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概念到问题:优化课前到课中学习

从概念到问题:优化课前到课中学习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布切里老师在新的章节教学前,会给学生们分发一张家庭作业纸,作业纸的第一部分清晰地罗列了周一到周四每一天需要阅读的篇目以及思考题。所以,布切里老师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训练的第一步从概念入手,是非常科学的。布切里老师课堂上的中心问题,相当于批判性思维训练这所房子里的顶梁柱。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将文体特点纳入整堂课的教学内容中,没有将其作为明言的知识向学生讲授。

从概念到问题:优化课前到课中学习

布切里老师在新的章节教学前,会给学生们分发一张家庭作业纸,作业纸的第一部分清晰地罗列了周一到周四每一天需要阅读的篇目以及思考题。比如某章节的预习题是这样:

周一:阅读课本176—197页。

1.“君权神授”到底是什么意思?

2.英国内战中的两个派别是什么?

周二:阅读课本181—182页。

3.约翰·洛克的一些关键理念是什么?

周三:阅读课本184—189页。

4.解释“分权”的思想。

5.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什么?

周四:阅读课本194—197页。

6.约翰·洛克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独立宣言》。

我们发现,这张作业纸基本围绕着新概念的理解而设计,布切里老师让学生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理解概念的含义。他不需要学生照本宣科,学生必须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美国批判性思维国家理事会主席理查德·保罗指出“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良好判断的基础上,使用恰当的评估标准对事物的真实价值进行判断和思考”[1]。因此,我们对事物进行判断之前,首要工作是明确相关概念。概念就好比批判性思维这所房子的地基,是后续思维判读和思考展开的前提。当地基都不稳时,又何谈万尺高楼。所以,布切里老师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训练的第一步从概念入手,是非常科学的。(www.xing528.com)

如何让学生理解概念,进而形成自己对于特定概念的看法?布切里老师以问题为抓手,通过具有梯度性的概念四问,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原有认知,借助工具书,结合具体语境,去判断,去思考,形成自己对相关概念的认识。这四问是:

这个概念你听说过/知道吗?

这个词汇对你意味着什么?

这个词在字典中怎么解释?

你认为应该怎么解释这个词?

学生明确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辨的过程。学生接触新的概念名词时,需要结合语境对外界相关资料进行筛选、辨别,选择恰当的解释材料。在外界资料介入后,学生又需要对资料进行筛选、辨别、整合,在不太理解处反复理解,最终形成对于概念个性化的认识。

布切里老师对学生的提问,不仅仅只在预习部分,而是贯穿整个课堂。每堂课,布切里老师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来展开,比如:“冷战时期的拉美:美国是主动干涉还是被动卷入?”布切里老师课堂上的中心问题,相当于批判性思维训练这所房子里的顶梁柱。所有的论辩都是围绕这个中心问题展开,并且这个中心问题往往存在至少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可能的观点。中心问题带有争议性、值得讨论,充分训练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那么,什么样的中心问题是值得讨论的呢?笔者认为,值得讨论的中心问题一定是学生能辩的,需要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事实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这样讨论结果才能有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出理智判断。布切里老师在上“犹太人大屠杀”这课时,提出“谁是旁观者,谁是介入者”这一中心问题,他让学生从课本上大屠杀的案例,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的校园排斥案。从这里不难看出,值得讨论的问题往往是经典的,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的。

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围绕文本主题,提出具有争议性、可讨论的中心问题,并以中立的姿态去引导学生展开批判性思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课堂上对中心问题展开论辩,不是看哪方观点最终驳倒对方,论辩过程中学生文献材料的引用、判断才是关键。批判性思维追求的并不是胜利的结果,而是探索的过程。因为,在双方观点交锋下,接纳对方值得肯定的观点,修改、调整甚至融合双方观点得出一个更好的方案,这样的批判性思维,才能使人从批判走向发展。

其次,语文教学中很多地方都涉及概念的理解,尤其是专业的语文知识、原理、策略等。教师都知道阅读教学要依据文体而教,但是学生在学习后,能否说出相关文体的知识呢?未必。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将文体特点纳入整堂课的教学内容中,没有将其作为明言的知识向学生讲授。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借鉴布切里老师的做法,比如教散文诗的特点时,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对学生进行与布切里老师一样的概念四问,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对散文诗的理解,去借助相关资料解释散文诗,最后形成自己的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