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老师曾这样揭示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课堂内只见题海茫茫,不闻书声琅琅。语文课堂需要朗读:散文与诗歌需要美读来品得其中情意,小说与文言得靠细读品词析句。综观王君老师的数篇教学实录,学生朗读皆为动情之读。如何让朗读发挥功效,以读达情?王老师自有独门秘法。
《我们当年》是程少堂先生写给女儿的一封信,深蕴着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爱。王君老师将这封信挪至初一语文课堂作为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了一堂感人至深的散文课。课前学生运用批注法为这篇散文批注,于是课堂的开端便是由学生来朗读自己的总批。学生的朗读句句真情实感,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铺好了情感的基石。之后的课堂虽对“旁批”只字未提,但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有鲜明的指向,即提升旁批的针对性,扭转学生对文字的浮浅分析。为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课堂中教师运用最多的手段便是朗读。探究“相同标点的反复”时,教师采取“对比着读”朗读法。“但是,今天,你老爸,去了。”逗号去或不去,句子表现出的情感会有怎样的不同?朗读是体会语气变化的最好方式。在反反复复的朗读中,学生开始体会到,不声不响的逗号原来也能“丰满地独当一面”,表情达意。
在简介完“繁”“简”概念并用《社戏》一文举例后,教师让学生自主品读散文第11段,鉴赏啰嗦的味道。鉴赏方法的提供为学生品读其他文字搭建了支架,学生鉴赏起来如虎添翼,因此本环节只要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就能自主品出啰嗦中情感的千折百回,因此教师在此处采用“反复读”的朗读教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最后,教师以“会情读”收尾,朗诵网络上对《我们当年》的精彩点评,最后一句“心中有爱,笔底生香,自古才情两不离,字字句句皆惊心”,王君老师带领着学生反复读,读出字字句句的惊心,读出程少堂的才情,读出隐藏在平淡文字背后的深沉父爱。教师用自己动情的朗读做引,顺势将学生的情感推至高潮,课堂圆满结尾。(www.xing528.com)
类似成功的朗读课堂案例还有《湖心亭看雪》一课。张岱的这篇文言作品不长,王君老师很好地做到了短文长教,以“读”为突破口,诗人的雅趣、文言的韵味、作品本身的灵魂跃然眼前。初读,粗略感知文言大意;再读,找出文中的“自相矛盾”处;三读,寻文中一字概括张岱形象;四读,自由读,找出哪些语句体现了张岱之“痴”;五读、六读为细读,学生就四读之问找到了“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与“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教师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情境,得出张岱的“行痴”,又指导学生换词、换顺序朗读,在对比中体会张岱的言外之意,“痴景”一答跃然课堂之上;七读为精读,通过之前朗读的层层铺垫,教师的正确引导,这一读使学生明了意会张岱的人生追求,得到“痴人”的答案。七遍朗读,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理解早已穿透表层字句,此时教师介绍时代背景,学生自然而然地跨过时代界河,触碰到张岱的“痴心”。课堂的末尾,朗读悄然延伸至课外,教师精心挑选柳宗元的《江雪》与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名诗作为朗读内容,在动情朗读中再品张岱。张岱身上最难被人理解的“痴”与其人生追求就在这一堂课的朗读声中为学生所深刻体会。朗读贯穿全课,却不显累赘,因为教师的每一读都目标清晰。朗读在王君老师的语文课堂上是情感的阶梯,她的学生在教师的朗读指导下拾阶而上,领悟到语文世界小径通幽的奥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