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语文统编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单元编排特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树立全局意识,可以根据教材对三种课型的划分从整个单元入手安排教学,并围绕新教材对说明文单元的编写意图,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创意读写不断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读课文,“会学”
1.紧扣文体特质,渗透阅读方法
教说明文一定会涉及“说明文五要素”,这是学生把握说明文本质的前提。在教读课文中,教师要将重心放在与单元文体相关的阅读策略的渗透上,详细、具体地讲解知识,科学、有力地指导方法。同时,教学也要“摒弃过去面面俱到的方式,落实教材内在结构体系中给本单元提出的‘精读’要求”[3]。这意味着,说明文文体特质是教学重点,但在教说明文时不可追求教学目标的过度多元,不应将说明文五要素全部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而是根据“单元导语”“预习提示”以及作品的特色传授阅读方法,力求将相关策略讲透。
以《中国石拱桥》为例,它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单元导语”对语文素养的要求为: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掌握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某一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可概括为:①学生仔细观察赵州桥的图片,草拟介绍赵州桥的写作提纲,提纲重点标明赵州桥的特点和说明方法;②教师着重讲解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来介绍事物的方法以及常见的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特点;③学生将自己的写作提纲与课文相比较。该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与该单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一一对应。这种创新式的教学环节既契合说明文文体的特质,又能通过阅读知识与策略的传授实现教材编写意图。
2.关注学生主体,推进深度思维
于漪老师认为语文课之所以不能刻骨铭心,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是泛阅读,是在文字的表面游移[4]。这也可以解释大多数初中生认为说明文枯燥无味的原因。说明文教学长期陷入对同一知识点反复操练的误区,教师作为主导者应当带领学生深入探究,学习之前不确定或不知道的知识。教师要抓住说明文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探究性这些特殊之处,创新说明文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时通过适当的引导,协助学生挑战思维的深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对于《中国石拱桥》的第7段,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马可·波罗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吗?他在13世纪对卢沟桥的描述与现代桥梁大师茅以升的表述一致吗?在一步步追问后推进探究性学习。我们不妨这样设计,首先呈现《马可·波罗游记》中对卢沟桥的记录:
……河上架有一座美丽的石桥(即卢沟桥),这也许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大石桥。桥长三百步,宽八步;十个人骑马并肩而行,也不感觉到狭窄不便。桥有二十四个拱门,由二十五个桥墩支立水中,支撑着桥身;拱门用弧形的石头堆砌而成,显示了造桥技术的高超绝伦。
桥身两侧,从头到尾各有一道用大理石石板和石柱建成的护墙,造型手艺极其高明。桥身引桥部分有一道斜坡比桥面略宽;一到坡顶,桥的两侧便成直线伸展,彼此平行。在桥面的拱顶上,有一个高大的石柱,耸立在大理石雕成的乌龟上,靠近柱脚处有一个大狮子像,柱顶上也有一个狮子。在桥面斜坡地方,另有一个雕有狮子的极其雅观的石柱,和前一个柱子相距一步半。桥上各石柱之间都嵌上大理石板,上面雕刻着精巧的雕刻,使整座桥气贯如虹,蔚为壮观。
然后向学生提问:同样是介绍卢沟桥,茅以升和马可·波罗在内容和写法上有哪些异同?学生探究两者在内容上的异同时必须反复阅读课文,教师希望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目标超额完成;探究写法上的异同要建立在明确说明文文体特点的基础上,这又达成了让学生掌握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这类考察高阶思维水平的探究性学习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编写意图相迎合。
(二)自读课文,“会用”
1.践行阅读方法,激发科学精神
通过教师对教读课文的详细介绍,学生应当已大致掌握阅读方法。教授自读课文时教师可降低对学生的支持力度,告诉学生阅读重点和阅读方向,并可结合“批注”“阅读提示”设计任务,让学生以独立阅读、自主探讨的方式运用说明文阅读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当然,自读课文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在必要时还需对学生进行过程性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运用阅读方法来理解课文,从阅读方法的运用转向阅读能力的延伸。教读课文的课堂,教学重点应放在阅读方法的传授上,课堂如果以教师讲解为主,作品蕴含的情感就难以与学生的主观经验完全融合。说明文主张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因而自读课文还需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构建独特的阅读经验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比如,《蝉》这篇说明文将蝉的特征描述得极为生动,体现了作者对蝉的喜爱。学习这篇自读课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教读课文时教师示范的方法,并助力学生在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萌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在教《蝉》时可以:①结合课文的第一部分,画出蝉的地穴,并附上相关数据和适当的文字说明;②画好后,小组交流自己作品的设计依据。设计①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中对蝉的地穴的相关表述,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蝉的特征,并能进一步体会法布尔观察细致的科学精神,同时课文生动活泼的语言有助于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设计②基于设计①,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重视文章的说明方法,交流环节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要有理有据,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重视兴趣激发,勾连课外阅读
