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与形象解析

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与形象解析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阅读鉴赏诗歌时,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的诗歌意象为突破点,去领悟诗中意象的意蕴,进入诗歌的意境,深入品味诗中蕴涵的情感。(二)月咏月诗在中国诗歌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月亮可以说是古代诗人最偏爱的一个意象。把月亮当成美好的象征、爱的象征。

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与形象解析

中国古代的诗歌,真可谓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其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对古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多维解读,非常有必要,这有助于引领初学者更好地把握古诗词中的意象,领悟诗中意象的意蕴,进入诗歌的意境,深入品味诗中蕴涵的情感

阅读鉴赏诗歌时,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的诗歌意象为突破点,去领悟诗中意象的意蕴,进入诗歌的意境,深入品味诗中蕴涵的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作者心境的不同,同一个物象在不同诗词中表现出的意蕴往往不尽相同,因而体现出意象的丰富性,我们在阅读鉴赏古诗词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否则,就容易囫囵吞枣、生搬硬套。

一、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

(一)燕子

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寓情之丰富,非其他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如:“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阳修采桑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如:“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蝶恋花》)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张炎《高阳台》)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如:“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郭绍兰《寄夫》)“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鹊踏枝》)“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

(二)月

咏月诗在中国诗歌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月亮可以说是古代诗人最偏爱的一个意象。古代的“月”常表现为以下几种象征:

(1)象征团圆,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乡。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把月亮当成美好的象征、爱的象征。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里的月含义丰富,其中包含了美好和爱。

(4)月亮晶莹剔透,于是把月亮作为纯洁无瑕、心灵纯洁的象征。比如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这里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

(5)古人常来借月壮景,抒写辽阔。比如杜甫的《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无比壮阔,充满了诗情画意。

(三)鸿雁

1.以鸿雁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羁旅、思乡、思友、怀人之情

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从这个著名的典故开始,鸿雁就成了书信的象征,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这一点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比较普遍。

(1)羁旅、思乡。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无由见颜色,还自托微波。”(李商隐《离思》)“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

(2)思友、怀人。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中有“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希望远道而来的鸿雁能够带来友人的消息,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真是情真意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2.以鸿雁喻人生际遇的凄凉悲惨

如《诗经·小雅·鸿雁》中有“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该诗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和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人常常以“哀鸿”喻在天灾人祸中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1)怀才不遇之悲。在古诗词中,以“孤鸿”“哀鸿”的悲鸣来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惨的诗词还有很多。如“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

(2)贬谪之悲。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

如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写的,苏轼用比兴的手法,以缥缈的“孤鸿”喻“幽人”,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都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心情与处境的写照。

(3)漂泊之悲。在古诗词中,以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这一点来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的诗词还有很多。如“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以飞鸿踏雪、一去无踪,暗示人生偶然无定的感慨,形象优美生动,哲理高妙玄远,让人发悟,也使人惆怅;“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诗人这里是用“征蓬”“归雁”自比,说自己孤单一人漂泊,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忧郁。

3.超然于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精神境界

秋天,大雁乘着长风,飞往南方越冬。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取鸿雁翱翔于天际,自由自在,喻一种超然于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精神境界。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赠秀才入军》)是嵇康的名句,诗人的视线追随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鸿雁,随归鸿远去的,不仅仅是目光,也是他那渴望精神自由的心灵。他已化身飞鸟,神游辽阔长空,达到一种超然玄远的境界——道家向往的逍遥游的境界。

又如“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何等的逍遥,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诗中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这里的“鸿雁”寄托着诗人的生活理想。

(四)梅:喻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再如王冕的《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清雅高洁品质,言浅而意深。

(五)菊花:喻隐逸、高洁、脱俗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的《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的《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都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也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六)松:喻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如李白的《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又如三国人刘桢的《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再如“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左思《咏史》),“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咏松》)。

(七)兰:喻怀才不遇、清雅高洁

如李白的(《古风》)“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和明·陈汝言(《兰》)的“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都喻人才被埋没,怀才不遇;又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陈子昂《感遇》)和“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张学良《咏兰诗》)。

(八)竹:喻刚正有节的节操、中通外直、虚怀若谷

郑板桥的《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明·夏昶的《墨竹图轴》:“闻群初夏尽交欢,写赠琅环着意看。但愿虚心同晚节,年年此日报平安”;清代丘逢甲的《题画竹二首其一》:“拔地气不挠,参天节何劲。平生观物心,独对秋篁影”;刘禹锡的《庭竹》:“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杜甫的《寄题江外草堂》:“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蒲松龄的《竹里》:“尤爱此君好,搔搔缘拂天,子猷时一至,尤喜主人贤”。

(九)蝉:喻品行高洁,凄凉伤感、离愁别绪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所以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王沂孙《齐天乐》)等,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蝉,夏生秋死,生命短暂,又喻凄凉伤感、离愁别绪。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一句即是。(柳永《雨霖铃》)

(十)流水:愁思、光阴易逝

1.流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

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又如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的《江城子》:“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2.以流水喻光阴易逝

在古诗词中,诗人也常常以流水喻光阴易逝。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长歌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十一)芭蕉

