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碶桥在五乡镇的东头,三孔石拱桥,跨东塘河。它是东塘河上最大的古桥,俗称“大桥头”。桥南有一座三孔石梁桥,两桥之间隔着一个土墩,上建土地祠。两方桥碑立于土地祠墙外。上世纪六十年代,土地祠被毁,桥碑曾被移到五乡粮站作埠头石。
碑高2.45 米,宽1.03 米,平首(方首)。纵向裂成两块,右下角缺失。文字除碑记与上两列助名尚可辨外,下几列助名已难辨。额“众善碑”,大字行楷。右侧为重修桥记碑记,吴□翼撰文,8 行,满行约45 字,共约320 字,现能辨297 字。左侧为乐助者花名18 行,将男女严格分开,男右侧10 行,首名之上冠“信士”,女左侧8 行,首名之上冠“信女”。因此,每列前10 名是信士,后8 名是信女。每名上刻助名下刻助资,一共6 列。落款之前2 行为“同转募”,也是男女分列。如此排列,估计跟西塔寺和尚主持修桥有关。末行落款大字“大清嘉庆柒年(1802)岁次壬戌黄钟月上浣吉旦,宝德堂吴□翼立”。
碑 文
衆善碑(额)
皎碶橋者,鄞東兩碶之巨喉也,自明季迄今約四百餘年,而橋頹落已久。翼稽吾寧府志與吴氏譜系,知讃□□□」捐己資而改修者也,故所載祇贊成石工数人而已。今翼之財不及讃公百分之一,即合柱中人較之,亦不及□□」讃公之□,将坐視橋之頹落而不能脩矣。不知天下事不患其難成,特患無有心人為之倡耳;不患成其事之□,□」事者之惮於勸募耳。况桥,公也,募千萬人之財,以修千萬人来往之橋,使有心為之倡與倡之,□不惮勸募艱難。□」嘉慶庚申五年十月既望,翼同柱中人以為倡脩,遐迩勸募,不惮艱□,至嘉慶七年九月間告竣成功,則橋之□。□」等□其得成是橋者,由於善信樂助之功也。因特将善信姓名偹載礄碑,一以示善信衆功於不朽,一以示□□□」公捐己資以成事,則固其宜不能如讃公□期,如翼之樂於倡修,不惮勸募,以成斯橋,亦無不宜。□□之名其碑,□」名其碑為眾善碑云爾。」
今将樂助善信芳名開列于後:」(www.xing528.com)
信士:承志堂吴助一百千文、宝善堂張助伍拾兩、貽穀堂羅助念四兩、仁壽堂吴助十千文、繼述堂鄭助一千六百文、丹陽正堂蘆助洋□三員、追遠□□助銀十兩、忠恕堂鮑助銀十八兩、致遠堂趙助銀三兩、張煥章助銀十兩。信女:金氏佛性助銀念兩、張門陳氏洋錢二員、吴門傅氏助二千文、丁門阮氏助二千文、丁門金氏助一千文、丁門陳氏助銀二兩、丁門邵氏助銀一兩、張氏光長助二千文,(以上第一列)
沈安國助銀三兩、沈行徤助銀二兩、管超荣助銀二兩、張永□助銀五兩、張錫永助銀三兩、張□儀助銀三兩、張永達錢一千文、張起荣助洋錢三員、張國甫助洋錢一員、陸士達錢一千文。袁門朱氏洋錢四員、姚門羅氏助銀二兩、應門顧氏助四千文、王氏普安洋錢三員、洪門馮氏助二千文、林門□氏助一千文、林門陳氏助一千文、吴門虞氏助銀五兩,(以上第二列)
劉國興助錢千文、徐英□洋錢二員、徐紹□助二千文、徐□□助一千文、徐□瑞助一千文、大椿號助一千文、戚□□助□□□、丁□□助□□□、李□功洋□□□、戴師英□□□文、唐□大□□□□。袁門李氏助一千文、李門□氏助一千文、孫門□氏助銀一兩、吴門□氏助一千文、吴門徐氏助一千文、傅門陸氏助一千文、吴門戚氏助一千文、邵門□氏助一千文。(以上第三列,以下不辨)
同轉募:信士王宫南、吴澄川、傅可安、鮑心□、吴承意、丁□通,信女鮑門陳氏。」
大清嘉慶柒年歲次壬戌黄鐘月上浣吉旦,寳德堂吴□翼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