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说表达技巧的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所用的表达方式(描写、叙述、抒情、议论)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精当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审美情趣?
二、小说表达技巧的一般答题思路
小说的表达技巧主要考虑对表现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的作用。
何技巧——为什么(结合情节、人物、环境、主旨分析、思想内容方面的作用)——结构角度的作用——表现手法角度作用。
三、小说表达技巧的思考角度
(一)表达方式角度
文章的表达方式共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小说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因此,可以多从叙述和描写角度思考小说的表达方式。
(1)叙述顺序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等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2)描写的方法。白描、细描、景物描写等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是否有机融合。
(4)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描写、叙述、抒情、议论)是如何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5)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的好处、第二人称的好处、第三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事件真实、感情真挚,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第二人称:如书信体,事件真实、感情充沛强烈,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第三人称:跨越时空限制,善于刻画作品中各种人物的心理和性格,无所不能,极少限制,自由灵活。
(二)选材角度
(1)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是否很好地表现了中心。
(2)主次详略安排是否得当。
(三)表现手法角度
(1)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烘托、抑扬结合、融情入景、借景抒情、托物抒怀、托物言志等。
(2)运用的手法在表现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方面的作用。
(四)结构角度
(1)开头结尾是否有特色。(www.xing528.com)
(2)结构是否严谨、完整匀称。
(3)铺垫、照应如何。
(4)悬念、巧合如何,对表现细节、人物、环境、主题有什么作用。
(5)是否有陡转。如果有,有什么作用。
(6)情节安排是否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五)语言角度
(1)语言是否准确简洁、生动形象。
(2)语言风格如何。如:平实自然、简洁明快、生动传神、典雅庄重、乡土气息、含蓄凝练、幽默风趣、讽刺辛辣、批判尖锐直露、冷峻深沉、热情澎湃等。
(3)给读者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4)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语、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创造出怎样的意境,对表现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有什么作用。
【典例探究】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溜 索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