芭蕉和梧桐意象的意蕴差不多,常常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

如李清照的《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吴文英的《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仲的《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十二)杜鹃(子规)

杜鹃,常常用来渲染一种悲剧氛围。

如:“其间旦幕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二首》),等等。

(十三)长亭、水浦

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水浦,水边的送别之所。诗人常常用它们来喻离情别绪之绵长。

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等。

(十四)杨柳:表惜别或思乡之情

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www.xing528.com)

(十五)芙蓉”“荷”“莲”:表达爱情、思念、高洁、美好等

芙蓉”又称“荷”“莲”。“芙蓉”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极娉婷、高洁的,容易让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仙子”般的绝代佳人。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诗句写莲,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恬静的意境。“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孟郊的《怨诗》:“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姚燧的《普天乐》:“芙蓉谢,冷雨青灯读书舍,待离别怎忍离别?”李白的《古风十九首》:“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诗人幻想自己漂游于西岳山的莲花峰上,碰见的玉女是“手把芙蓉,凌空而行”。

无论是用咏荷之美好,还是叹荷之颓废,或是赞莲之高洁,荷花作为一种典型的意象已不再是单纯的景物,而是一种感情的象征。

二、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所表现的常见感情

(一)植物意象

(1)梅、菊、松:傲霜斗雪,不畏风雨,坚强不屈,纯洁高尚。

(2)兰、竹:清雅、飘逸、纯洁高尚、脱俗不凡。

(3)杨柳:与“留”谐音。离情别绪,依依不舍,思念家乡、亲人或友人,温柔、轻薄等。

(4)梧桐、芭蕉:凄凉、悲苦、伤怀。

(5)莲:与“怜”谐音。依恋,爱恋,留恋,清雅,纯洁。

(6)浮萍:孤苦无依,漂泊无助。

(二)动物意象

(1)鸿雁、鹧鸪:思乡,怀人,凄凉、悲苦、漂泊。

(2)杜鹃(啼血之故):忧国志士,薄命佳人,哀婉、至诚。

(3)燕子:惜春、怀人,昔胜今衰,亡国破家,羁旅愁情,漂泊无依,或轻盈活泼,生机勃勃。

(4)蝉(生命极短之故):悲凉、凄苦。

(三)其他事物意象

(1)月:思乡、怀人、凄苦、眷恋、温柔、轻盈、纯洁、高尚。

(2)浮云:游子、思乡怀人、凄苦、眷恋、困难。

(3)星(牛郎织女无法相见之故):怨恨、凄苦、悲凉、希望。

(4)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故,悲凉、哀愁、凄苦。

(5)东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故,超尘脱俗,高洁不屈。

(6)孤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之故,清雅、高洁、孤苦、悲凉。

三、诗歌中常见的意境术语

(1)壮:苍凉雄浑、壮阔高远——壮阔。

(2)幽:空寂、清幽、宁静凄凉——幽静。

(3)细:细腻缠绵,婉转朦胧。

(4)冷:冷寂凄凉,荒凉萧条冷寂。

(5)暗:辽远渺茫,凄凉暗淡。

其他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意境优美、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委婉含蓄、言简意丰、言近旨远等等。

四、古典诗歌中的常见艺术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其他人物形象术语:豪迈洒脱、忧国忧民、建功报国、志向远大、怀才不遇、凄凉悲伤、思乡怀人、凄凉孤苦、爱恨情长、情意绵绵、心系社稷、历经磨难、坚持追求、胸怀宽广、征战沙场、舍身保国、寂寞愁苦、身世飘零、孤傲高洁、坚持操守、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送别友人、思念故乡、反对征伐、同情疾苦、重情重义、儿女情长、辛苦劳作、纯朴善良。

五、文学作品中常见语言风格术语

清新、明快、质朴、淡雅、自然、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沉郁顿挫、雄健、雄浑、准确、生动、形象、含蓄蕴藉、富有哲理、语言凝练、生动传神、惟妙惟肖、音节和谐流畅、悲壮慷慨、雄奇奔放。

六、著名诗人的艺术风格术语

李 白:豪迈奔放 飘逸洒脱 傲岸不羁

杜 甫:忧国忧民 沉郁顿挫 雄浑深沉

陶渊明:朴素自然 平淡淳厚 质朴凝练

白居易:通俗易懂 平白清新 雅俗共赏

王昌龄:雄健浑厚 奇丽高昂 情思婉约

高适 岑参:雄浑质朴 苍劲悲壮

杜 牧:豪迈俊爽 遒劲峭拔

李商隐:清丽俊逸 朦胧隐晦

王 维:诗中有画 恬淡含蓄 气韵生动

温庭筠:绮丽香艳 清新疏朗

韩 愈:气势磅礴 奇特新颖

刘禹锡:清俊明朗

欧阳修:清丽明媚 语近情深

范仲淹:苍凉悲壮

苏 轼:雄健豪放 旷达高远

李清照:婉约凄切

陆 游:雄浑奔放 明朗流畅 悲壮爱国

辛弃疾:气势雄浑 婉转悱恻

柳宗元:明净简峭

王 勃:流利婉畅 宏放浑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