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也尊重历史,曾潜心钻研过地方史多年,其笔下的风土人物与历史典故,都客观真实经得起推敲。作为一个写作者,他认为:“历史总会用某种方式,向我转过脸来,让我看见,让我触摸,让我面对过去的时代、过去的生活,建立一种真实的感觉。这种资源一直都是我最宝贵的写作资源。”[9]因此阿来的散文也给人一种真实客观的历史感。
丽江古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呈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与风土人情,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无疑是阿来创作《一滴水经过丽江》最为重要的养分。从阿来《丽江记》可知,在创作期间他曾广泛搜罗材料并实地考察,《云南史料丛刊》、杨福泉《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顾彼德《被遗忘的王国》、洛克的相关著作等都给予他宝贵的历史滋养,让他能够以文学创作方式走进历史深处。
从文本内容来看,作者主要是以时空变化来展示历史。以一滴水的纯净与灵动,相遇与离别,穿行于传统与现代,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这许多年的沉睡与某一天的醒来在云淡风轻的语言中,铺垫出历史的遥远与悠长。当“我”跌入落水洞睡去,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这里代表着历史的时间已如涓涓细流,和缓平静地流淌与更迭。在这样安然的时间长河中,浓墨重彩的历史也成了简单质朴的人文风景。马帮来往的驿道、纳西族的村庄、明代木氏家族建造的四方街、徐霞客的丽江游记,这一切作者都没有加以赞颂或评判,没有特意去突出民族文化的伟大,而是在评判主体消隐的“零度情感”下去客观叙述历史的发生与发展。当“我”想看东巴文的水字如何写时,当“我”在一分为三的玉河前稍作徘徊时,总是来不及停下就被推着前行。可见历史虽平静深沉,但也如这滴水般会流淌消逝,奔向未来。(www.xing528.com)
若从空间变化来看,脉络清晰的游踪中有一处鲜明的对比。经过纳西族村庄时人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等到几百年后再次醒来,发现在不同的语言里,那个词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这时的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从“纳西族村人”到“不同的语言”,从“丽江坝”到“丽江城”的称谓变化,展现了丽江由封闭古老的村庄变为开放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历史变迁。这种城乡变化使民族的历史增添了世界性的光彩,让传统融进了现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