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小王子》是一部情节简单、意蕴丰富的童话故事,作品中成人视角与儿童视角碰撞,在“童真”的母题下,探讨了“成长与童真”的关系。本教案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旨在以“童真”作为关键词,在名著导读课上与学生一起探讨作品中所阐释的“成长与童真”的关系。
(二)课型
初读后的导读。
(三)教学目标
1.梳理情节,解读大人形象。
2.通过角色扮演,分析小王子的形象并理解其象征意味。
3.通过对飞行员形象的解读,探讨“成长与童真”的关系。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小王子象征着“永恒童心”。
难点:探讨“成长与童真”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角色扮演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关键词导入
教师PPT展示:小王子、绵羊、B612星球,让学生猜出自哪部名著。
2.名著研读
(1)学生齐读序言,回答为什么作者要修改题献。
献给蔡翁·维尔特
请孩子们原谅我把这本书献给了一个大人。……因此我把题献改为:献给还是小男孩的蔡翁·维尔特。
(2)解读小说中的大人形象。
教师呈现原文:
他们就是这样。不必怪他们。孩子应该对大人多多原谅才是。
提问:为什么孩子要原谅大人?
学生快速浏览《小王子》,回答:文中有哪些大人?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
参考回答:醉心于权势的国王;孤芳自赏的爱虚荣的人;自相矛盾又自我麻醉的酒鬼;唯利是图的商人;忠于职守却因循守旧的点灯人;只知道埋头写作却不注重现实的地理学家。
教师呈现原文,学生齐读。
地球可不是普普通通的行星!它上面有一百一十一个国王(当然,黑人国王也包括在内),七千个地理学家,九十万个商人,七百五十万个酒鬼,三亿一千一百个爱虚荣的人,总共大约有二十亿个大人。(www.xing528.com)
教师小结:看来地球上这样的大人更多。其实星球之旅中遇到的国王等人是一种象征,在书中,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作大人!
(3)解读小王子的象征意味。
教师提问:作品中的大人我们已经知道有哪些了,那么孩子呢?
教师追问:小王子是孩子还是大人?请在作品中找到依据。
参考回答:均可。孩子:形体、童真、文中狐狸和飞行员以及小王子的话、很爱哭;大人:因为小王子的星球很小,一天过得很快,老得也快。
教师提问:“你说话就像那些大人!”这句话如何理解?
安排活动:角色扮演,读出小王子的愤怒语气!
教师提问:小王子几岁?
教师追问:为什么作者不直接用小王子的年龄来表明小王子的孩童身份?
参考回答:因为小王子是一种象征,是永存童心的理想的化身。
(4)解读飞行员的形象,探讨“成长与童真”的关系。
教师提问:飞行员是大人还是孩子?
参考回答:大人,拥有飞行员的职业、和小王子说话时像是一个大人、在照顾小王子;孩子,有童心、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东西。
教师提问:如何理解“我也许已经有点像那些大人了。我一定是老了”?
参考回答:“有点”,说明飞行员还能够区分童心的模样。“老了”,既是指年纪大了,更是指童真的丧失。
(5)①教师呈现作者生平材料,让学生认识其创作初衷。
1921—1923年在法国空军服役。
1926年加入航空公司,开始邮航事业。
1940年流亡美国,侨居纽约,埋头文学创作。
1943年参加盟军在北非的抗战。
1944年二战期间在执行一次任务时失踪,一去不回。
②学生齐读创作背景:《小王子》创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作者流亡美国。执笔时作者在异国他乡饱受思乡之苦,独自忍受着寂寞艰苦的相思岁月,同时怀念着遭受蹂躏的祖国,怀念家乡、妻子、家人。作者在这种煎熬中反观自己的人生,从自己迫降沙漠的真实经历虚构了该故事。
3.小结和作业布置
小结:其实成长与童真并不矛盾,可惜的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因为某些外在的东西,比如说财富、权力等而忘记了生命最初的模样,也就是说失去了童真!
作业布置:给大家分享一个阅读的秘密,“只有用心才能看见。本质的东西用眼是看不见的”,课后希望大家可以再仔细地阅读一遍《小王子》,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在读书笔记中。
(八)设计说明
教师围绕“童真”的母题,从“孩子”和“大人”两方面展开,借助略读、精读、浏览、角色扮演等方法,旨在让学生理解“成长与童真”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