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读和细读教学步骤:感受母亲形象和体会母子情

初读和细读教学步骤:感受母亲形象和体会母子情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初读课文,感受母亲形象1.学生默读课文,说一说“我读出了一位________的母亲”。(三)细读文本,体会母子情1.教读:学生细读课文第4段,教师指导学生从文段中的副词、数量词和动词等词语入手,掌握文本细读之扣词品析法,品味文本关键点。由于战争期间邮路受阻,这个噩耗传到延安已是阳春三月。

初读和细读教学步骤:感受母亲形象和体会母子情

(一)回顾名著,激情导入

1.屏显本学期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朱德篇”部分内容。

在南方的这些岁月里,朱德指挥全军,打了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不论如何估计他的胜败,必须承认,就战术的独创性、部队的机动性和作战的多样性而言,他再三证明自己胜过派过来打他的任何一个将领。

他部下的军队在西藏的冰天雪地之中,经受了整整一个严冬的围困和艰难,除了耗牛肉以外没有别的吃的,而仍能够保持万众一心,这必须归因于纯属领导人物的个人魅力,还有那鼓舞部下具有为一个事业英勇牺牲的忠贞不贰精神的罕见人品

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2.学生浏览以上文字,教师导入:不论是在红军眼里,还是在敌人眼中,朱德都是神一样的存在。然而朱德说“我应该感谢母亲”,在他的心目中,自己能有这样的成就,是他的母亲培养了他,造就了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回忆我的母亲》,走近这位开国元勋的母亲——钟太夫人。

(二)初读课文,感受母亲形象

1.学生默读课文,说一说“我读出了一位________的母亲”。

2.对比延安追悼会上党中央与各个领导赠送的挽联内容,思考:为什么朱德的母亲能获此殊荣?

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中共中央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毛泽东

钟太夫人,姓钟。太,古有“大”意。太夫人即为大夫人,是对逝者的敬称。钟氏就是这样一个平凡得连名字都没有的女人,可是她却被授予“吾党之光”“劳动阶级完人”如此高的头衔。你觉得她担得起吗?

(三)细读文本,体会母子情

1.教读:学生细读课文第4段,教师指导学生从文段中的副词、数量词和动词等词语入手,掌握文本细读之扣词品析法,品味文本关键点。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1)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关于劳动时长的表述,说明母亲不只是从早忙到晚,更是长年累月连轴转地忙碌。

(2)还要——关于家务数量的表述,突出母亲的辛劳,也包含了“我”的心疼之意。

(3)还能——关于劳动能力的表述,表现母亲劳动能力之强,十分能干,有赞叹也有自豪。

明确:本段通过回忆母亲的勤劳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敬佩和心疼。

2.自读:学生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分组讨论,运用扣词品析法,研读第5段和第6段,五分钟后推选小组代表上台解说,并板书关键词,如勤劳简朴、任劳任怨、贤惠能干等。

第5段:词语替换,悄悄换成默默?——主动与被动之别,以“我”的懂事来衬托母亲的任劳任怨。

第6段:抓强调意味词句,看也不看、有铜钱那样厚、接着穿还穿不烂——体现母亲的心灵手巧。

明确:在家里生活物资极度匮乏、勉强能够活命的情况下,母亲依然把这个家的生计给维持下来了,并且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凸显了母亲的心灵手巧、聪慧能干和勤俭持家,也满含着作者对母亲的感激、赞美与敬爱。

3.教师总结:经过以上三段的精读,我们可以感受到,《回忆我的母亲》语言是质朴平实的,情感却是深切的。半生戎马、睥睨千军的朱德总司令把他的一腔柔情都藏在了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说——语淡而又情深。

(四)深读母亲,体味伟大

1.归纳第8—12段大意,思考:这是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为什么作者会花大量的笔墨来记叙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我”参加革命的历程呢?

找到文中原句并齐读:

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www.xing528.com)

明确:(1)“不平事实”是指“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和“衙门差役的横蛮”,中国农民在旧社会中不得不遭受的悲惨命运。(2)宽厚仁慈、爱憎分明和面对压迫时的坚强不屈是“我”从母亲身上获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2.对比阅读第9段和第10段,思考为什么母亲对于“我”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的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反而给了“我”许多慰勉呢?

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才还清。

……

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明确:“新旧思想”“科学民主”“新军和同盟会”这些词汇对一个没有受过文化教育的农妇而言,无异是天方夜谭。但是母亲依然支持“我”,因为“我”所做的事会让“守旧的豪绅们”出来反对。在母亲粗浅的认知里,“豪绅”代表着压迫,是劳动人民不幸命运的根源,而“我”与他们对立,就是在做一件正确的事。

教师总结:当时正逢动乱,把孩子送出去,很多时候便是有去无回了。当“我”要远走云南,投身革命。母亲对于“我”这样的举动不但不反对,反而鼓励。古有岳母刺字,今有朱母勉儿。朱德的母亲,实在是深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这样的母亲,我们可以说——平凡而又伟大。那么,现在大家觉得,她配得上那样高度的评价了吗?

3.过渡:《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在得知千里外的母亲逝世之后,因无法及时赶到老母身旁,而怀揣着悲痛的心情写下的一篇悼文。在这样的一篇叙述抒情类文章中,作者穿插了一些议论,请学生找出来并思考它们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1段、第3段第3句、第4段首句、第7段倒数第3句、第13段首句、第15段末句、第16段第2和3句。

结合悼文的文体特色,理解议论在文章中的作用。

(五)课堂总结,朗读小诗

1.教师总结:1944年2月15日,劳累了一生的朱德母亲钟太夫人仙逝,享年86岁。由于战争期间邮路受阻,这个噩耗传到延安已是阳春三月。铁骨铮铮的朱德将军念完报丧的家书,热泪肆流。“子欲养而亲不在”,逝者已去,何以报恩?朱德把这份小小的对母亲的爱升华到对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爱,升华到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爱,于是这份爱便成了永恒的大爱。

2.师生共读余光中小诗《今生今世》,配乐《神秘园之歌》。

今生今世

我最难忘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

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

我说也没用

但这两次哭声的中间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30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