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营造审美氛围:打造睿智之美

营造审美氛围:打造睿智之美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接受美学的观点认为审美过程源于审美直觉,因此营造审美氛围可从审美直觉入手。王君老师就很好地把握了学生的审美直觉,利用学生原有的审美期待,运用多种方式,构造美学情境,营造审美氛围,让课堂始于美。王君老师在课堂上多维度地利用联觉作用和学生审美心理,为学生营造审美氛围,唤起学生的审美准备状态。当然,王君老师课堂上的审美氛围并不仅仅在导入环节营造,她做到了让整堂课都芬芳馥郁。

营造审美氛围:打造睿智之美

接受美学的观点认为审美过程源于审美直觉,因此营造审美氛围可从审美直觉入手。审美直觉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产生的第一印象,这是一种浮光掠影,难以言表的内心感受。但审美过程发轫于此,所以教师必须好好利用学生的审美直觉,通过多种方式将字符所蕴含的信息形象化还原,让课本上的字符“站”起来,使学生快速进入审美认识过程。王君老师就很好地把握了学生的审美直觉,利用学生原有的审美期待,运用多种方式,构造美学情境,营造审美氛围,让课堂始于美。

(一)动情诵读,辅以音韵美

诵读是朗读者努力表现书面言语中的生命意识的审美活动。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表达艺术,诵读能在听觉上给审美主体以审美享受。在诵读时以音乐辅之,随着音乐节奏的高低起伏,诵读也相应地有了抑扬顿挫,课堂就在听觉中定下审美基调。王君老师在朗读教学上不遗余力地进行艺术创造金点子频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王君老师在《散步》一课中采用了配乐背诵的方式导入课文,她和学生合作,一人一段,背诵美文。教师主动参与朗读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一条捷径,而师生合作有感情地背诵文章,给学生审美心理带来的冲击更是呈几何倍数增长。这其中既有师生共诵的合作情,又有教师背诵所带来的意外感。在动情诵读的同时,用悦耳悠扬的乐章辅助情感的起承转合,两种互助的听觉更容易使学生与课文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学生沉入美的境界当中。

整容式诵读法作为王君老师教学特色之一,不仅在视觉效果上极富美感,也十分讲究音韵上的审美效果。王君老师通过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将文本的形式加以改造,整合文本中的同类信息,如同类词语、同类句子、同类段落等。这样的整合不仅使文本的形式趋于规整,而且让散文散发出诗歌的韵味。经过整合的文本投射于屏幕之上,对学生的视觉和音韵方面的审美都造成极大的冲击。在《谈生命》一课中,王君老师就为文本做了一次小手术,用诗歌的方式将文本重新组合,再配以合适的音乐,文本整合之后的诵读将文本的魅力发挥到了最大值。

(二)文本整合,兼顾画面美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审美直觉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兼顾音乐美,还要注重画面美,发挥视觉在审美中的作用。作为一个艺术家,王君老师极具创造性地发挥了视觉在审美直觉上的作用。(www.xing528.com)

板书设计是课堂中最直观的画面美。王君老师对板书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但她的板书又不完全按照预设的模板走,而是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生成。在《从百草园三味书屋》一课中,她将板书变成了一幅由标题衍化出的漫画,让学生充实“园”和“屋”中的内容。这样的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主动梳理文章内容。在《散步》一课中,她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了切入全篇的句子:我们在田野散步。一家四口散步的温馨就通过简笔画为整堂课奠定了基调。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她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冒险的线路图,再请同学不断修改,最终师生在细读文本后,共同画出了冒险的线路图。这样的课堂又何尝不是师生的一次探险之旅呢?

王君老师针对视觉审美最为突出的创造便是文本中的同类信息整合。在《散步》一课中,王君老师紧扣“我们在田野散步”中的“我们”二字,整合出了三代人的形象。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1]

投影中整齐地呈现整合后的文本,这让文本的每个细节都直观地“站”在学生面前,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视觉冲击,进而使学生走进教师所营造的审美氛围中,学生也能更快进入文本深处。

王君老师在课堂上多维度地利用联觉作用和学生审美心理,为学生营造审美氛围,唤起学生的审美准备状态。当然,王君老师课堂上的审美氛围并不仅仅在导入环节营造,她做到了让整堂课都芬芳馥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