自读课文在整个单元扮演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教读课文,成为检验学生能否自主运用教读课文所学阅读方法的有效途径,开启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在说明文单元有名著阅读一篇,为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在课文的“课后习题”“阅读提示”中还有大量课外阅读篇目。因此,教师在教学自读课文时要与课外阅读相联系,通过在自读课文的课堂中对阅读方法指导、阅读内容导读、阅读评价反推[5]等途径拉近学生与课外作品的距离,为其搭建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平台。
例如,学生在自学完《蝉》后已对蝉的习性和生长规律等有了一定的兴趣,教师可以趁机提出:“蝉是如何歌唱的呢?蝉是吃什么的呢?”初中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蝉》打开了学生了解蝉甚至昆虫世界的大门,但学生是否愿意走进这扇大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推波助澜的程度。教师对《蝉》的课外阅读篇目《蝉的歌唱》《蝉和蚁》诸如此类的内容导读、评价推荐,勾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在讨论未果后便会主动翻阅作品寻找答案。(www.xing528.com)
(三)课外阅读,“爱学爱用”
1.提升探究品质,内化阅读方法
以课外阅读篇目的形式将众多作品纳入教科书,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其阅读兴趣。学完教读和自读课文,教学目标基本达成,课外阅读的出现便于学生将该单元相关知识和阅读方法内化。故教师在对说明文单元课外阅读篇目尤其是名著《昆虫记》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紧密联系单元体系,引导学生落实阅读方法,提升科学探究品质。
统编教材针对《昆虫记》设计了三个专题探究,这些专题趣味性和实践性强,融阅读方法训练与探究品质培养为一体。专题一、二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切身体会法布尔观察细致、积极探究且求真务实的精神。学生在观察、探究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也培养了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专题三文学味较浓,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核,“摘抄若干精彩片段,进行鉴赏、点评”与单元要求体会说明文语言特点相勾连;“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技巧”是对掌握说明对象特征、说明方法等说明文阅读技巧的检验;“进行仿写”是最高层面,要求学生在精读作品后内化阅读方法,并以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
2.拓宽知识领域,享受语文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6]。说明文单元的课外阅读没有边界,它可以与生态学、艺术学、地质学等众多领域相联系,可以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因而,在开展课外阅读的教学时可借助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往更深、更广的范围探究,让学生在阅读中爱上语文。
以孙波老师对《昆虫记》的教学设计为例,他的教学分为选好书、学好书和品好书三个环节。在“品好书”的环节中他要求学生:(1)圈点勾画,作批注;(2)写读书笔记,分为摘抄、编提纲、写体会三种类型;(3)制作读书卡片。学生在七年级便开始学习圈点批注法,该方法作为常用且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昆虫记》时若能自觉运用,可以帮助理解、促进思考。《昆虫记》语言生动,介绍了大量有关昆虫形态、繁衍、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摘抄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其文学素养;编提纲是对学生多方面能力尤其是归纳和辨析能力的要求;写体会是读写结合形式之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和感性思维能力。读书卡片没有固定的形式和格式,学生可以将自己收获的各方面的知识呈现出来,制作读书卡片的过程亦是享受语文阅读的过程。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说明文单元的教学,要以“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编制特点为统领,它指向说明文单元教学的大框架,要求教师根据不同课文在教材中扮演的不同角色统筹安排教学,环环相扣;同时,在此框架下要抓住说明文文体的本质和编者对学生知识、能力训练的要求,使学生真正内化阅读方法,享受语文学习,并树立科学态度、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发行和投入使用在我国教育改革史上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一线教师在说明文教学时应当紧扣统编教材的指导思想和编写意图,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从单元教学的角度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使教学尽可能地契合学生的需求,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作者现为杭州师范大学2018级语文学科教学硕士生,此文经王光龙老师修改后发表于《中学语文》2019年第3期)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王本华.强化核心素养,创新语文教科书编写理念——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主要特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5):8—12.
[3]钱建江,段承校.“教读”课文怎么教?[J].中学语文教学,2018(2):12—16.
[4]于漪.语文教师必须有教学自信力[J].语文学习,2010(1):4—7.
[5]王维维.统编语文自读课文的价值与追求[J].基础教育课程,2018(5):61—64.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