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审美转折:激活争鸣

审美转折:激活争鸣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文本的深度挖掘使得王君老师在引导学生进入审美共鸣后又创造性地激发出学生审美争鸣的状态。王君老师在课堂上就设置了多种多样的填补空白形式,她给了学生一个进行审美创造的支点,让他们试着撬起自我的审美世界。紧接着,为了深入文本,挖掘文中妻子的人物形象,王君老师又设计了一个小活动,让学生帮助妻子设计一句话。而王君老师在课外资料的引入中,成功地引导学生通过文字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相。

审美转折:激活争鸣

对文本的深度挖掘使得王君老师在引导学生进入审美共鸣后又创造性地激发出学生审美争鸣的状态。有序的课堂争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她的课上,学生会在相互讨论、相互否定与自我否定之中看到文本所蕴含的隐性信息,会在探究之中将自己的审美拔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一)填补空白,体验联想

审美是具有个人色彩的、多元的。课堂却以大多数人的审美倾向为主体,很难照顾到个体的审美倾向。为了激活学生的审美个性和敏捷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照顾到各个学生的创造力。此时,对文本空白部分的挖掘就是一个很好的兼顾大众的方式。王君老师在课堂上就设置了多种多样的填补空白形式,她给了学生一个进行审美创造的支点,让他们试着撬起自我的审美世界

在《散步》一课中,王君老师让学生填写“这个孙子真_________!”的句式,学生们通过不同角度的词语填空,把握了文中孙子的人物形象,同时也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审美应用能力。紧接着,为了深入文本,挖掘文中妻子的人物形象,王君老师又设计了一个小活动,让学生帮助妻子设计一句话。这个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语言情境的运用:一家四口出行,老母亲和孙儿出现分歧时,丈夫遵从老母亲的心意走大路,在外面总听从丈夫的妻子会说些什么?这样的设计让课堂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打破了语文无用论。这种空白的填写生活气息更浓,对学生审美的实际运用更有效,也给了学生审美个性迸发的时机。当学生结合文本回答出夫妻相处之道时,这节课的亮点之一就出来了:学生将文本和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这节课上,王君老师还设计了一个填补空白的活动:田野上的一切,使作者想起了一样东西——生命,而书内书外的这一切,又使你想起了哪些东西呢?当学生回答责任、传承、温暖、担当、爱的时候,真善美便从心而出,这节课也从课堂走向人生了。

(二)材料补充,拓展外延美(www.xing528.com)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开放的语文教学体系中,课外材料的补充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设的一座沟通的桥梁,在课堂中及时有效地穿插,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审美感知,学生也能带着这样的审美走进生活。[2]

在《喂——出来》一课中,王君老师引入沈从文鲁迅关于作品和人性的思考,带学生从人性角度审视文本,让学生看到了人性愚昧和阴暗的一面。只有将人性的弱点赤裸裸、血淋淋地呈现在正在成长的初中生面前,才能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时时刻刻警醒自己。课堂上可以揭示人性的阴暗面,但不能只沉浸在阴暗里,光明、希望、美好才是主流意识。为此,王君老师带着学生进行了人性的争鸣。她引入汶川地震时的救灾纪录片让学生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这样的材料引入,引导着学生从课内走向了课外,从文本走向了人生,这样的审美鉴赏才是面向人生的审美教育。

恰当的课外材料的拓展能让学生结合文本感受到生活的外延美,而不是只局限于课本一隅。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将对真善美的追求浓缩于文字当中的,读者可以透过文字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而王君老师在课外资料的引入中,成功地引导学生通过文字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