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内容特点优化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内容特点优化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了解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常见内容,便于提高阅读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能力。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一般包括人物的基本情况、人物的主要事迹、人物的性格、作风。天干地支纪年法,简称干支纪年法。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是朝廷官员,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内容特点优化

了解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常见内容,便于提高阅读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能力。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一般包括人物的基本情况、人物的主要事迹、人物的性格、作风。

一、人物的基本情况

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姓名、字号、籍贯,家庭背景,学识、性情,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最初任职情况等。

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明确这个特点,有助于我们快速阅读、了解人物的情况。

文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文段开篇先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那么这个人就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其他的人物是为这个主要人物服务的,都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

人物的主要事迹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时间、地点、官职、人物、事件等。

(一)时间

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1.年号纪年的标志

(1)年号+初,如:乾元初。

(2)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年。

(3)年号+中,如:天监中。

(4)年号+末,如:建安末。

2.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相关的词

“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中国自古有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简称干支。天干地支纪年法,简称干支纪年法。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又与十二生肖对应干支纪年如“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就是干支纪年法”。

(二)地点

涉及地点时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哪里做官,除了一些明确介绍的地点外,还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附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在襄阳任职。

(三)官职

要注意人物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的具体权力,管理哪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处发生变化,其他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

(四)人物(www.xing528.com)

要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是朝廷官员,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

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

(五)事件

要特别注意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三、人物的性格作风

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文中。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作者的直接评价,如“史迁曰:……”。

(2)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做的简评性语言,如“孝甚,清慎亮直”。

(3)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物事迹,以此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这就要求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事迹联系起来,读明白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方面的性格、作风。

【记忆精要】

【典例探究】

翻译范晔张衡传》(《后汉书》),然后划分《张衡传》的层次并归纳各部分的段落大意,体会人物传记的特色。

张衡传

范晔〔南北朝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