捐錢叁千文。」
新邑下三泾刘興邦仝金標建造白岩溪樹橋兩洞,□捐田租三石五斗,土名東田门口下九石,溫字一百五十五号砩田一畝五分,日後以作修樹橋資用。」
寕邑龍宫俞氏福全仝子陳狀□建造白岩溪双福橋上石板兩洞,王巨美捐錢四千八百文。」
新邑溪下英吕可孝仝妻童氏建造永安橋一洞,天台華頂寺□壽和尚助法華蓮經一部。」(www.xing528.com)
寕邑上王光華、光祖、光彪、輝鎬仝建水口進福橋一洞,華頂寺清道和尚助法華蓮經一部。」
寕邑下王俊亨、張富秀建世德橋半洞,俊奇、家祥、水火官建世德橋半洞。」
王家林、(家)恒、家龍、(家)有仝建東坑口小橋壹洞,家有助路基七丈。」
上王光照、輝儒、輝鎬、大璧仝建衕堂石板橋壹洞。」
首事:王家恒、王大璧、王輝儒、王家林、王輝華、張貴木。
王輝鎬捐錢伍拾壹千六伯文、宏順号捐錢四拾三千文、王光祖捐錢四拾弍千文、王光華捐錢四拾千文、王光彪捐錢三拾七千文、王俊亨捐錢三拾七千文、張富房捐錢三拾七千文、王光宇捐錢三拾七千文。(以上第一列)
王大璧捐錢柒千文、嚴邦佃捐錢三十六千文、王俊奇捐錢念四千文、王俊善捐錢念壹千五百文、王俊益捐錢念乙千五百文、董慶華捐錢弍十千文、卜家菴僧廣建錢拾八千文、徐廷杰捐錢拾六千文。(以上第二列)
王胡氏子大浩捐錢拾四千文、上王獅子会捐錢拾五千文、雪豆僧贖相捐錢拾四千文、張富有捐錢拾叁千文、王家有、王家足各捐錢壹拾弍千文、張雀官捐錢拾壹千文、董秋連、徐氏艾林各捐錢壹拾千文、俞天道、王大文各捐錢四千伍百文。(以上第三列)
刘侑木、刘国清、俞同人、王輝墀、張一林、王家昌、孫開福,以上各捐錢柒千文。張連英、俞朝松、芹香号、李文泰妻楊氏、嚴□余堂、王大模、吴澄氏妙英,以上各捐錢六千文。(以上第四列)
王如南、俞氏□盃,俞李氏子元貞、俞渭周、俞渭陽妻石氏、俞曹氏□□、刘廣水、刘興上、吴小春、丁宝山、張天岳、張天進、董□鑑、董秋魁,以上各捐錢伍千文。(以上第五列)
王夢積、甬江家泰号、王輝欽、王家旺、王俊起、俞阿闖、俞明理,以上各捐錢四千文。俞人吉、徐良柳、嚴德茂、俞官虎、張春木、王輝河、胡張氏子科金,各捐錢三千六百文。(以上第六列)
董斈貴、梁慶瑞、張品貞、張心根、張兆根、張天春、張南田、張行達、張□弟、張小金、張林木、刘增岳、刘俞氏子□□、劉夢才,以上各捐錢柒百文。(以上第七列)
大清同治四年林鐘月中浣日,王輝璽、輝文寫。俞朝□捐錢弍千柒百文,公啟敬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