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思:知识经济与整本书阅读策略

反思:知识经济与整本书阅读策略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反思的过程中,笔者又新增了以下两点思考。当下,“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知识在快速流动、更新。“原生态阅读、批判性理解与转化性写作”[2],是上海师大附中的余党绪老师总结出的“整本书阅读”策略。批判性理解,即以问题重新整合文本、发现深意。[1]郑桂华.整本书阅读:应为和可为[J].语文学习,2016:4—8.[2]余党绪.“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策略[J].语文学习,2016:12—17.

反思:知识经济与整本书阅读策略

在反思的过程中,笔者又新增了以下两点思考。

(一)关于整体化阅读与碎片化阅读,整体化教学与碎片化教学

名著阅读,是学生进入一本书的世界,属于整体化阅读,而非碎片化阅读。何为碎片化阅读?即利用零碎时间读零碎语段。其优势在于信息摄取高效;劣势在于文字太少且读得太快而难以进入文本世界,读者与文本的对话难以进行。何为整体化阅读?即利用大块的时间进入一个完整的长文本。其优势在于读者能与文本进行长时间的对话,更易深思;其劣势在于不够高效,若缺乏阅读方法,读者就容易拖着耗着读不进去。

针对碎片化阅读和整体化阅读,碎片化教学和整体化教学的概念相应而生。所谓碎片化教学,即精读书中的片断。上海育才中学的段力佩老师曾尝试在语文课堂上边读边议,“但是,这种阅读方式的本质还是精读、片段阅读,与生活中整本书的阅读有很大的距离”[1]。所谓整体化阅读,即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内部逻辑,并非单纯地以一本名著生成的课堂,具体的教学形式有主题探讨等。相对碎片化教学,笔者以为整体化教学更符合当下的时代语境。当下,“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知识在快速流动、更新。整体化教学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对名著进行合理的解读,既有面的铺展又有点的深入,这有利于培育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培育对自身知识体系进行更新的能力!

(二)关于阅读中的感性体验与理性认知

一般来说,每个人在读完一本书后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我们把这称之为感性层面的阅读体验。不同社会群体读完《小王子》后会有不同的感受,可能有人被其中的蟒蛇情节弄得不明所以,继而直接丧失了阅读兴趣;可能有人为作品中小王子与玫瑰的故事感到悲伤;可能有人为作品中的大人形象感到悲哀。

如果说上文所提到的感性层面的阅读体验常常发生在普通读者身上,那么与之对应的理性认识则发生在文学批评者身上。文学批评,需要跳出主观认识的狭小范围,用更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文本进行解读。但是究竟是否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文学批评家式的训练呢?答案是有必要的。对于教师而言,既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性体验,又要引导其生成有逻辑有依据的理性认识。“原生态阅读、批判性理解与转化性写作”[2],是上海师大附中的余党绪老师总结出的“整本书阅读”策略。原生态阅读,即不加任何干扰,任凭学生依靠已有认知来阅读名著、感受经典。批判性理解,即以问题重新整合文本、发现深意。转化写作,即学生借助习作表达对名著的批判性认知。可以说,由“原生态阅读”到“批判性理解”再到“转化性写作”,成功完成了从“尊重学生感性阅读体验”到“指导学生生成有逻辑有依据的理性认识”的飞跃,其策略值得参考和借鉴。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感性体验与理性认知的教学偏向也有所不同,但不论如何,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是血肉同躯的,不可割裂对待。

重视名著阅读,是语文新课改所积极倡导的。名著导读对中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应当迎难而上,积极探索,发展与提升自我的教学素养,寻求提升学生阅读数量和质量的良策。

【注释】

[1]郑桂华.整本书阅读:应为和可为[J].语文学习,2016(7):4—8.

[2]余党绪.“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策略[J].语文学习,2016(7):12—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